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泻肺
1.牵牛子
性味:
辛、苦、寒。
三焦归属:
上、下焦。
经验体会:
牵牛子味辛苦寒而沉降,辛能入肺泻肺利水,逐痰饮。苦寒入肾及命门,泻下焦之水湿。具有泻下、去肠垢积聚、杀虫的功能。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肠通畅,就不容易患皮肤疾病。用于治疗水肿、痤疮、寻常性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疮疖疔疽等因肠胃湿热积滞,大便秘结引起的皮肤外科病。因其有毒,多服损人元气。
2.葶苈子
性味:
辛、苦,大寒。
三焦归属:
上焦。
经验体会:
葶苈子辛苦而大寒,性沉降。能下行逐水,泻下功能不减于大黄、芒硝。引领肺气下走大肠。其治疗部位在上焦肺经,除肺中水气、通经、利便。肺癌胸水引起的皮肤瘙痒症,葶苈子是首选药。配伍其他药物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湿疹、荨麻疹、小腿水肿、黄水疮、头癣、足癣感染等皮肤病。脾胃虚弱之人应当慎用。
3.莱菔子
性味:
辛,温。
三焦归属:
上、中焦。
经验体会:
莱菔子辛温,辛能入肺,生用则升,炒熟则降。升则散风寒,宽胸膈,发疮疹,降则能治咳嗽痰喘。配苏子、白芥子有较强的治痰喘功能。其治疗部位在上焦肺经和中焦脾胃经。能解酒毒,用于治疗酒渣鼻、痤疮;能治满口烂疮,多用于治疗口腔溃疡;辛而入肺能发疮疹,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荨麻疹、老年皮肤瘙痒症。还可用于治疗脾胃积滞,聚生痰核导致的多发性脂囊瘤、皮脂腺囊肿、结节性红斑、囊肿性痤疮等。
4.枳实
性味:
苦、酸,微寒。
三焦归属:
上、中焦。
经验体会:
枳实性味苦寒,其主要治疗部位在上焦肺、中焦胃经。破气行痰,消痞止喘,利胸膈,宽肠胃。用于治疗肺与大肠经不宣畅、不通利所致的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湿疹、银屑病、囊肿性痤疮、皮脂腺囊肿、结节性红斑、妇人阴肿、风疹作痒。
枳实与竹茹合用有降气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治疗不寐。再加半夏、茯苓、陈皮、酸枣仁、茯神、甘草、党参、黄连可治疗因睡眠不佳导致的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结节性痒疹。
5.枳壳
性味:
苦,寒。
三焦归属:
上焦。
经验体会:
枳壳性味苦寒,气厚味薄,浮而升,微降。其治疗部位在上焦肺经、胸膈。性味功用与枳实同,枳实力猛而治下焦病,其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枳壳则力缓而治上焦病,所以善于治疗胸膈皮毛之病。是为二者之区别。
枳壳能止胁肋间刺痛,配伍延胡索、川楝子、桃仁、郁金、当归、瓜蒌、红花、甘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6.桑白皮
性味:
辛、甘、寒。
三焦归属:
上焦。
经验体会:
桑白皮辛甘而寒,其治疗部位在上焦肺经。气有余便是火,以其能降气,故能清上焦肺火,下气行水,止嗽清痰。肺火上炎则易生痤疮。桑白皮配合地骨皮、甘草、粳米为“泻白散”,可以治疗因肺火引起的各种皮肤病。特别是用泻白散加黄芩、黄连、枇杷叶、石膏、连翘、升麻、葛根治疗肺火上炎引起的痤疮、酒渣鼻、颜面再发性皮炎、面部单纯疱疹、头面部带状疱疹等效果好。
桑白皮能通水之上源以泻肺行水,与陈皮、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组成“五皮饮”,专治皮肤水肿。皮肤病兼有水肿者都可以用“五皮饮”加味治疗。急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风团,风团肿起成块,忽起忽消,水肿消则风团亦消。用“五皮饮”加减治疗急性荨麻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成人外阴水肿、小儿包皮水肿等,也可以用桑白皮治疗。
7.地骨皮
性味:
甘,淡,寒。
三焦归属:
上、下焦。
经验体会:
地骨皮性味甘寒,味薄而气厚,能升能降,能散能清。凡风寒散而未尽者,用之最宜。其治疗部位在上焦肺经和下焦肾经。甘淡体轻入肺散表皮之热,祛除胸胁中邪气。常与桑白皮配成药对一起使用。治疗因肺热肺火引起的皮肤病。如:粉刺、酒渣鼻、过敏性皮炎、头面部位丹毒、水肿。
现在临床医师常用黄柏、知母滋阴清下焦肾经虚火、伏火,但经过时间体会,笔者认为地骨皮、丹皮更胜一筹,且无苦寒伤阴之弊端。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期间会有阴虚发热的表现,用地骨皮加丹皮、夏枯草、金银花炭、生地炭、青蒿、鳖甲、知母、羚羊角丝组方治疗,能起病于无形之中。
运用地骨皮善除内热的功能,治疗脓疱性银屑病、掌跖脓疱病、结节性红斑等。
8.泽泻
见泻肾。
9.南星
见泻肝。
10.皂角
见泻大肠。
11.青皮
见泻肝。
12.大腹皮
见泻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