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黄酒治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古典名著与黄酒:书卷透香冲鼻醉

古往今来,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之密切是不言而喻的。以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为己任的小说,当然也就和酒离不开了。在小说中不仅有大量描绘与酒有关的场面,更重要的是借酒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思想情趣,推动情节的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小说无不与酒关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酒狂》的故事,写缪永定酗酒死了,在阴司仍嗜酒如命,喝得酩酊大醉,“顿忘其死”。靠了阴司里当酒店老板的舅舅行贿,得以复生,且缪永定还阳后,又因为花钱买酒喝而舍不得给阴司里的舅舅花几两银子买纸钱,最后又被揪回阴司。除此之外另一篇《酒友》,描述了一段关于酒的友情,其结局是青年的生命早去阴间以解脱人世的悲惨,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宋、元及明清时期最值得一提的自然就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特别是明代的《金瓶梅》,全书百回,有98回写了酒,写饮酒次数389次。酒对促进中国文学创作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水浒传》英雄有了酒,风风火火闯九州 凡是读过《水浒传》之人,莫不对梁山好汉们动辄“要一盘熟牛肉,烫一壶好酒”留下深刻印象。《水浒传》全书共计120回,其中,有写酒的内容就有112回,约占全书回目的96%。有的在一个章回里,就有10多次说到酒;专门描写人物醉态的就有27次。水浒英雄们个个侠义豪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上的写意生活,令人悠然神往。一部《水浒传》如果没有酒,恐怕也就没有那一百零八将。“花和尚”鲁智深三天不饮酒,便要大嚷“嘴里淡出个鸟来”,此等人物,天生就是英雄之材。“行者”武松如果不是喝了那“三碗不过冈”的佳酿,岂能打死那吊睛白额虎?反之,恐怕就成了那大虫口中之物矣!“及时雨”宋江也是发的酒疯,写下那“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才被逼上梁山,做了草寇英雄。怪不得有人说:一部《水浒传》原本是一部醇酒浸泡的传奇!

那么,梁山英雄们喝的是什么酒呢?

《水浒传》中涉及的酒类品种名目繁多,有皇帝享用的黄封御酒,官家酒库酿制的库酒;也有民间酿造的米酒、黄米酒、老酒、村酒、浑酒、素酒、荤酒、社酿酒、浑白酒、茅柴白酒、黄酒、白酒、烧酒等。其中的白酒和烧酒,酒精度稍微高点,但与今天的白酒、烧酒不同。据考证,《水浒传》中所写的酒,尽管名目不一,实际上,都是中国的传统黄酒。中国黄酒是以谷物为原料,加酒曲发酵酿造榨制而成。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都是人工作坊,多为一家一户的酿制,酿造榨制条件和技术水平高低不一,同样是米酒,清浊程度、酒精含量、质量优劣也不同,所以有清酒、浑酒、老酒、白酒、水酒等区别。专门的酿酒作坊和官库酒,因规模较大,技术较纯熟,酿制的米酒比较清纯些,一般称为“白酒”“清酒”,实际上都是米酒,都是中国的传统黄酒。而真正意义的白酒、烧酒的酿造方法是蒸馏酒,酒精度数很高。这种酒出现较晚,直到近现代才逐渐普及。

为了证明水浒英雄们喝的酒是中国黄酒,不妨随便举两个例子。

例如《水浒传》第四回,描写五台山下小酒店的诗句:“破瓮榨成黄米酒,柴门挑出布青帘。”很明显是指黄酒。这说明花和尚鲁智深喝的是黄酒。

另据清代苏州人钱开渠在《醉余闲话》中根据《本草纲目》的考证认为,烧酒产生于元代,那么“行者”武松在景阳冈打虎前喝的就只能是江南的黄酒了,也或许是山东的即墨老酒。而从景阳冈店家自己的话中:“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意思是:俺家的酒虽然是自己村里酿造的,质量却和著名的绍兴老酒差不多。由此也可看出,武松当时所喝的十八碗酒,实际就是景阳冈当地出产的黄酒。

再如,第36回中,宋江在李立的酒店里喝的是浑白酒。第29回写武松把蒋门神的娘子丢进了浑酒缸。所谓“浑白酒”,其实是名副其实的黄酒。《水浒传》中的酒,除了以碗、瓶、角、杯等计量外,还有以桶计的。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时,一个人吃了一桶酒。第二次大闹五台山时,一个人吃了十来碗酒后又吃了一桶酒。吴用和三兄弟相会时,四个人坐定,叫酒保打四桶酒放在桌子上,每人喝一桶。试想,如果不是低度且有营养的黄酒,谁能喝这么多。

由此可见,水浒英雄们所喝的酒都是中国黄酒。由于黄酒酒精度数低,营养高,所以,无论哪位英雄喝上十碗八碗的,甚至十几碗,都不会真醉,而且力大无穷。如果是今天意义上的白酒和烧酒,喝上那么多,早已是烂醉如泥,脚踩棉花了,是绝对演绎不出武松打虎、鲁智深醉打山门等英雄故事的——打死你也不信武松、鲁智深当时喝的是二锅头,呵呵。

《三国》煮酒论英雄,豪杰何止曹与刘 《三国演义》是小说,但作者是罗贯中。一个生于700年前的作家。作家当然只会使用当年的流行元素创作脍炙人口的故事。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流动在山东、浙江之间,喝着黄酒创造出了《三国演义》,用黄酒讲故事,这不正说明当年黄酒在中国大地的流行程度吗?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以及桃园三结义等,都借助了“酒”作传媒与线索,来谱写情结与文章。书中因酒出现的轶闻典故,因酒而造就的英雄豪杰,都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留下了至为深刻的印象。我们从“曹操煮酒论英雄”与“关羽温酒斩华雄”等章节中发现,三国时饮用最多的应当是黄酒。

何以证明是黄酒呢?小说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一节,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操闻知后,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备宴饮,议论天下英雄。两人到了小亭,席上已有一盘青梅,一壶煮酒。两人对坐,开怀畅饮。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刘备闻之大惊失箸。时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借以脱身。这里的煮酒也就是黄酒,因为只有黄酒才需要煮着喝的。

《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是其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描述的是: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看一下这段情节:“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此时关羽主动请缨,曹操为其“酾热酒一杯”,以壮其行,关羽说:“酒且斟下,吾去便来。”几个回合下来,关羽就“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不言而喻,只有黄酒才温着饮用。可见,当时的酒,就是黄酒。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三国演义》中,以酒为主要故事情节的重大事件何止于上述,如第八回载董卓召公卿饮酒滥杀无辜,酒让百官丧胆,酒也让读者心惊肉跳;第五十七回写庞统因相貌丑陋,未受刘备重用,在耒阳县终日饮酒而不废政事,百日公案半日了结,足见其“非百里之才”,而是中兴汉室之大贤;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诸葛亮与鲁肃于江上“酌酒取乐”,草船满载箭支而归,其神机妙算世代传为美谈;即使是被刘备视为有勇无谋的“猛张飞”,也能用醉酒之计智取瓦口隘……在罗贯中的笔下,酒如泉涌,可济沧海,酒的波澜中激荡出无数英雄豪杰!

催生《西游》唯黄酒,醉中方显真美猴 自称“射阳先生”“淮海浪士”的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舅舅家在海州,族亲居住中云的吴庵,对云台山情有独钟,而且这里黄酒素有声名,他自喻“恍然醉眼千峰上,追慕酒兴作诗狂”,他在三元宫题挂的楹联“神仙可学无他术,店里提壶陌上眠”,落款“隆庆二年,蓬门浪士山阳吴承恩”。从题联可看出吴承恩好酒,据说他好饮“海州辣黄酒”,有人说是海州辣黄酒催生了他写出《西游记》的创作灵感。

吴承恩(1506—1582年)的《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相对少沾酒的名著,可能这与佛家戒律有关。但在其第五回之前,那美猴王正是生活在美酒与果鲜之间的。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中,酒醉的大圣率性而为,大闹天宫,把整个天庭搅得像一锅粥。猴王的秉性表露无遗。内敛于大圣心中的正气和反判精神终于被上界的玉液琼浆完全激发出来。这一回,大圣“诳骗赤脚仙,回身赴瑶池。变出瞌睡虫,放倒运酒仙。自个开怀饮,带醉胡乱撞。误闯兜率宫,偷吃老君丹。酒醒惹大祸,潜逃花果山。不忘老朋友,再偷仙酒回”。及至后来,大圣“东窗事发”,玉帝调遣十万天兵下凡擒猴,从而引发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读罢,感觉就如烈酒灌胸后策马飞奔,纵情放歌那般豪迈。读者的心情不由得围绕大圣的举动起伏跌宕,开始责备大圣做事过分、胡闹顽皮,随后又认为他可爱、勇敢。最后大圣被围花果山时竟会不自觉地转入其中,为他的命运担忧,同时也佩服大圣,为他击节喝彩。大圣喝酒喝出了真性情,把猴王酒醉的鲜活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经典,难怪让人百看而不厌。

后来,猴王出家,法号悟空。重任在肩的他再没痛饮佳酿,故事也就由高潮滑向平淡。要我说,悟空喝醉酒时才堪称“美猴王”,大闹天宫一章才是《西游记》的华彩。不过,虽然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是戒酒的,但书中那些神通广大的妖魔们却享尽了美酒之福,他们无时不在想着谋得“唐僧肉”这一美食做“下酒菜”,为此也引出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

吴承恩一生坎坷,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约5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六年后,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得与苏式老酒结缘,常与友人朱日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67岁时到过杭州,活了约82岁,晚年家中富裕,安养归去。《西游记》第五回,当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时,悟空公然不理,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这正是吴承恩本人功名失意的思想反映。

嫩寒春冷锁《红楼》,芳气袭人是黄酒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历来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红楼梦》的作者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诗人曹雪芹,每天著书均离不开酒,“月上云山常为友,杯来琴酒自成诗”(《曹雪芹》第五十五章),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日子。然而,作者却以如椽的巨笔,用酣畅淋漓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中兴逐渐走向没落的全部过程,从而塑缩了一部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盛衰史。这幅历史的长卷,可以说是在酒中浸泡出来的作品。其中充满了关于宴饮、配酒、酒仪、酒德、酒趣等知识与描写,都写得十分精彩。有人统计,全书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余次。从第一回甄士隐中秋邀贾雨村书房饮酒起到117回邢大舅、王仁、贾蔷等在贾家外书房喝酒止,直接描写饮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平均每两回就要写一次饮酒。这样的饮酒情节与事例在明清其他小说里也能找到。

《红楼梦》第五回和第十一回,曹雪芹特意引出秦可卿房中那幅“海棠春睡图”两边秦太虚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对于作者两次引用这副对联,是否有“深意存焉”?在此不敢断言,但似乎可以看成是曹雪芹的点睛之笔。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酒,饮酒是这个封建贵族之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以酒为内涵的对联能登上一个贵族夫人的闺房绣壁,正说明了饮酒已属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高雅文化。事实上,酒也与全部小说相始终,使我们在阅读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时,闻到一阵阵浓郁的酒的芳香,令人心醉!

《红楼梦》中,提到关于饮酒的各种礼俗有一二十种,如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真是名目繁多,丰富多彩。由于曹雪芹的少年时代是在江宁即今南京及苏州等地度过的,因此小说中所描写的许多习俗、场景,都具有典型的江南风味,即以饮酒为例,也像一幅风俗画一样,描述了18世纪发生在一个没落封建贵族家庭里种种礼仪、风俗、欢乐和辛酸。

《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名酒,而写得最多的要数黄酒,如第三十八回、四十一回、六十三回、七十五回中,都明确地提到众人喝的是黄酒。可以说,在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黄酒是其主要饮料酒。如第二十六回中写道:“薛潘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碗。”书中还在另外场合写到“酒缸已罄”“一坛子酒就吃光了”。“海”是古代特大的酒杯,而且所喝的酒是以缸和坛为容器,如此海量和豪饮,不是喝低度的米酒(黄酒)则不可思议。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贾宝玉做生日,袭人等丫鬟专门准备了“一坛好绍兴酒”,为宝二爷助兴,这绍兴酒,便是黄酒中的佼佼者。据《吕氏春秋》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绍兴已经产酒,到南北朝以后,绍兴酒有了较大的发展,素有“越酒行天下”的说法,到18世纪《红楼梦》成书的年代,绍兴酒更是遐迩闻名。作为黄酒中之上品,绍兴酒远销至金陵、京华,并成为上层社会达官贵人相互馈赠的礼品和封建贵族之家饮宴之佳品,则是顺理成章。

在第十六回和第六十二回中两次写到惠泉酒。惠泉酒也是一种优质的黄酒,它产于太湖之滨、惠山之麓,是以清澈纯净的惠泉之水酿制而成的,酒质甘润醇美。早在《史记》《吴越春秋》等书中已有记载,明清时代,更有发展。明人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已写过“惠山泉酒”之名。《红楼梦》第十六回写到,贾琏护送林黛玉赴苏州料理父丧之后回京,凤姐设宴为他接风,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凤姐连忙请她喝酒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赵嬷嬷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盅,怕什么?只不要过多了就是了。”在第六十二回,贾宝玉生日,除白天喝酒庆贺外,晚上还要在怡红院宴饮。曾经学戏的芳官对宝玉说:“若是晚上吃酒,不许让人管着我,我要尽力吃够了才罢。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这几年也没闻见。乘今儿我是要开斋了。”宝玉道:“这个容易。”大概这贾府的上下都爱喝惠泉酒。

清代初年,惠泉酒已是进献帝王的贡品。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继位,曹雪芹之父在江宁织造任上,一次就发运40坛惠泉酒进京,可见惠泉酒成为贾府这个贵族之家的饮用酒是不奇怪的。

清朝乾隆年间是禁饮烧酒的,不过也有例外,《红楼梦》中就有用烧酒配制的合欢酒。它是用合欢花浸泡烧酒而成的一种药酒,具有祛除寒气、安神解郁之功效。第三十八回描写林黛玉吃了点螃蟹,觉得心口微微地痛,自斟了半盏酒,见是黄酒不肯饮,便说须得热热地吃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命丫鬟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因多愁善感,身体软弱,吃了性寒的螃蟹,喝几口用合欢花浸的烧酒,显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关于烧酒,在《红楼梦》中也被多次提到,饮烧酒易醉,醉后易滋事生非,所以当粮食歉收时,清政府曾颁过禁令,清高宗乾隆曾特降谕旨:“永禁烧酒”,却不禁黄酒。这样在当时上层社会中所喝的保健药酒,只有用黄酒为酒基配制的,才有可能。据清宫资料记载:康熙皇帝特别喜欢用绍兴黄酒配的竹叶青药酒,还写过一块匾奖给绍兴酿酒作坊。但林黛玉喝的合欢酒却是例外,明确指明的是烧酒。这说明烧酒在当时只是偶尔作为特殊需要而饮用之。

在第八回中,宝玉在梨香院喝冷酒,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战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凤姐也劝过宝玉,说喝了冷酒手颤,写不得字,拉不得弓。《红楼梦》中写喝酒场面,许多地方都提到要喝热酒和烫过的酒。而黄酒最适宜于热饮的,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黄酒是贾府的主体饮料酒,也是曹雪芹写酒时着墨最多的酒种。

另外,从科学养生的角度看,上面有关要喝热黄酒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可以这样说,黄酒在《红楼梦》中好比一位隐姓埋名的主角。它既能为小说增添乐趣,也能“兴风作浪”,给情节推波助澜。如果没有作者们笔下的“好酒”,四大名著就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

《金瓶梅》中金华酒,世间万态竞风流 古典名著《金瓶梅》里写了许多饮酒的情景,也提到了许多名酒,但写得最多的是金华酒。如第二十回,李瓶儿教迎春:“昨日剩的银壶里金华酒筛来。”第三十四回:“西门庆看见桌子底下放着一坛金华酒便问:‘是哪里的?’李瓶儿不好说是书童买进来的。”第三十五回写到吃螃蟹,月娘吩咐小玉:“屋里还有些葡萄酒,筛来与你娘们吃。”金莲快嘴说道:“吃螃蟹得些金华酒吃才好。”

除了《金瓶梅》以外,明代还有许多小说中也描写了金华酒,如明代小说家邓志谟的《刻五代萨真人得道骂枣记》中:“开了碧澄澄的金华酒,煮了滑溜溜的玉碜羹。”明代诗人谢榛在他的诗论《四溟诗话》中也用金华酒做比喻,他道:“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曲米为料,酿成则醇喷水如一,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苏州酒也,此金华酒也。’其美虽同,尝之各有甄别。”金华酒的豪情、儒雅和神韵,像一股涓涓细流,注入中国文化的长河里。

金华酒是古代金华郡、州、府及辖县生产的各种黄酒的总称。从三国宝鼎六年到唐乾元元年的500余年时间里,金华主要以东阳郡相称,古代以产酒地为酒名,故早期的金华酒皆称东阳酒,东阳酒就是金华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东阳酒即金华酒”之语,《饮食辨》中说:“又一种金华酒,又名东阳酒,味极甘美,酒乃净酹……”故历史上东阳酒与金华酒的酒名通用。金华府(所辖的各县,如东阳、义乌、金华、兰溪等地)历来的名酒主要有寿生酒、错认水、瀫溪春、东阳酒、白字酒等。

此外金华还有桑落酒、花曲酒、甘生酒等,这些风味各异的地方酒,组成了一个整体的金华酒品牌,也称金华府酒,在我国北方则称其为“浙酒”,《广志铎·江南诸省》记“浙酒即金华府酒”,在数百年里,用婺江水酿制的金华酒引领了浙江的黄酒业,并风行于大江南北,誉满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