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典藏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繁华的八省会馆

重庆的众多会馆,多数是第二次“湖广填四川”后的产物。清初,随着移民潮的不断涌来,新到的居民由于人地两疏,为了谋求安定生活和顺利发展,需要有一个互相依靠,维护共同利益的团体,于是“会馆”——这个基于“同乡会”内涵的组织便应运而生。

从清初到清末的两百余年间,整个重庆地盘上共兴建了上千个大大小小的会馆,平均每年新开设5个。在年复一年的发展过程中,会馆已经与移民们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依靠。其中最著名的会馆有:湖广会馆、陕西会馆、江西会馆、江南会馆、浙江会馆、福建会馆、山西会馆和广东公所——这就是后来所称的“八省会馆”。

重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禹王庙的台子,万寿宫的银子,山西馆的轿子,天后宫的顶子。”通俗一点说就是,湖广会馆的戏台了不得,江西会馆的银子堆如山,山西会馆的贵人数不清,福建会馆的大官多如云。

重庆湖广会馆禹王宫

清嘉庆年间,八省会馆几乎主宰了重庆的文化市场,控制了重庆的经济命脉,乃至于影响到县衙的执政行为,清政府也敬畏几分。它们是为什么这么牛逼的呢?请看下面几则小故事,名为:家园、戏园、财园、义园。

家 园

一位姓李的青年,父辈于清道光年间从江西丰城移民到涪陵。父亲因大山采药失足而不幸早故,留下他和多病的母亲及五个弟妹。年轻人自幼学习勤奋,父亲走后只得辍学。

某天傍晚,这位年轻人在涪陵城里刚卖完土货,打算收拾行头返家,一位老者叫住了他。

老者道:“后生,我一直在观察你。你手中拿的什么书?”

年轻人:“《论语》。”

老者曰:“《论语》?你怎么不去读书?”

年轻人:“家境贫寒,无钱供读。”

老者说:“听口音你是江西人吧?”

年轻人点点头。

于是老者告诉他,可以去找江西会馆寻求帮助。年轻人忧喜参半。后来老者伴随年轻人到家说服了其母,并赠予了他去江西会馆的盘缠。

年轻人去了酉阳万寿宫(江西会馆),果然得到赞助。除了收留他在会馆补习功课外,还给他家里送去了基本生活费。

年轻人奋发努力,一年半后去京城考取了举人。

后来,这位年轻人在贵州做官,每年都要向重庆的江西会馆捐赠银两和财物……

诸如此类恩泽同乡,经会馆慷慨以助的移民不胜枚举。重庆会馆对于移民来说,不仅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他们的生活家园。

酉阳万寿宫

戏 园

用什么方式来联络移民们的乡土情结呢?不靠法令,靠的是戏剧文化。

八省会馆的建筑风格、规模大小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这便是馆馆皆有戏台。会馆都是通过办庙会、演戏剧,招徕移民从而联络乡情。

酉阳万寿宫戏台

每逢唱戏、办庙会的日子,会馆都会顾客盈门,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会馆除了邀请同乡名人、外省会首、地方官绅外,普通老百姓都可免费看戏凑热闹。每次的唱戏、庙会都是一次乡情友情不分彼此的集体狂欢。

当年,江西会馆一年活动多达三百多次,湖广会馆也有两百多次,福建会馆在一百次以上,其他会馆七八十次不等。而在特别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所有会馆几乎都要搞各种庙会庆祝活动,因此也就有了“千余台戏一年看”的说法。

最初,这些会馆里唱的多是原籍地的戏曲品种,如江苏昆腔《长生殿》《桃花扇》、陕西秦腔《和氏璧》《白蛇传》、湖南高腔《封神传》《琵琶记》等等。但慢慢地这些作品融合演变成风格统一的“川戏”(后改称“川剧”),成了各会馆戏台上的主打演出。其中《六月雪》《思凡》《三娘教子》等剧目场场爆满,历久不衰。这种演变,见证了各地移民逐渐融入重庆社会的文化历程。

财 园

会馆是各省人的脸面,所以不缺银子花。每个会馆在修建时,都耗资巨大,且占据城里的黄金地带。在重庆城的下半城,从朝天门到金紫门,八省会馆一个比一个“牛”,一个比一个豪华气派。

当年湖广人建禹王宫(湖广会馆)时,就是从湖北、湖南故土运来木料。

那时交通不便,又没有机械设备,其工程之浩大、运输之艰巨可想而知。这样费时费力费财除了显富摆阔之外,更重要的是用这些故乡实物,激发人们对乡土的眷念和认同。

每一个会馆都财大气粗,富得流油。江西临江帮,在清乾隆年间就垄断了重庆的药材市场。当时,药商之间发生纠纷要到会馆去调解;所有的药商开业,须得到会馆的同意;用人要由会馆安排,甚至连药号(药店)的杆秤也要由会馆颁发才有效。

清嘉庆时期,重庆城里109个商行大都是八省会馆商人开的。仅仅是各地客商所经营的行业不同而已。如江西帮主要经营药材、山货、票号等;湖广帮主要经营药材、棉花、土布、山货等;陕西帮主要经营票号、典当、药材、金饰等。

清末重庆湖广会馆大门

那时,八省会馆几乎控制了重庆的经济命脉。钱多了便可呼风唤雨。据说,县衙和帮会处理地方事务,如果没有得到会馆会首的许可,也难以办妥。如有重案命案,官府要想捉拿案犯,非得会首同去,否则同乡们会拒绝交出。

义 园

会馆提倡同乡们讲义气有担当。

清朝嘉庆时,湖北黄州(古称齐安)人也在重庆建立了齐安公所。由于资金短缺,规模很不起眼。公所内只有一座小庙供奉帝主神像,未建客堂、公所,以至香烟冷落。不但众心难安,就连黄州商人的货物到了重庆销售,因名不见经传,少有人问津。生意受到较大影响。黄州商人很是苦恼。

后来经人推荐,向湖广行省各府的会首求助,不久便得到大家一致的支持。各府齐心协力捐出了一处像样的房屋,在湖广会馆商人义举的感召之引发了大小商号60多家集体捐款。齐安公所于是在光绪年间再次重建,历时7年,耗银1.7万两白银,终于建成了规模得体的会馆。

重庆湖广会馆示意图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杨沧白等人在重庆成立保路同志协会,先后在江西会馆、湖广会馆举行大会。十分巧合的是,清廷派来镇压保路运动的钦差大臣端方,也选择了在江南会馆下榻——可见八省会馆那时多么有公信力!

不过端方这次倒霉了。第二天一早,就有人在江南会馆大门上贴出一副对联:“端的死在江南馆,方好抬出东水门。”一个月后,端方在四川资中被革命党人处死,果真应验了老百姓的预测。

八省会馆的昔日繁华已成历史。它留给我们的人文情怀和自强不息精神会永驻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