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制定目标要量率结合

制定目标,只要定增长率就可以了吗?

对一家大企业,增长10%很了不起,但对一家小企业,可能是增长50%。

到底应该是“量”,还是“率”?

当前大多数企业制定指标,80%情况下用的是比率类指标。譬如:毛利率、回款率、一次合格率、到货及时率、员工流失率、坪效、人效等等。

这些指标光鲜亮丽,形象高大上,且好像与全球接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可以纵横对比,因此很多老板感叹,管理终于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真的是这样吗?

在这些靓丽指标背后,存在哪些问题呢?

小心比率背后的问题

真正的企业管理,应该如何制定指标呢?

今天商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运输物流企业。可能你早上在网上下单,中午前即可送货上门。在监控物流企业运营效率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未送达率。未送达率低,说明企业运行良好。真的是这样吗(如表1-1所示)?

表1-1 某企业物流未送达率与未送达数

比如说某企业未送达比例从5%降到3%,从数字上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果接单数量2018年和2019年都是8000万个,5%是400万个,3%是240万个,确实是减少了。但如果2019年接单数量是1.6亿个,那么3%是480万个,反而增加了。从未送到率上确实得到了改善,但是困扰的客户却增加了80万个,这就不算真正的改善。因此,既要关注比例,也要关注个数。

假如只关注“率”,可能被数字表象所引导,认为未送达率有很大改善,管理层和员工可能沾沾自喜,从而停止改善,止步不前。但如果从个数看,未送达总数增加了,会导致不满意客户数量增加。所以,从关注比率到量率结合,这就是精益求精,永远追求进步的精神体现。

比率指标是均值导向

再看另一个指标,骨干员工流失率。

20年前,我在一家国有企业负责绩效考核工作,在企业绩效考核中有一项指标:骨干员工流失率。从字面上看,每个字都是认识,理解意思好像也没有什么差异,但一到实际操作层面,问题就层出不穷。

第一,什么是骨干员工?是从业绩角度还是岗位重要性角度,主管是否是骨干员工?销售部优秀员工算不算骨干?这个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其次,骨干员工是个静态概念还是动态概念?是时段概念还是时点概念?是2019年12月31日这天,在岗的骨干员工数量?还是12月份?还是2019年这一整年?

第二,什么是流失?这个人是骨干员工,但是被公司开除掉的,算不算流失?这里面有一个概念界定:离职率和流失率。比如2019年12月1日~12月31日,公司有离开了100人,占总人数1000人的10%,这是离职率概念。但这里面有30人,是公司主动淘汰的不合格员工,余下70人是公司渴望挽留的,这叫流失,流失率为7%。

第三,流失是动态概念的还是静态概念?公司有100个骨干,半年走了30个,但随后又招聘入职30个,而且这30人被证明是符合岗位要求的,请问这家公司骨干员工有没有流失?

第四,什么是率?率是分子除以分母。比如按照100个骨干,流失了30个,流失率是30%。但这是年初算法,到年末公司通过招聘培养等骨干员工达到200个,流失30个,流失率是15%。

第五,考核骨干员工流失率指标,其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希望公司能够关注核心骨干员工,避免核心人才流失,从而导致企业业务和经营产生重大挫折和波动。以此目的,企业应该关注均值数据,也应该关注个体。比如:研发团队核心骨干10个人,张三李四王五等,要尽量保持稳定。否则,无论哪一位离开都可能导致公司研发项目进度受影响。这就把公司要求做实,从而保证了指标导向和实际成果。

比率指标是均值导向,更要关注个体

近些年企业管理有一个追风现象:普遍关注均值,比如毛利率、净利润率、投资回报率、资产周转率、货款回收率、到货及时率等。不能说这些指标不重要,用率指标可以对比出企业间的效率水平。但同时你会发现,率类指标关注的实际是均值,是事物全体的倾向。从绩效增长角度来说,还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变化。

比如超市行业,粗放式管理时,经营者往往只关注到门店总体营收、成本和利润率。总体形势好的时候,往往“一俊遮百丑”,对畅销品和滞销品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但对比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它对产品损益分析落实到每一个品类、每一个货架、每一个产品。

比如:超市有一个很重要指标“库存周转率”,一般人都知道日常生活低值易耗品周转率要高于生鲜百货,生鲜百货周转率要高于白色家电。但沃尔玛关注得更为细微,不仅关注某一品类、某一产品,甚至关注到某一货架与某一产品的匹配周转率。在沃尔玛美国本土超市,流传这样一个陈列故事:婴童尿不湿和啤酒摆在一起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在美国,太太们经常会叫先生下班后顺便到超市里给孩子买一些尿不湿。由于下班后时间紧(毕竟不像周末逛超市那样轻松自在),先生们会直奔尿不湿货架,买完就走。如果在尿不湿旁边摆上啤酒,先生们就会顺手带走几瓶啤酒。

另一个故事同样发生在沃尔玛超市,某一天某沃尔玛商场的商务分析员发现,某一款产品销售量与上一周相比出现下滑,而在往期这款产品销售一直很稳定。是什么原因呢?在超市现场经过仔细排查后最终发现了问题。原来超市当周打出促销广告,广告展架正好摆在该产品货架的前方,阻挡了人们的购物视线。马上拿开后再看这款商品的销售数据,一周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从这些小案例中可以看出,沃尔玛公司不仅关注总体库存周转率,更关注单个货品周转率。不仅关注总体倾向和均值,更关注单个产品的销售和周转。因为沃尔玛清楚,超市卖的实际上是“时间”和“空间”。所谓时间一去不复返,初一没做好,十五就很难补回来。所谓空间是货架,超市就那么些货架,放了A产品、B产品,就很难放C产品和D产品。所以,如果把细致分析到每个产品,就很难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