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川英子在重庆
1938年7月2日,重庆,国民党中央电台开辟了一档对日广播节目。节目的主持人是一位地道的日本青年女子,她用流利的日语播音道:“日军同胞们,当你们的枪口对准中国人的胸膛,当你们大笑着用刺刀挑死无辜的婴儿,你们可曾想到过,这是罪孽,是世界人民不可饶恕的滔天罪孽!……”
从这一天开始,电波载着这个温柔而刚毅的女性声音,穿过烽烟战火,传到了日本侵略者的耳朵里。
这个每周一次的对日军广播像一把刺刀,刺向敌人的咽喉。在前线,有的日军士兵放下了武器;有人呼喊着亲人的名字剖腹自杀;军舰上,有的士兵拒绝登上中国大陆……华中日本派遣军通信兵堀锐之助收听了广播后,写下短歌:“重庆广播,偷偷倾听。那流畅的日语,让心情不能平静。”
不久,日本东京警视厅查明:那个操着流利日语进行反战宣传的播音员叫绿川英子。东京《都新闻》在头版显著位置登出了她的照片,咒骂她是“恶毒地对祖国作歪曲广播的娇声卖国贼和赤色败类”。军国主义分子还给她的父亲写恐吓信,让他“引咎自杀”。
反战志士绿川英子
绿川英子(日本名叫长谷川照子),1912年出生于日本山梨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7岁时毕业于东京府立第三高等女校,同年考进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并在此爱上了世界语,“绿川英子”源于她的世界语笔名:Verda-Majo,意思是绿色的五月,她向往一个绿色和平的世界。
绿川英子(后排左一)一家人
1932年,刚满20岁的她,与反战的日本左翼文化人士接触,因此被学校当局开除。
1935年,绿川英子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刘仁举行了婚礼。
1936年3月,绿川随丈夫离开日本来到上海。后来,她就参加了上海群众要求释放“七君子”的示威游行。史料记载,她是当天游行队伍中唯一的外国人。她开始在上海世界语协会的会刊《世界》上发表文章,对于社会问题做出了深刻的观察与分析。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侨民都匆匆离开中国,绿川却相反,她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选择了危险,也选择了孤独。
绿川和中国成千上万的抗日青年处境不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对绿川这样的日本反战作家的正义之举无暇顾及。她要用至死不渝的真诚和长时间的努力,赢得中国民众的信任和接纳,同时用更长时间的忍耐和理性,来面对日本军部的仇视、攻击,面对来自自己同胞的不理解和怀疑,充当“悲壮剧”的主角。
幸运的是她在1937年底,同丈夫刘仁在广州与郭沫若相识。她的理想和苦衷,郭沫若十分理解,并给绿川讲了自己的故事: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年,也安了家,有了妻子和孩子。抗战爆发后,他的妻子安娜毅然支持他抛妻别子,回归保卫祖国。
郭沫若还讲述了他的朋友吴履逊先生的故事:他是国民党军官,也有一个日本妻子和他们的三个孩子。1931年他担任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的一个团长,“一•二八”事变中,向前来寻衅的日本军舰射出第一炮,就是他干的。军人的职责是神圣的,吴履逊后来毅然和妻子离了婚,出征到华北前线,他的三个孩子都由日本妻子抚养。
郭沫若在《在轰炸中来去》中,记下了日本妻子和吴履逊分手时的话:“你是军人,国难当头的时候,正是你应该效命疆场的时候,请不要顾虑我。我虽然是生在日本的女子,但日本军部的侵略兽行,我是彻底反对的。你的儿女我要尽心抚育,要使他们继承着你的志气,使他们永远是中国的儿女。”
绿川和刘仁深受鼓舞,在郭沫若的推荐下,绿川进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中央电台工作,担纲了一位尽心尽职的日语广播员。她的真诚、坚强、敬业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
郭沫若亲笔给绿川题写了一首诗:“茫茫四野路弥暗,历历群星丽九天。映雪终嫌光太远,照书还喜一灯妍。”
这首七绝写在一块红绢上。诗句中的“照”字,一字双关。“绿色之星”是世界语者佩戴的标志,“照子”又是绿川的原名,所以诗中把绿川比作寒夜中一颗闪亮的星,一盏明亮的灯,用光芒照耀着身边的同志们,矢志不渝。
1941年7月,周恩来、邓颖超来到重庆赖家桥。绿川高兴地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周恩来。当晚,周恩来提议:“为在座的绿川等日本朋友干杯!”周恩来记得绿川因为对日广播受到日本政府恶语中伤、家人受到株连的事,他关爱地对绿川说:“日本帝国主义者称你为‘娇声卖国贼’,其实你是日本人民忠实的好儿女,真正的爱国者。”
“我愿作中日两国人民的忠实儿女!”绿川的回答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绿川英子夫妇带着儿子奔赴东北。当绿川英子夫妇到达武汉时,却发现4岁多的儿子刘星失踪了。绿川英子夫妇知道是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阻止他们北上采取的卑鄙行动。后在多方努力下,儿子终于回到了身边。
1946年1月11日,绿川英子夫妇带着儿子秘密到达上海,随后又登上北去的轮船。一路奔波,马不停蹄,绿川英子一家安全到达哈尔滨。不久,绿川英子生了个女儿。
解放战争迫近,为了安全起见,组织上安排他们一家撤退到佳木斯,绿川英子被聘到东北大学讲课。后来,绿川英子发现又受孕了,为了不影响工作,决定做人流手术。由于条件十分艰苦,手术中不幸遭受感染,病情恶化。1947年1月10日,35岁的绿川英子不幸与世长辞。
她的丈夫刘仁,由于突然失去爱妻过度悲伤,在绿川英子逝世100天后,也相继病故,留下6岁的儿子刘星和1岁的女儿长谷川晓子。长谷川晓子在哈尔滨东北烈士子弟学校长大,后来回到日本。
刘仁、绿川英子夫妇
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着绿川英子——这位美丽、善良、博爱的日本姑娘。1980年,中日两国还以绿川英子为主角,合作拍摄了一部电视剧《望乡之星》。
2007年8月14日,62年后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已经62岁的长谷川晓子(中文名刘晓兰)女士趁抗战胜利62周年之际,专程来到母亲曾经战斗过的重庆,寻找她当年留下的日记等遗物。
长谷川晓子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请您把中日史上这段美丽的故事告诉给年轻一代,希望中日世代友好,世界永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