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手术室员工职业防护制度
(一)目的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生护士条例》明确了医护人员的权益,规范了医护行为,进一步完善了职业防护策略和措施,对于积极依法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范围
在手术室从事诊疗的医、护、技术人员及保洁员等。
(三)权责
1.医务人员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各种危害因素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手术室护士
遵守、督导消毒隔离防护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
3.外来及参观人员
严格遵守手术室参观制度。
(四)作业内容
1.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正确掌握手术室的各种危害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掌握员工职业安全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手术室配备职业安全监控员一名,参与管理相关培训,负责本科室相关制度的制定落实,定期自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收集资料并持续改进。
(3)防感染:进入污染区,处置患者或器械时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戴防护目镜或面屏。若有不慎被其血液或者体液溅入眼睛时,立即使用洗眼装置或者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眼睛,血液检测并上报随访。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受损者,可能被污染操作者戴手套。接触疑似为呼吸道传染的患者应戴N95口罩。此外开放手术的手术人员应戴防护目镜(戴眼镜者除外)或面屏。如遇污染者立即更换。
(4)防锐器:专业业务加强,传递锐器使用传递盘谨慎到位,如不慎被刺伤,应立即在流水冲洗下挤出血液(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对创面严格消毒,使用药物预防,上报针刺伤事件,进行传播疾病检查和随访。
(5)防辐射:经过放射卫生防护训练,掌握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加强自身防护意识,术中使用X线机,医护人员必须采用局部屏蔽或距离防护,穿好铅衣,戴好铅镜,备好铅屏。
(6)防废气:戴好口罩,确保换气通风设备良好。
(7)防化学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直接接触。若不慎飞溅入眼或皮肤上,应立即用洗眼器或流动水反复冲洗。
(8)防生理伤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手术节奏,合理安排休息和工作时间;术中使用弹力袜,工作时尽量保持生理弯曲,适时放松。
2.环境管理
(1)感染手术间:应安排感染手术在负压手术间或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间挂“隔离”标志,禁止参观。气性坏疽等厌氧菌感染,术后开启手术间内负压,自净6h。
(2)辐射手术间:安排有电离辐射的手术在放辐射房间,并悬挂“辐射”标志,禁止参观。
(3)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集中放置、密闭保存,以免渗漏造成污染。
(4)空气:正压手术间空气净化效果及监测频率符合GB50333的要求。负压手术室管理参照《正负压切换洁净手术室的管理》。手术间内使用循环送风系统,保持手术间内空气洁净清新,防止有害气体泄漏。
(5)地面、桌面和物体表面管理遵守《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和《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3.物品管理
(1)防感染:
严格执行感染手术处理原则,感染及急诊手术均用一次性物品及敷料。
(2)防锐器:
传递锐器要稳、准、狠,使用传递盘。回收处理利器谨防刺伤。
(3)防辐射:
设置铅墙,观察窗设置在非有用线束投照方向的墙壁上,并具有同侧墙的屏蔽防护效果,术中需要X线透视的手术,需穿好铅衣,备好铅屏。
(4)防噪音:
选择噪音小、功能好的仪器设备。
(5)防废气:
将有害气体接于专用的吸收缸,确保换气通风设备良好。
4.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黏膜,均需进行隔离。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强调双向预防,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时机的选择。标准预防面向所有患者,无论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实施标准预防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1)标准预防操作原则
1)标准预防针对为患者实施的所有操作过程。
2)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感染均需采取标准预防。
3)包括洗手、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面罩和防护眼镜等:①进行任何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操作时须戴手套;②污染源可能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需戴防护口罩、防护眼镜;③污染源可能大面积飞溅污染身体时,需穿戴隔离衣或者围裙;④手部皮肤破损有可能接触污染源时,需戴双层手套;⑤避免戴已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的区域或物品;⑥完成操作脱去手套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4)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①保证光线充足;②注意防止锐器伤,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③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④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锐器。
5)立即清洁所污染的环境。
6)正确处理废弃物: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运输废弃物;戴防护眼镜处理体液废弃物。
(2)具体预防措施
1)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掌握洗手的时机:接触患者前后或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的皮肤、伤口等之后;脱手套后,穿脱隔离衣前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无菌物品前;处理患者周围环境和物品之后;处理药物之前,需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前戴手套,不仅可以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护人员;也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变成微生物传播的媒介,将从患者或环境中获得的传染源传播到人群中。更换患者即需更换手套;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口罩和护目镜可以防止具有传染性的液体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口鼻等黏膜组织。
4)隔离衣:穿隔离衣可以防止医护人员被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传染性材料污染。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防止污染环境或交叉感染。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①可复用的医疗用物和设备,在更换患者时需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②处理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前,作好防护工作。如防止工作人员皮肤或黏膜暴露、防止污染工作服。以免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其他患者或污染环境;③可重复使用的利器,放在特制的防刺容器内。方便运输、处理,防止刺伤;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应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并加盖回收,不能超过容器2/3满,每天更换,妥善回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的消毒: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清洁,遇污染时消毒;防止医务人员在处理或运输被污染的被服、衣物时发生皮肤暴露、工作服或环境污染。
7)若患者需要急救复苏,采用简易呼吸囊或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
8)医疗废物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