复盘的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什么是案例研究

为什么说案例研究很重要呢?首先我要讲个架空的小故事。

某杂志社编辑部决定组织编辑“世纪末特辑”。主编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素材?”新人可能会回答:“有的宗教团体预言地球会在玛雅历的世纪末灭亡。”主编要求:“快去调查一下。”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案例。有个宗教团体相信2012年12月22日地球会灭亡,至今该团体仍在秘密开展活动。

颇有意思的是,尽管该团体的预言并未成真,但信徒反而更加团结。明明地球没有灭亡,他们却更加积极地开展传教活动。

略微调查后,他们发现,除此以外,别的团体也有预言失灵后信徒的信念反而更强的现象。那位新人预感即使预言没有成真,信徒仍不肯动摇信仰的背后,似乎存在某种特别的因素,于是他向主编进行了汇报。

主编:似乎挺有意思的。还有别的团体是这种情形吗?

新人:如果去查查国外的团体,应该能发现同样的现象。但是能够调查到的团体有限,恐怕很难进行统计验证。

主编:那倒是(笑)。既然数据有限,那么我想知道,为什么预言失灵后信徒反而更加虔诚。只要弄明白原因,即使案例较少也没关系。

新人:好的,谢谢。我立刻去查。

由于“统计验证”很难实现,于是主编转变思维,决定用“案例研究”的手法做一篇报道。

在统计验证的过程中,收集样本非常重要。具体来说,收集样本时需要把整个分析对象按比例缩小。例如,在分析日本社会时,要注意男女比例约为1‥1,年龄结构则要反映出日本的少子高龄化现象。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学历、职业等方面都要与日本社会的平均水平相似。

倘若在收集样本时偏向一方,例如只调查了一群老实的年轻人,那么收集的数据必然与社会经验丰富的老年人群的数据大为不同。因此,必须随机(random)挑选样本,以使按比例缩小后的分析对象不存在偏差,同时必须充分收集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图1-1)。

图1-1 统计推论的结构图

以组织及团体为对象开展调查时,我们都要按照这样的方法收集样本。如果要验证新兴宗教的普遍情况,需要将世界上所有新兴宗教按一定比例缩小成样本。调查预言并未成真的宗教团体,则需调查那些团体到底是怎样的宗教团体;领导者如何获得信徒的信赖;成员数量大约有多少;团体是排他性的还是开放性的。种种方面都需要不偏不倚。而且,即使只进行单纯的统计分析,至少也要收集大约30个宗教团体的数据。

倘若能实现这种理想的取样调查,那么采用统计研究当然是再好不过了。然而,若时间有限,或是收集到的样本数量达不到统计研究的要求,那就只能采取别的思路展开调查。

编辑部新人开始调查以后,转眼又过了几天。

新人:主编,我调查了一下发现,有的信徒即使亲眼见到足以颠覆自己信念的事实,仍然毫不动摇,甚至变得更加虔诚。但要产生这种情况,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主编:哦?什么条件?

新人:首先,信徒因为误信预言做了某些错事,难以回头。例如辞掉工作、变卖家财入教等。这类人很想相信“自己的决断是错误的”。其次,他身边的同伴一样相信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来自同伴的认同加强了这一心理作用。满足了这些条件,信徒不但不会动摇信念,反而更加虔诚。

主编:有意思。相同情况是不是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宗教团体?

新人:我不可能调查太多宗教团体,所以没法断言。

主编:既然调查不了太多宗教团体,那就查查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宗教团体吧。这个案例是2012年的世界末日预言,还可以调查一下20世纪末,也就是1999年的世界末日预言。同样是世界末日预言,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宗教团体都发生了同样的情况,那就可以确定了。这种思路和重复试验没什么不同。调查两三个案例就基本可以得出验证结果了。

在此需要读者注意的是,主编要求“调查两三个案例”。虽然主编要求增多研究对象,但他所谓的增多并不是为了实现统计推论。笔者将在第3章进行具体介绍,此处要强调的是,主编试图把一个个案例当作自然科学实验的研究对象进行处理,通过重复试验增强验证效果。

换句话说,主编要求新人去确认,在如下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的情况下,即做了某些错事难以回头,有同伴同样认为他们的信念是正确的,其他案例中是否也出现了尽管预言并未成真,信徒反而更加热心于宗教团体活动的现象。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以上两个条件未能同时成立(比如,刚成为信徒没多久,还没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又或者没有同伴持相同观念),信徒应该会退出宗教团体。若能从别的案例中发现这一情况,那就进一步增强了假说的准确性。

如果要调查什么东西能浮在水面,什么东西会沉到水底,我们可以假设:同时满足“大”和“轻”这两个条件的物体能漂浮在水面上。然后,使用重复试验确认满足两个条件的物体无论形状如何都会漂浮(水平展开法),即无论是正方体还是金字塔形的四角锥,只要又大又轻,都会“漂浮”(图1-2)。

图1-2 重复试验的逻辑结构图

除了水平展开法,重复试验还有别的方法,即逻辑确认法,证明当两个条件没能同时成立(或者两个条件都不成立)时,物体不会“漂浮”(也即“下沉”)。

该实验是为了验证“密度小于1则浮于水面”的原理。深入探索“物体为什么会漂浮”这一疑问,就会发现是因为有浮力,由此发现一项基本的物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