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头颈部CT扫描
头颈部CT常规用横断面扫描,眼眶、鼻咽、鼻窦可加用冠状面扫描,内耳、颞骨CT检查可用横断面扫描和(或)冠状面扫描。
一、头颈部扫描技术
1.头颈部扫描方法的选择
一般炎性病变可做平扫;良恶性肿瘤鉴别则需平扫加增强扫描。
2.扫描体位
分颈部、鼻和鼻窦、眼眶和内耳。
● 颈部扫描常规用横断层面扫描,患者仰卧,头稍后仰,两肩下拉。
● 鼻和鼻窦可采用横断面或冠状面扫描,横断面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垂直,下颌稍内收。冠状面扫描仰卧位时头后伸,体位摆成标准的颏顶位;俯卧位时头尽量前伸,使成标准的顶颏位,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听眶线与台面平行,适当倾斜机架角度,使扫描基线垂直于上颌窦底壁。
● 眼眶横断面扫描患者仰卧,下颌稍扬起,听眶线与台面垂直,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扫描时患者的眼球须保持不动。眼眶冠状位检查患者取仰卧或俯卧位,头后仰,使听眶线与台面平行,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
● 内耳、颞骨横断面扫描:患者取仰卧位,下颌稍内收,使听眶线与台面垂直,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冠状面扫描:患者仰卧或俯卧,头尽力后仰或顶颏位,并使听眶线与台面平行,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有效地固定头部。
3.扫描范围
分颈部、鼻和鼻窦、眼眶和内耳。
● 颈部在侧位定位像上设定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即从下颌角至胸腔入口,喉部扫描从颈4向下扫,连续发字母“E”音,甲状腺从颈5向下至甲状腺下极。
● 鼻和鼻窦横断面与听眦线平行,可在头颅侧位定位像上设定扫描范围,也可直接扫描。扫描范围包括硬腭至额窦顶部。冠状面与听眦线垂直,扫描范围包括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和鼻腔。
● 以听眶下线为基线,范围从眶底至眶顶。冠状面与听眦线垂直,范围从眼睑至眶尖。
● 内耳、颞骨扫描的横断面与听眦线平行,范围从外耳孔后1cm处向前至外耳孔前缘。冠状面扫描范围自外耳道后缘向前扫描至颈内动脉管水平段。
● 层厚和层距:头面颈部CT中各部位的扫描常规采用5mm层厚和层距,中耳、内耳采用1mm层厚和层距。
4.图像后处理
头面颈部CT图像软组织窗的窗宽300HU~400HU,窗位30HU~60HU,骨窗的窗宽1000HU~1500HU,窗位250HU~350HU,中耳和内耳常用窗宽3000HU~4000HU,窗位200HU~300HU。
二、头颈部CT横断面解剖
头颈部中的眼眶、鼻窦CT横断面解剖可参照图2-5-3、图2-5-4、图2-5-5、图2-5-6。
(一)眼眶横断面
1.眶顶下层面
前面可见上眼睑,皮下脂肪层呈低密度区,中央有一前后向软组织带即为上睑提肌与上直肌。内侧有时可见眼动脉分支显影,外侧可见扁块状的泪腺。
2.眼球上层面
可见细条状的上斜肌沿眶内壁行。当眶内壁发生病变如骨膜下血肿等,这一段斜肌可外移,显示更清楚。这一层面还可见眼静脉在眼球后呈向外拱的弯曲线状,泪腺在眼球前外方也较清楚。
(二)眼球中央两个层面
可显示眼球最大径面,视神经和内、外直肌也最为清楚。眼球位于眶前部,正常时两侧对称,眼环呈高密度,其内可见橄榄形的晶状体,前方为前房,后方为玻璃体。视神经从眼球后极至眶尖,位于内、外直肌间。
(三)眼球下部层面
可见下直肌,下斜肌常较难分清。眶底后内部分常见上颌窦顶部腔影,在上颌窦顶后方与眶外侧壁后段间为眶下裂。
(四)眼眶冠状面
1.眶前缘层面
一般可显示上、下眼睑和眼球前段。在眼眶内下方可见泪囊窝下通连鼻泪管,后者下行于鼻腔侧壁与上颌窦内壁之间。
2.眼球赤道附近层面
显示眼球径面最大,其外表四极可见眼外肌附着,呈扁片状断面。眼球下方可见薄条状下斜肌。此外,眼眶外上方还可见扁块状泪腺介于眼球与眶壁之间。
3.眼球后层面
除下斜肌不可见外,其余眼外肌段面均较清楚。在肌锥中央可见直径约5mm的视神经断面,在视神经上方与上直肌下内方还可见等密度的上眼静脉断面小圆点。
4.眶尖部层面
常可见肌环贴着眶上裂,视神经偏于肌环内上区。增强扫描时,在眶上裂内可见上眼静脉后端。
5.眶后层面
可显示蝶鞍区。在增强扫描时,该层面可显示垂体、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等结构。
图2-5-3 眼眶扫描的层面解剖线图
1.眼球 9.下直肌 17.眶上裂 25.颧骨 33.蝶窦
2.晶体 10.中直肌 18.腭窝 26.蝶骨 34.鼻中隔
3.眶内脂肪 11.上斜肌 19.额叶 27.前床突 35.鼻腔
4.上眼睑 12.下斜肌 20.颞叶 28.鞍背 36.中鼻甲
5.泪腺 13.视神经 21.蛛网膜下腔 29.垂体 37.下鼻甲
6.提睑肌 14.眼动脉 22.大脑镰 30.额窦 38.上鼻道
7.上直肌 15.上眼静脉 23.鸡冠 31.筛骨气室 39.中鼻道
8.侧直肌 16.泪道 24.额骨 32.上颌窦 40.下鼻道
图2-5-4 眼眶扫描的层面解剖(结构解剖见图2-5-3)
(五)鼻窦横断面
鼻窦及鼻咽横断面扫描图像在部分层面所见结构变化不大,在此选取几个主要层面介绍鼻、鼻窦及鼻咽的扫描所见。
1.软腭层面
鼻腔两侧为上颌窦,呈尖向后的三角形,正常上颌窦黏膜不能显示。鼻腔正中为鼻中隔,两侧条状骨片与上颌窦内侧壁相连为下鼻甲,正常时鼻腔及鼻甲黏膜可以显示,呈薄而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鼻腔后方为软腭,软腭后方近似方形的气腔为口咽腔。口咽侧壁呈软组织密度,外侧脂肪密度的是咽旁脂肪间隙,两侧对称,后方为颈部血管断面,外侧斜行的条状软组织为翼内肌。
图2-5-5 鼻窦扫描层面解剖线图
1.下颌骨 9.翼窝 17.下鼻道 25.前床突 33.颞骨 41.颞肌
2.下颌骨髁 10.颧弓 18.中鼻甲 26.鸡冠 34.乳突 42.侧翼状肌
3.颞颌关节 11.蝶窦 19.下鼻甲 27.额窦 35.乳突气房 43.中翼状肌
4.鼻咽 12.蝶窦中隔 20.犁骨 28.眼眶 36.外耳道 44.头长肌
5.侧咽隐窝 13.筛骨气室 21.垂直板 29.鼻泪管 37.内耳道 45.前颅窝
6.上颌窦 14.后筛骨气室 22.钩突 30.终板 38.枕髁 46.中颅窝
7.翼突内侧板 15.筛骨气泡 23.筛板 31.眶下管 39.颈内动脉 47.后颅窝
8.翼突外侧板 16.中鼻道 24.蝶骨大翼 32.斜坡 40.咬肌
图2-5-6 鼻窦扫描层面解剖
2.鼻咽层面
鼻腔内下鼻甲基本消失,鼻腔外侧壁前部小圆形低密度腔为鼻泪管。两侧上颌窦形态与前相仿,后壁呈倒“V”的骨性结构为翼突,内侧为翼内板,外侧为翼外板,内外板间为翼内肌,外板外侧为翼外肌。鼻腔后方与之相连的气腔为鼻咽腔,侧壁有两个凹陷,前面的是咽鼓管咽口,在后的是咽隐窝,两者间的软组织突起为隆突,正常情况下两侧对称。侧壁向外为低密度的咽旁脂肪间隙,其内紧贴咽鼓管咽口旁可见稍高密度的腭帆张肌,紧贴隆突后方为腭帆提肌。
3.上颌窦开口层面
两侧上颌窦腔缩小呈类圆形,内侧壁中断处为上颌窦开口,通向中鼻道,两侧鼻腔呈狭长的气腔紧贴鼻中隔两侧,鼻腔和上颌窦间为筛窦,窦壁及气房间隔骨质菲薄,外伤时易有爆裂骨折。鼻咽腔较前缩小或基本消失。两侧上颌窦后壁和翼突之间的小间隙为翼腭窝。
4.颅底层面
上颌窦已消失,鼻腔基本消失。筛窦范围较前增大,后方较大的气房为蝶窦,两者间的界限以倒“Y”形的犁骨为标志。蝶窦后方为斜坡,其后为枕大孔。枕骨、蝶骨和颞骨岩锥的尖部共同围成三角形的破裂孔,位于蝶窦的后外侧。破裂孔外侧蝶骨大翼上有两个小孔,靠前内较大的是卵圆孔,靠后外的是棘孔。枕大孔两侧由枕骨和颞骨岩锥共同围成颈静脉孔,其前方圆形小孔为颈动脉管外口。
(六)鼻窦冠状面
冠状面扫描中部分层面解剖结构变化不大,在此选取两个主要层面作介绍。
1.上颌窦开口层面
鼻腔及上颌窦开口以冠状位显示较好,于鼻中隔两侧可见鼻腔,其内可见三个卷曲的由上至下阶梯状排列的骨片,外层为黏膜,此即上、中、下鼻甲。眼眶与鼻腔之间为筛窦,呈多房气腔。眼眶下方鼻腔两侧气腔为上颌窦,于内侧壁上方开口于中鼻道。其底壁为牙槽骨,上颌牙根常突入窦腔内,易引发上颌窦牙源性病变。
2.破裂孔层面
此层面可见蝶窦位于颅底中央,其两侧颅底的骨性凹陷为破裂孔,鼻咽癌常破坏此处骨质,表现为骨皮质边缘的锐利性消失,以冠状面扫描显示最佳。破裂孔外侧的骨性凹陷为卵圆孔。蝶窦下方薄层软组织为鼻咽顶壁,顶壁向两侧各有一陷凹为咽隐窝,其外侧乳头状突起为隆突,隆突外侧的凹陷为咽鼓管咽口。
(七)喉部横断面解剖
喉部是发音器官,上开口于咽腔喉部,下连通气管,后方为喉咽部,两侧有颈部血管和神经。成年人喉界于第4、5颈椎至第7颈椎之间。喉部由会厌、假声带、真声带和梨状窝等组成,假声带成对以水平方向突入喉腔皱襞,舌状对称,吸气时消失;假声带的下方为真声带,发音时两侧对称,呈舌状突入管腔内的皱襞,呼气时消失。
喉部横断面扫描时从上到下几个主要层面的解剖:
1.舌骨层面
为喉咽部扫描的最上方层面,在颈前中部空间低密度含气咽腔,其内有一弧形略高密度影为会厌,其前方纵行的软组织密度影为舌会厌襞,将会厌前方的气腔分为两半,为会厌溪。咽腔的前方可见舌骨体及两侧舌骨大角,两者间有低密度分隔为正常表现。舌骨大角后外方可见颈部血管,在前内的为动脉,后外的为静脉。其周围有时可见小淋巴结,直径小于5mm。血管间隙的外侧可见斜行的胸锁乳突肌,呈软组织密度。
2.梨状窝层面
咽腔缩小,前缘呈花瓣样,中央部分为会厌喉侧面构成,十分光整,两侧突入咽腔内的尖角状软组织为杓会厌皱襞。其外侧的气腔为梨状窝,一般两侧对称,其外侧壁菲薄。会厌前方的脂肪间隙为会厌前间隙,中线处常有密度较高的韧带分隔。会厌前间隙前外侧方可见甲状软骨,其钙化可不完全,为正常现象。
3.室带层面
咽腔更小,两侧梨状窝消失。咽腔侧壁为室带,后端与两侧杓状软骨相连,前端附着于甲状软骨前角两侧。喉室的前方与甲状软骨间有甲状会厌韧带相隔,较圆钝。两侧室带与甲状软骨间可见裂隙状喉旁间隙。
4.声带层面
与室带层面紧邻,咽腔呈尖向前的等腰三角形,前缘锐利,紧贴甲状软骨前角后方。咽腔两侧壁由声带构成,后端与三角形钙化的杓状软骨声带突,前端连于甲状软骨前角两侧。
(八)甲状腺横断面解剖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喉的前外侧,由左右两叶及峡部组成,其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下极至第6气管环水平。在CT图像上甲状腺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软组织,位于气管两侧及前缘,通常其密度高于周围组织,食碘或注射对比剂后,其密度可增高。位于甲状腺后的甲状旁腺,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正常时与周围血管淋巴结很难区分。颈部淋巴结大小在3~10mm之间,CT值约20~30HU,通常不被对比剂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