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吉与婉容词
白屋诗人吴芳吉
1912年,吴芳吉的表哥张某在家乡与一位贤淑可爱的女孩婉容结为伉俪。不久之后,张某告别新婚燕尔的妻子,前往欧洲留学,之后又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那个崇尚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异域国度里,他与一位金发女郎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
于是,张某写了一封休书并附上1000美元,托朋友带回家乡交给婉容。他在信中写道:“我非负你,你无愁,最好人生贵自由,世间女子任我爱,世间男子随你求。”他对妻子说:“你待我归,归路渺。恐怕我归来,你容颜槁。百岁几人偕到老?不如离别早。”
在家天天等待丈夫的痴情婉容,几年如一日竟盼得如此结果,面对替丈夫带信来的同学,她只有在心里暗暗自语:“我无颜,见他友,只低头,不开口。泪向眼包流,流了许久。应半声:‘先生劳驾,真是他否?’”可怜的婉容,还在心里为丈夫开脱。
婉容突然遭遇的不幸,不但没有得到亲人的同情,反而引来小姑子的嘲笑,“小姑们,生性戆,闻声来,笑相向”,并且说“我哥哥不要你,不怕你如花娇模样”。
在封建礼教“三从四德”压抑下的乡村女子,接到丈夫休书是一件耻辱而悲哀的事情。特别是当亲人们也用一种羞辱的眼光来对待她的时候,一个弱女子还有几分生存的勇气?
于是她来到当年离别地,“一帆送去,谁知泪满天涯。玉兔啊,我喉中鲠满是话,欲语只罢。你好自还家,好自还家。”
在怀恋一番丈夫之后,婉容悲愤地投入水中,“一刹那,砰磅浪碰花,镗嗒岸声答;窸窸窣窣,泡影浮沙。野阔秋风紧,江昏落月斜。只玉兔儿双脚泥上抓,一声声,哀叫她。”
婉容的悲剧,于1919年10月15日让吴芳吉得知。当晚,他情思哀婉,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想起寡情薄义的表哥,想起香消玉殒的婉容,想起盲目追求西方恋爱自由而淡漠责任、良心的时下青年,不禁浮想联翩,于是通宵达旦,一口气写出了叙事长诗《婉容词》。
吴芳吉《婉容词》一部分
诗成后,即刻引起阅读者轰动。他于是在学堂中讲解。听课学生越来越多,教室挤满,甚至壁窗门隙都是学生。讲完时,常常是满屋的学生,痛哭流涕,无法自已。后来《婉容词》发表在《新群》杂志,在上海滩乃至全国引起更多民众的共鸣与喜爱,人们争相背诵《婉容词》,纷纷谴责张某抛弃结发妻子的行径。后来,该诗又被编入中小学国文课本,当时全国中小学生几乎人人都会背诵《婉容词》。
一个人的诗作能达到国民如此普及、如此热衷的程度,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李、杜之辈更有何人?《婉容词》的艺术美、思想美、通俗美、创新美在中国新诗中无有出其右,被誉为“可以与《孔雀东南飞》媲美,分享中国旧新叙事诗皇冠之作”。
吴芳吉创作该诗时,年仅23岁。
纪念吴芳吉雕像
1896年,吴芳吉出生在重庆城杨柳街碧柳院。8岁时,随父迁居到江津。13岁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全川的诗论文《读外交失败史书》,被誉为神童。1910年,考入北京清华园,同吴宓一起读留美预科学校。1912年因声援、抗议被美籍教师无理辱骂的中国同学,并张贴《讨武檄文》又坚持不悔过,不写检讨书,被迫离校,从北平流浪回家。
随后,赴乐山任嘉属联中(今乐山一中)英文教师。曾被举荐担任过上海中国公学、湖南长沙明德中学教师,西安西北大学教师,辽宁沈阳东北大学教师。1927年受聘为成都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江津中学校长等。1929年参与创办重庆大学,任文科预科主任。
1931年又继聘为江津中学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他创作了抗日诗作《巴人歌》,并多次到重庆等地朗诵演讲。在一次朗诵演讲时,他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晕倒在讲台上,因医治无效,于1932年5月9日在江津故居白屋与世长辞,时年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