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傅润华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重庆艺术界人士自发组织起来,为抗战鼓舞士气,募集资金。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四大魔王”会聚山城,用魔术募捐救国。这“四大魔王”分别是:重庆人傅润华、东北人刘化影、中国籍越南人阮振南、湖北人马守义。他们都以手法高超,技艺精湛闻名。
“四大魔王”合作异常顺利,节目中到处穿插着民族意识和抗战精神。傅润华的《灿烂中华》《腰斩土肥原》,马守义的《枪毙汉奸》,阮振南的《九一八》《还我河山》,无一不激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傅润华表演《腰斩土肥原》
这期间,傅润华还编排了魔术《苏武牧羊》。魔术师提起一块床单,床单里仿佛有东西在动,并拖着床单走到舞台前方。魔术师重复几个动作后,床单从一个变两个、两个变三个,突然,本人消失,舞台上突然变出四条在动的床单,像几只跑动的羊,掀开后发现是三个大活人,另外一个就是魔术师本人。这是中国传统魔术的“易貌分形”。在汉代张衡的著名辞赋《西京赋》和《后汉书》里,就提到过类似的魔术。节目之所以起名为《苏武牧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苏武的故事中,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傅润华的口才好,表演之前还要讲上一段激励抗日的演讲,把现场气氛烘托得更加热烈。
“四大魔王”在重庆的募捐公演,各界反响热烈,政府要员也纷纷前来捧场,知名人士题词相赠。当时,每次表演完之后,除了现金,还有很多人捐出金银首饰,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时期,傅润华利用赴各地表演的机会,广泛地收集前后方广大军民抗战的史料,并积极邀集相关人员,为编辑抗战历史巨著做准备。
抗战胜利后,傅润华便开始着手《抗战建国大画史》的出版事宜。当时由于经济拮据,为了出书欠了很多钱,他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抵押了出去。经过数年的努力,1948年7月,以傅润华为主编的《抗战建国大画史》,由中国文化信托服务社出版。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同抗击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全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部记载、研究抗日战争全过程的史诗巨著,也为今天研究抗日战争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傅润华,艺名傅天正,祖籍山西,后南下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随“湖广填四川”大迁徙进入了四川,最后在长寿县落了脚。傅润华的父亲傅志清,曾在日本学习法律,喜欢两件事:一是话剧,二是魔术。
抗战时傅润华在长寿县(今长寿区)表演魔术
1907年,傅润华出生,他从小也对魔术着迷,除了戏法艺人教他魔术,傅志清也教他日本的东洋把戏。傅润华曾就读于当时的重庆联中,后来到成都、上海、北京求学。读书之余,傅润华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魔术上。
1930年,进入上海中国公学的第二年,傅润华出版了一本推广普及魔术的小册子《幻术初阶》。在中国公学就读期间,傅润华和很多艺术界的名家,尤其是魔术界的成名人物结下了深厚友谊,也为他日后涉足职业魔术埋下了伏笔。
1931年,傅润华考入北平大学,主修法商学。当时,傅润华召集同学、朋友,组织了一个“维纳斯幻术社”,利用寒暑假到北平各处戏院演出,还去察哈尔等地表演。
1934年,傅润华从北平大学毕业回到重庆,与妻子“曾三小姐”曾庆蒲完婚。
魔术当时是“下九流”的行业,社会地位低,经营很艰难。曾三小姐为了支持丈夫,卖掉一家旅馆,筹到资金后,傅氏幻术的第一个正式魔术团在1936年成立,起名“中国环球幻术学社”。
傅润华的魔术团以家庭成员为主,还邀请了河北魔术师李天蔚,经常在当时重庆很有名的扬子江舞厅、国民戏院等地公演,后来还到昆明、贵阳等地巡演,两三年间,几乎跑遍了整个大西南。渐渐地,声名鹊起。成为一代“魔王”。
其子傅腾龙,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是一位集表演、设计、理论研究于一身的国际魔术大师,中国魔术师协会副会长,被誉为海内外“中国魔王”。
孙子傅琰东,为傅氏魔术第四代传人。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系,是中国所有魔术师中学历最高的魔术表演艺术家。他尤其擅长于大型魔术的表演,参加过央视1995年后的多次春节联欢晚会。2011年央视春晚上,表演著名的魔术节目《年年有“鱼”》。他先后十二次担任央视《综艺大观》魔术主演,五次参加央视《欢乐中国行》主演魔术,又在《大魔术师》中担任导师,是近年来荣登央视舞台最多的魔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