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将风云:从两湖走出来的国共两党高级将领征战纪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重围

工农武装割据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想方设法要消灭革命武装,摧毁革命根据地。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组织庞大的“围剿”军开始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连续发动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围剿”一次比一次激烈、残酷、规模大。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

第一次反“围剿”:前头捉了张辉瓒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12月16日,敌人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大举进犯,以毛炳文的第8师和许克祥的第24师为左路纵队,以谭道源的第50师为中央纵队,张辉瓒的第18师和公秉藩新编第5师为右路纵队,罗霖的77师控制于吉安,其余各部作为二线部队,待命“进剿”。

在三路进攻的敌人中,以张辉瓒指挥的右路军为重点。张辉瓒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后又到德国考察过军事,他的18师是总司令鲁涤平手下最能打仗的部队,号称“铁军师”。右路军自吉水、永丰向南进犯,原定12月20日到达东固附近。

公秉藩先到达东固,罗炳辉命令红12军和赤卫队稍微抵抗便主动撤离。公秉藩扑了个空,却也未向张辉瓒报告,而是让部队就地休息。12月21日早晨,张辉瓒指挥第18师迫近东固。他在大雾中听到有军队活动,立即命令部队发动攻击。公秉藩也吓得不轻,“共匪”来“偷营”了,二话不说,命令部队开枪还击,坚决守住阵地。

机枪对机枪,手榴弹对手榴弹,双方都是痛下狠手。双方激战了四小时,死伤众多。大雾退去以后,张辉瓒一眼看见对面是国民党的服装。一问,才知道是公秉藩的部队。张辉瓒气得不行,冲过去就要打公秉藩,怎么到了地方也不言语一声。公秉藩也是怒到极点,老子占了东固,谁让你疯狗一样上来就咬人。左右一看情形不对,拉的拉,劝的劝,将两个愤怒的人拉开。

公秉藩越想越气,带着部队就离开了东固,省得看人的脸色。张辉瓒也不阻拦,不信离了你屠夫公秉藩,我姓张的就吃带猪毛的肉。一赌气,也不与其联络,这样,敌军“围剿”主力右路纵队也就名存实亡了。

战机出现,毛泽东瞄上了谭道源的第50师和张辉瓒的第18师。这两支部队都是蒋介石“进剿”的主力,只要歼灭其中一支,都可以给蒋介石一个“惊喜”。毛泽东先盯上了谭道源,决定在小布设伏,狠狠地打他的第50师一下。

12月26日夜,按照上级命令,红3军轻装上阵,管制了灯火及一切反光物品,进入伏击阵地,准备包“饺子”、吃“谭子菜”。

谭道源第50师的先头部队进入包围圈,红3军一动不动;先头部队退出包围圈,战士们还是一枪不发。军长黄公略早就发话,钓鱼要么不钓,要钓就要钓大的。部队趴在地上等了半天,第50师的主力依然没有出现。后来才知道是一个反革命分子向敌人告了密,说小布的红军布了“天罗地网”。谭道源吓得做了缩头乌龟,把已经接近红军伏击圈的前卫也调了回去,仓皇溜走了。

小布设伏不成,军委又探得张辉瓒部正向龙冈方向蠢动。27日,朱德总司令来到红3军,在全军指战员大会上当面下达了消灭张辉瓒部的任务。

按照中央批示,红35师师长罗炳辉率红35师从藤田出发,边打边退,执行诱敌任务。为了示弱,他不仅命令战士们故意将大刀、马灯、破枪、草鞋丢了一路,甚至命令战士放弃冒着热气的饭茶就走。罗炳辉向龙冈“败退”,张辉瓒率18师贴着红35师就追了过来。龙冈东邻君埠,北靠上固,南与兴国县相连,西与吉安县相接,四面峭壁高峰,地势险峻,山路崎岖。热闹的龙冈街就坐落在中间的盆地里。街上周围有二三百户人家,街的西侧有条龙冈河,河的上游,离龙冈街不到四五公里的地方有个较大的村子叫城攻村。村子四面是海拔350米的万功山。

12月29日,为转移目标、调动敌人,红军主力秘密转移到黄陂西面的君埠、汉下、上下固一带隐蔽集结。当日黄昏,毛泽东、朱德得到情报,张辉瓒的18师先头部队已于上午10时到达龙冈,其后续部队正在跟进,预料次日可能从龙冈继续东进。毛泽东、朱德非常高兴,立即拟定了布下天罗地网、全歼张辉瓒第18师的作战计划。

1930年12月30日,天气异常寒冷。中将师长张辉瓒率领18师气势汹汹地向龙冈杀来。张辉瓒一直郁郁不得志,这次“围剿”,蒋介石亲自封他为前敌总指挥,让他踌躇满志,想立个大功,出出多年来的郁闷之气。天刚蒙蒙亮,黄公略指挥部队借助浓雾的掩护,悄然进入了预定的正面阻击阵地,迅速占领预定的制高点。红3军7师担任正面攻击,在黄竹岭前的木坑以北和亭子岭主阵地上与敌交火。8师、9师紧接7师向龙冈东面和东北面攻击前进,会同红4军、红12军和红3军团,形成对敌包围之势。

当张辉瓒第18师先行团行进到小别村的石拱桥时,黄公略迅速下达阻击的命令。霎时,枪声、炮声、手榴弹声响成了一片。

张辉瓒52旅的先头部队还没来得及反应,瞬间倒下了一大片,有的连魂都没有摸住便见了阎王。黄公略指挥红3军7师正面阻击敌人,坚决顶住敌人的攻击,命令8师、9师从侧翼向敌攻击。

9师接到命令后,师长徐彦刚十分着急。部队是以“三角”的队形展开进攻的,但是担任正面突破的26团却迟迟不能推进。徐彦刚把参谋耿飚叫到面前,说:“耿猛子,你到26团火线上去看一下是怎么回事,一定要命令部队立刻打进去!”

耿飚直奔26团阵地,来到阵地一看,立即明白了。

26团王团长选择的冲击路线是一条只有一二尺宽的小路。小路左侧是一个池塘,右侧是两个山丘,两丘之间有条裂沟。敌人用机枪顺着沟对着小路扫射,正好封锁住冲击路线。

耿飚传达师长命令后,26团王团长委屈地说:“敌人火力太猛,我们在这里已经被压了两个钟头了!”

耿飚打量一下周围的地形,让王团长先组织火力对付敌人,并说这叫作“封住敌人火力,稳住自己阵脚”。

王团长高兴地说:“耿参谋,你很有一套啊。”

耿飚用马刀顺手削下几根树枝,猫下腰冲到山垭口,就势滚进池塘。流弹在头顶上吱吱飞过,但是坚实的小路很好地充当了遮蔽物。他用小棍把军帽顶起来,刚探出路面,军帽就被子弹穿了几个洞。虽然观察不到火力点,但可以判断出敌人离这里不远。

耿飚匍匐着前进,沿浅水区插上一排木棍,示意王团长:尖兵排沿着这排标志通过。战士们有样学样,虽然匍匐前进的动作不够标准,还是有惊无险地过了封锁区。

登上土丘,一眼就看见五六个敌人躲在土坎后面,正死死地盯着那条小路,土坎上架着一挺机枪和几支步枪。

尖兵排的战士早就憋了一口气,现在一看敌人就在面前,一排子弹就扫了出去。

“钉子”拔掉了,早就等急了的26团主力一跃而起,飞快地冲向敌人阵地,展开了凌厉的攻势。李聚奎指挥的27团也尾随他们进入战斗中。

这时,12军的侧后攻击已经奏效,红4军和红3军团的部队,也从北面的高山上,跑步压下来。

耿飚一路飞奔到指挥所,告诉师长,指挥所可以向前推进了。

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冲锋,一次又一次被击溃。黄公略亲自坐镇前沿指挥,岿然不动,不时组织部队向敌人的阵地发动反冲击,为合围顺利完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红3军的奋勇抵抗下,敌人寸步难行。不久,红4军、红12军分别从龙冈西北、东北两个方向以排山倒海之势包抄过来,将张辉瓒第18师锁在“口袋”里。红军的包围圈在紧缩,敌军阵地上如乱麻一团。

总攻开始了。刹那间,嘹亮的军号声震撼着山谷,敌人闻声丧胆,我军指战员则在军号声的激励下全力向敌人阵地冲去。

红3军配合红4军先后从东固、下固一线奔袭龙冈,捣毁了18师师部,活捉18师代参谋长周维黄、104团团长李月峰、特务连连长张达泉。张辉瓒的警卫营营长恰好是红3军军长黄公略的老部下。他集合部队,全部向红军缴械投降。狡猾的张辉瓒见大势已去,穿上国民党士兵的军装就往山上跑。当他爬到半山腰一片油茶林时,几个打扫战场的红军战士一看上来个国民党士兵,一拥而上,将他捆了个结结实实。

张辉瓒被捉:“围剿”军总指挥鲁涤平心灰意冷,顿生退却之意。他在给蒋介石的报告中说:“龙冈一役,十八师片甲不还。”蒋介石斥责道:“十八师失败,是乃事之当然,不足为怪。我兄每闻共党便张皇失措,何胆小乃尔!使为共党闻之,岂不为之所窃笑乎?”

鲁涤平被蒋介石狠批了一顿,迫不得已,下令各部继续进攻。谭道源奉命向东韶转进,还没到东韶县城即遭到红军主力围攻,3000余人被歼。谭道源率残部向南丰方向逃窜。敌左路纵队毛炳文慑于红军威力也悄悄撤退。

红军在5天之内连续取得龙冈、东韶战斗的胜利,共歼敌1.3万余人,这是中央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大的一次战役。龙冈战役胜利后,毛泽东豪情满怀,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第二次反“围剿”:飞将军自重霄入

1931年2月,蒋介石命令其手下第一员大将、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指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何应钦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分进合击,重重包围”的战略方针,一天只前进几里或十几里,每占一处,即构筑工事,大肆抢掠、烧杀,企图造成苏区经济困难,制造白色恐怖。

蒋介石虽经历一次失败,但还是看不起红军,又因新军阀之间矛盾尖锐,他还舍不得拿出、一时也拿不出自己的嫡系部队来打。所以,这次来“围剿”的军队仍然全是杂牌军。杂牌军中以蔡廷锴的第19路军、孙连仲的第26路军和朱绍良的第6路军为最强,王金任的第5路军师数量多。杂牌军离开南昌很快,进入苏区后前进却很慢。一进入苏区边境,就到处做工事,步步为营。

到4月下旬,敌人已逐步推进至富田、广昌、建宁一线之间。当时,红一方面军只有三万人,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面对严峻的形势,围绕采取何种战略方针,苏区中央局展开激烈争论。出现了几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敌我兵力悬殊,应当分兵退敌。分兵不仅可以使敌人包围落空,还可以转移目标;另一种意见认为应以红军主力将敌军引出根据地,甚至可以转移到四川建立根据地。毛泽东主张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先往根据地腹部撤退,在退却中寻找敌人弱点,再集中兵力给予毁灭性打击。

在讨论中,毛泽东的主张居于少数地位,只有朱德表示赞同。于是,毛泽东建议扩大讨论范围,听取各军军长、政委的意见。在扩大的苏区中央局会议上,黄公略、罗炳辉、林彪、罗荣桓等大批军政首长支持朱毛的建议。中央局于是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

毛泽东认为四路敌军以蔡廷锴的第19路军、孙连仲的第26路军和朱绍良的第6路军为最强,先打他们没有必胜的把握;王金钰的第5路军是新来的,地形不熟,战斗力不强,先打第5路军有全胜的把握。会议最后确定先歼灭从富田出动的王金钰军公秉藩第28师和由王金钰兼师长的第47师。

根据这一方针,从4月下旬开始,红军秘密集结于东固地区等待时机。东固位于中央苏区腹地,在5个县的接界处,而且距5个县城都只有50多公里。这里地形险要、隐密,均为崇山峻岭,只有5条羊肠小道通向外界,是个藏兵、运兵的绝佳地点。

5月14日黄昏时分,红军总部突然截获国民党军通话。国民党军在苏区长驱直入,没遇到任何有效抵抗,公秉藩第28师师部与留守处进行联络时公然用明码通知:“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去东固。”公秉藩师是北方来的杂牌军,士兵们不习惯南方生活。每个兵身上除了米袋之外,还带着许多面粉,那是从老乡家抢来的。一宿营,士兵就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自己做面食吃。毛泽东迅速决定,红军主力从国民党郭华宗师和蔡廷锴师之间的空隙中秘密西进,钻过“牛角尖”,然后突然以两侧包抄的方式攻击其后背。毛泽东将指挥部设在白云山,对黄公略、林彪和彭德怀部署任务:“黄公略的红3军、林彪的红4军从正面进攻,彭德怀的军团从腹背夹击。”

5月15日午夜子时,各军按照指令快速挺进。预定打响总攻第一枪的仍然是担任中路阻击任务的红3军。凌晨时,毛泽东亲自赶到红3军军部。黄公略请示:“总政委还有什么交代?”毛泽东说:“我一直在琢磨从东固到中洞是否确实只有两条路?还会不会有其他路径?我们去请教一下‘三老’(老猎户、老药农、老驮商)。”黄公略找人一问,在东固到中洞的南侧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山间小路。经过商量,两人果断决定改变原定行军路线,寻小路直插中洞,提前到南侧山岭埋伏。

5月16日清晨,公秉藩师从固陂圩出发,在中洞稍作休息后,继续朝东固前进。

全师殿后部队刚离开中洞,突然一声炮响,山谷震荡,数千颗手榴弹从天而降,山谷到处一片火海,公秉藩师被压制谷底,上万名红军战士从山岗密林中、草丛中跳出,猛虎般扑下山来。

一杆杆钢枪齐刷刷地伸向前方,就像突然从地上冒出来一片树林似的。枪刺闪着光,枪口喷着火,一下子就伸到敌人鼻子底下,敌人连机枪都来不及架起来,就成了俘虏。公秉藩师一个军官一边往地下扔枪一边大惑不解地说:“娘呀!你们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不到半天,第二次反“围剿”首战告捷,歼灭敌第28师全部和第47师1个旅的大部,缴枪5000余支。

公秉藩师部无线电队全部人员和全部机器完整地被红军缴获。公秉藩是第二次到东固山,第一次张辉瓒给他当了替死鬼,他没有什么损失。这次没有人与他争功,却被红军包了“饺子”,他混在士兵中当了俘虏,后来又领了三块银元的遣散费,逃出苏区。

5月16日,国民党第43师郭宗华部配合富田的敌人,由白沙向东固推进。郭宗华部发现红军警戒部队以后,立即停止前进,就地加紧做工事。红3军团派出小股部队不断袭扰敌人,和郭部对峙,主力却悄悄地围攻富田的敌人。在富田的敌人被红军歼灭后,郭宗华部在18日晚仓皇向白沙撤退,红36师连夜跟踪追击,简直像打土豪时那样。红军一进村,敌人不抵抗撒腿就跑。有一个送饭的炊事班战士挑着挑子追着敌军跑,竟俘虏了敌人一个迫击炮连。

富田歼敌获胜以后,在朱德、毛泽东的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连续作战,乘胜向东横扫,扩大战果。

5月2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获悉敌第27师一个旅从东韶乡到达中村,立即下达了围歼该敌的命令。谭震林率领红12军,与红3军团、红3军、红4军一道,连夜冒雨急行军赶到中村。经过激战,于22日将该敌歼灭。

中村战斗后,在谭震林和罗炳辉的率领下,红12军连续行军150里,向广昌发动猛攻。战至黄昏,攻入城内,歼敌第5师一部,师长胡祖玉受重伤毙命,大部趁夜弃城北逃。

第二次反“围剿”从5月16日起至31日结束,历时半月,红一方面军西从赣江边上的固坡、富田打起,一直向东打到建宁,横扫700里,五战五捷,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第三次反“围剿”:牵着敌人打弱旅

第二次大规模的“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带着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达南昌,亲自就任“围剿”军总司令,以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调集23个师另3个旅,约30万人的兵力,准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大规模的“围剿”。

蒋介石采取了“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企图首先击破红军主力,捣毁革命根据地,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

这一次,蒋介石动用了他黄埔起家的老本,将其嫡系5个师调集江西。担当这次“围剿”主力军的是陈诚的第14师、罗卓英的第11师、赵观涛的第6师、蒋鼎文的第9师、卫立煌的第10师,共计兵力10万人。另外,蒋介石又调动其他各路杂牌军队20万人。

30万装备精良的大军对付区区3万装备很差的红军,蒋介石认为胜券在握,因而大放豪言:“本总司令将亲临前线,这次‘围剿’如不获全胜,死也不回南京。”

国民党的“围剿”大军有30万,红军只有3万人左右,且刚刚打过恶战,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和补充。面对敌人重兵压境的紧急情况,毛泽东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来对付敌人的进攻。

7月1日,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进攻。遵照红一方面军总部的部署,在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的配合下,红军以一部兵力,迟滞敌人的进攻,主力从闽西地区出发,绕道千里,于7月28日回师至赣南兴国西北地区集结。

蒋介石发觉红军主力转移到兴国地区后,立即命令其主力分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进攻,企图将红军逼到赣江东岸一网打尽。

大敌当前,红一方面军总部决定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战术。

7月3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布了《夺取富田新安的命令》。《命令》指出:“本方面军以绕入敌背捣其后路,使敌动摇震恐,然后消灭其大部队之企图,决定先夺取富田、新安圩。”

按照既定计划,部队向富田地区进发。红1军团向富田移动,准备攻打富田;红3军团向新安圩集结,准备攻打新安圩。

8月3日凌晨2时,攻击将全面开始。风云突变,红一方面军总部得知红军行动意图已被敌人发现,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陈诚、罗卓英的两个师己经抢先占领富田,阻止红军北进。

敌变我变。毛泽东、朱德及总部领导紧急商讨后,为避免与敌之精锐作战,于是改变作战计划,令部队退回兴国的高兴圩。

国民党各路军队云集在兴国周围地区,将三万红军包围得密不透风,红军处于北、东、南三面受敌和西临赣江的困境。

部队集中一天后,方面军总部决定向东面兴国的莲塘、永丰的良村、宁都的黄阪方向突进。为了迷惑敌人,总部决定以红35军和红12军第35师等部伪装主力,向赣江方向佯动,牵制敌人,使主力能够顺利转移。

在细雨迷蒙中,红军主力乘敌人频繁调动时出现的混乱,从崇贤、兴国两地敌军之间的结合部迂回穿行。部队一律轻装,一切能发声、反光的物品都作了无声无光处理,连白马都涂成了黑的。为了不走漏一点消息,行军中遇到岔路,一律不设路标,而由标兵代替。在夜色掩护下,3万人马衔枚疾走,像一条巨龙一样,无声无息地“游”出了敌人大军中间只有15里的一个空隙,隐蔽在高兴圩以北蓬塘、良村的丛林里。

8月6日,红军在兴国县的莲塘对国民党上官云相第47师发起进攻。上官云相的47师是北方部队,不习惯南方气候。官兵们脚穿高筒皮靴,不利于山地作战。红军发动突袭后,敌47师顿时乱了阵脚,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上官云相急电郝梦龄,要其率第54师师部及两个旅火速撤回良村,一块前往莲塘救援。

上官云相的部队很快被击溃,有一部分冲出红军的包围,逃向良村方向,黄克诚奉命率第3师追歼该敌。

这时,逃窜的敌人向南昌行营敌总司令部求救,蒋介石急忙派出飞机,对红军进行阻截轰炸。红军当时没有防空武器,只能用奔跑和快速转弯的方法对付敌机的袭击。敌机十分嚣张,飞得很低,在战士们的头顶上盘旋投弹。

黄克诚一边大声呼喊战士们分散隐蔽,一边向前奔跑躲避。没有跑出几米远,一颗炸弹便落在了他的脚下。战士们大吃一惊,以为黄克诚牺牲了。可是,趴在地上的黄克诚并没有听到爆炸声。原来,这是一枚哑弹,铁疙瘩把地上砸了一个一米方圆的深坑。

郝梦龄气喘吁吁地率两个旅赶到良村,就陷入红军的包围之中。部队溃不成军,大部被歼,旅长王育德被俘,师长郝梦龄落荒而逃。谭震林与罗炳辉不顾疲劳,和兄弟部队一道,于11日攻克黄陂,歼灭敌毛炳文第8师约四个团。至此,红一方面军从8月7日至11日五天中,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胜利,给“围剿”之敌以沉重打击。

蒋介石发现红军主力东去,气急败坏,在官邸转来转去,坐立不安,急令所有向南、向西的部队调头向东疾进,妄图歼灭红军主力。

面对敌军压境,朱德、毛泽东召开会议研究御敌的对策。彭德怀、黄公略、谭震林、罗炳辉等各军首长都参加了会议,就军事行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谭震林主动请缨,提出智迷敌人、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方案,并要求承担引诱敌人向北转移的重任。会议决定:由红12军(欠35师)伪装主力向乐安方向佯动,吸引敌人的注意,诱惑和调动敌人,将敌人牵走,主力则从敌军之间20里间隙的大山中秘密通过,返回兴国地区休整。

遵照朱德和毛泽东的部署,8月15日夜,红军主力踏着朦胧月色,穿越敌人间隙往兴国开拔。

为了诱惑敌人,谭震林、罗炳辉率领34师、36师往北行动,走走停停,保持若即若离、紧紧牵住的状态。白天,谭震林命令部队打着旗子,拉开距离,一个连拉成一个营的架势。走到尘土多的地方,战士们故意跳跃前进,荡起尘土满天飞扬。敌人的飞机从空中瞭望,见到烟尘滚滚、红旗招展,以为是红军主力,不停地向下扔炸弹。炸弹轰隆,战士们却很高兴地说:“敌人帮助我们送假情报去了。”

晚上,谭震林指挥战士到处打手榴弹,在洋铁桶里放鞭炮,司号员乱吹号,搞得敌人彻夜不安、不知虚实。

为了给主力部队创造更多的歼敌战机和进一步迷惑敌人,根据国民党部队行装笨重、补给困难的特点,谭震林和罗炳辉带着部队专门往难走的地方走。哪座山高就翻哪座山,哪里道路险峻就从哪里走,而且行踪不定,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牵着敌军四处跑,把一二十万敌军拖得精疲力尽、狼狈不堪。

坐镇南昌的蒋介石判定红军主力“北窜”,将攻打后方乐安,感到南昌城防空虚,慌了手脚,便指挥各路“围剿”大军救援南昌,对红12军加紧追击。深入根据地中心区“围剿”的敌人阵脚大乱,仓皇撤退。

红12军在东韶附近埋伏起来,黑夜派出一支部队奔袭东韶。东韶的敌军误认为红军主力到达,吓得弃城就逃,红12军收复了黄陂、小布地区。

直到8月底,蒋介石才回过神来,知道又中了毛泽东的调虎离山计,只好再令部队西移。几万大军跋山涉水,怨声载道。蒋介石力不从心,仰天长叹,只能怏怏而退。

9月6日,黄公略率领红3军经茶园岗,绕出长龙,进抵老营盘。因大水冲垮桥梁,部队被堵在老营盘、黄土坳、墩丘一线宿营。黄公略怕敌人逃跑,在来不及与总部联系的情况下,按计划进入老营盘阵地。一旦敌军经过,出其不意从侧后予以猛烈袭击。

凌晨5时许,黄公略下达进攻命令,红3军犹如猛虎下山,老营盘之敌国民党军蒋鼎文的独立旅仓促应战。红3军从北、西、南三面发起猛烈攻击,枪弹、手榴弹暴雨般地向敌人倾泻。此役,黄公略率部在老营盘歼灭一个独立旅约4000余人。

到了9月中旬,“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已成惊弓之鸟,无心恋战,各寻生路,纷纷退出苏区。毛泽东指挥红军在兴国县与东固交界的方石岭、张家背等地截住国民党蒋鼎文第9师一部和韩德勤第52师全部。经过半天激战,将敌全部歼灭。

至此,第三次反“围剿”战斗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共歼敌3万余人,缴获长短枪1.4万余支、机枪175挺、迫击炮5门。

第四次反“围剿”:思想就是力量

1932年底,蒋介石又调集5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剿共”总司令,以蔡廷锴指挥的19路军为左路,以余汉谋指挥的粤军为右路,以陈诚指挥的“嫡系”12个师为中路,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

此时,毛泽东由于受王明排挤离开了红军的指挥岗位,反“围剿”由周恩来总政委、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等人指挥。在周恩来、朱德的领导下,仍然根据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经验,乘敌军“围剿”部署尚未完成,诱敌深入,尔后集中优势兵力聚而歼之。

“围剿”一开始,敌人主力即由西北向东南齐头并进,步步紧逼。到1933年2月初,中路军陈诚以十个师的兵力分三个纵队向南丰、广昌前进。12日,红军进攻南丰。敌军为救援南丰与红军主力决战,派第1纵队的52、59师取道永丰、乐安向宜黄南部急进,其整个左翼顿时裸露于红军的面前。

红军总部当机立断,迅速命令红军主力自南丰撤退,隐蔽集中四五万优势兵力于黄陂以北地区,然后从两翼包抄北上。

按照总部的部署,红军主力兵分左、右两翼。红1军团、红3军团和第21军为左翼,进至黄陂一线设伏,整个左翼部队由林彪、聂荣臻统一指挥;红5军团和第22军为右翼,负责阻击敌人和掩护红军右侧。

敌第1纵队代指挥官李明接到陈诚的命令后,立即率领本部从乐安出发,又命令59师从崇仁出发,杀气腾腾地往广昌、宁都方向直扑过来。

军团首长分析敌情后,命令部队隐蔽待敌,准备将敌52和59师歼灭于黄陂大龙灯地区。

黄陂地区山峦叠起,古木参天,在摩罗嶂一带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峡谷地带,是敌人的必经之路。红军主力就埋伏在这狭谷的登仙桥、大龙坪、胶湖、黄陂、霍源等两侧的山上。第10、第11师埋伏于登仙桥大路东北方向的山上,由军团聂荣臻政委和林彪直接指挥;第9师隐蔽在大龙坪以南的山坡上;第7师在胶湖附近。第9、第7两师由保卫局长罗瑞卿和军团参谋长徐彦刚指挥。

27日13时,战斗首先由7师与敌前卫旅在胶湖打响,一开始就俘虏敌人一个连长。这连长吓得不行,倒豆子一样把52师情况说了出来,并称52师师部和一个旅在大龙坪。

擒贼先擒王,保卫局长罗瑞卿和军团参谋长徐彦刚当即命令李聚奎率9师直插大龙坪,袭击敌人师部,争取活捉敌师长。

李聚奎让参谋长耿飚率25团向大龙坪猛插,自己率主力从正面进攻。刚到大龙坪边一条小河,李聚奎就看到小桥上有个穿雨衣拿望远镜的胖子,身旁还有马匹、护兵。

25团团长说:“这是条大鱼,不知是不是敌人的师长。”

李聚奎说:“管他是谁,只要是大鱼,先捉了再说。”他指挥部队一线摆开,以急袭的方式向大龙坪包抄猛袭,仅仅40分钟,战斗就结束了。

打扫战场后,集合队伍清点人数,我方仅伤亡46人,但战果很大,歼灭了敌52师直属队及1个整编旅,俘虏敌师长李明及以下官兵3000余人。

侦察参谋彭明治押着敌52师师长李明送往后方,看押李明的战士用一张报纸给他做了顶高帽子。李明觉得戴高帽子太丢面子,便要求不戴高帽,换一张写上姓名、头衔的纸条贴在身上。彭明治同意他的要求,他连连称谢。

陈诚得知第1纵队第52、第59两师在黄陂被歼的消息后,急忙调整部署,改变计划,将原来的三路“分进合击”改为“中间突破”。以第2纵队为前纵队,第1纵队第11师和第59师残部、策3纵队第5、第9师为后纵队。企图由黄陂、东陂地区向广昌进攻,歼灭红军主力。

3月20日,敌前纵队进到罗坊、甘竹一线,后纵队第11师进到草台岗,第9师进到东陂附近。两个纵队之间相距近100华里,再一次出现对红军有利的战机。方面军总部决定在草台岗地区歼灭敌第11师。

左翼红1、红3军团及红21军团及独立第5师在聂荣臻和林彪的率领下,抵达东陂、草台岗西侧一带山区。敌后纵队之第9、第11师刚抵草台岗、东陂附近,即被我军分割包围。

霹雳山是草台岗的制高点,地势险要,只有占领主峰控制住隘口,才有胜利的希望。彭绍辉指挥部队连续发动三次进攻,仍不能攻上主峰。

这时,彭德怀来到前沿阵地,他在电话中说:“彭绍辉,你们行动要特别冷静,一定组织好火力,利用一切机会猛攻。”接着又说:“必须拿下制高点霹雳山,这是取得反‘围剿’胜利的关键。”

彭德怀放下电话,爬上山头,让身边司号长田长江吹号,命彭绍辉迅速拿下主峰。

听到号声,彭绍辉奋不顾身指挥战士,一鼓作气地冲上了霹雳山的主峰。

主峰东侧三个小山头上的敌军不甘示弱,疯狂向霹雳山主峰发起攻击。彭绍辉冒着敌人的枪弹,赶到最前沿阵地,指挥部队阻击敌人,坚守主峰阵地。

深夜10时,突破霹雳山敌阵地的战斗打响了,彭绍辉指挥部队发起冲锋。为配合其地面部队,敌机进行俯冲投弹。因两军相距很近,飞机投弹不准,有的炸弹甚至落到国民党军阵地上。敌军官兵喊叫声、咒骂声乱作一团,慌慌张张后撤躲藏,连机枪扔在阵地上都不管了。

见此情景,彭绍辉当机立断,第一个跳出战壕,率部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俘获大批敌人,并将敌前沿阵地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为了扩大突破口,彭绍辉又带头冲锋,猛攻敌人主阵地。警卫员急忙上前劝阻:“师长,注意安全!靠前太危险!”

两军相逢勇者胜,主要指挥员的模范行动更是无声的命令。深知这一点的彭绍辉不顾警卫员的劝阻,继续往前冲。在他的带领下,指战员们如下山猛虎,奋勇向前,势不可挡,不到20分钟,就占领了敌军主阵地,重伤敌师长肖乾,歼灭了大量敌人。

剩余的残敌仓皇向山下逃跑。彭绍辉随即命令战士们勇猛追击,他自己则顺手从地上捡起一支敌兵丢弃的三八式步枪,和战士们一起向山下冲击。突然,从一块岩石后面射出一梭子弹,彭绍辉一侧身挡住了身边的警卫员,自己左臂却连中两弹,手中的步枪掉在了地上。

警卫员慌忙帮他扯下已被鲜血染红的衣袖,一看,臂骨被击成几截,鲜血直往下淌,于是赶忙叫卫生员找担架要将他抬下阵地。彭绍辉忍着剧烈的疼痛,对警卫员说:“这点伤算不了什么,不要声张,以免影响战斗。”

警卫员看着彭绍辉鲜血直流的断臂,哭道:“首长,你伤成这样,要立即下阵地治疗才行,否则……”

彭绍辉用右手托着左手断臂,对警卫员命令道:“哭什么哭?这是战场!这点轻伤,怎么能影响我指挥战斗!”

警卫员无奈,只好哭着帮助卫生员给彭绍辉包扎伤口。包扎完毕,彭绍辉把断臂往脖子上一挂,右手提着枪,大声说道:“跟我上!”说罢继续率部追击敌人。

攻占草台岗必须先占领黄柏岭。黄柏岭是紧靠草台岗南面的制高点,山坡陡峭,易守难攻。红4军第10、第11师强攻多次,都被敌人居高临下地挡回。红1军团中,有三位师长负伤。战斗至下午3时,黄柏岭还未得手。

林彪一咬牙,命令预备队红9师师长李聚奎:“9师从正面山垭口突过去,两个小时内拿下黄柏岭。”

李聚奎想了想,回答说:“正面强攻肯定不行,敌人有两挺机枪就可以把山垭口封住。不如以一个团在山垭口佯攻牵制敌人,另派两个团从垭口左边的山梁上突袭。”

林彪同意李聚奎的意见,称只要拿下黄柏岭,李聚奎爱怎么打就怎么打。

回到9师,李聚奎马上布置任务:25团在翼侧负责掩护,并派少量部队对山垭口佯攻;李聚奎带26团,师参谋长耿飚带27团,分别从左侧的两条山脊攻击。

李聚奎和26团政委刘华香冲在前面,领着9师的战士猛虎扑食般向敌山头冲去,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

攻到离敌人盘踞的山头只有30来米时,就听到敌人大喊:“别打了!别打了!我们投降!”

敌人投降,许多冲锋的红军战士纷纷停了下来,并停止射击。只听“轰”的巨响,狡猾的敌人乘机扔下一捆捆的手榴弹,在红军战士中爆炸。

看到战士们倒在血泊中,李聚奎又急又恨,光着膀子,拿起驳壳枪,就要带部队和敌人拼命。

26团政委刘华香一把拉着他的胳膊说;“师长,你不能上!部队还要靠你指挥,我上!”

李聚奎用力一挣,甩开刘华香的手:“同志们倒在我面前,我要亲手杀了这帮人。”

两个参加过宁都暴动的老战士在一旁插话:“师长,我们带手榴弹和马刀从山凹里爬上去踢他们的屁股。”刘华香一拦,两个老战士一插话,李聚奎冷静了下来,同意了他们的建议。

家有一老,胜过一宝。不到十分钟,山头上爆炸声连连不断,山上乱作一团。李聚奎大喜,带着部队就往上冲。

刚到山头,一支支的枪就顺着山坡往下滚。这一次,守军真的投降了。

黄柏岭战斗消灭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国民党第52师大部和第59师一部,击毙了3个团长,打死敌人2000多人,俘虏敌人1700多,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草台岗战斗以后,敌“围剿”的各部队纷纷后撤,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