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超入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专栏] 从地球村到元宇宙:未来的诞生

人们从学术、科幻、政府、产业等角度对数字未来有一系列设想,在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设想引导我们去探索与创造。这里做简要梳理供你参考。

地球村(Global Village)。这是媒介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理论,在他1964年的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这个词形象地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整个地球像一个小小村落。

赛博空间(Cyberspace)。它由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在1982年的小说《全息玫瑰碎片》中提出,指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它还演化出了“赛博朋克”等概念,对科幻小说与电影的影响巨大。机器与人的混合体“赛博格”(Cyborg)与它有着同样的渊源——控制论(cybernetics)。两年后,在小说《神经漫游者》中,吉布森让赛博空间更加具象,主人公凯斯让自己的神经系统挂上全球计算机网络,他使用各种匪夷所思的人工智能与软件为自己服务。赛博空间原指与工业化实体空间截然不同的新空间,后来逐渐被等同于网络空间或数字空间。

数字化生存(Digital Being)数字化生活(Digital Living)。它于1996年由尼葛洛庞帝在开启数字化未来的畅销书《数字化生存》中提出,他当时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未来科技研究机构媒体实验室主任。数字化生存指的是,人们从原子世界的生存演进到比特世界的生存。他展示的众多数字化生活的设想,后来大多变成了现实。在过去30年,互联网产业发展外溢形成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人类的数字化生存与生活逐渐成为现实。

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里特指中国“新基建”,China New Infrastructure)。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两国的相关政策举措虽时隔近30年,但遥相呼应。1992年,时任参议员、后曾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倡导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并形象地命名为“信息高速公路”。2020年,中国的相关政策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一般认为,新基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其中主要为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公司(Dot.Com & Internet Company)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互联网公司最初被称为Dot.Com,后来逐渐地形成了包括多个细分领域(如内容、社交、电商)的互联网大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商业化以来,互联网产业以自身的方式演化与发展——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线上到线下。近年来,互联网的关注重点从应用为主(新闻、社交、电商、游戏、打车等),转向技术主导(大数据、机器学习、芯片设计与制造、虚拟增强现实、区块链等)。现在人们通常认为,互联网公司的典型形态是连接供需双方的互联网平台。唐·塔普斯科特被认为在1995年出版的《数字经济》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数字经济”。后来马化腾、孟昭莉等著的《数字经济》中提到人类社会、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这三者融合形成的正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数字经济,这一观点的特点是将人类社会中的社交关系纳入了数字经济之中。

全球大脑(Global Brain)。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数据、算法、算力的三重刺激下重新爆发。人们看到,互联网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支持下成了人类整体的“全球大脑”。全球大脑不是全新概念,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有一种形象的描述,既呼应了前人的观点,又结合了新变化:“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太可能诞生在独立的超级电脑上,它会出现在网络这个由数十亿电脑芯片组成的超级组织中……任何与这个网络人工智能的接触都是对其智能的分享和贡献。这种人工智能连接了70亿人的大脑、数万兆联网的晶体管、数百艾字节的现实生活数据,以及整个文明的自我修正反馈循环。”

元宇宙(Metaverse)第三代互联网(Web 3.0)。元宇宙这个概念由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在其1992年的小说《雪崩》中提出,主人公戴上接入网络的虚拟现实头盔,就可以生活在由电脑与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这本书对虚拟现实和游戏的发展影响巨大。最终在21世纪第三个10年,在技术与产业成熟之后,元宇宙成为数字化未来设想的代名词。在本书中,我们将元宇宙视为实体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的新世界,称之为第三代互联网(Web 3.0),并将它细分为立体互联网与价值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