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控制总量,常称体重
科学饮食的第一要素是总量合理,既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少,让自己的饮食摄入量与身体需要量相适应。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生活情况和工作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身体营养需要量也不一样,人们很难按照某个统一的标准量来进食。虽然前文给出了一些健康饮食模式的食物推荐摄入量,但那也只不过是一个大致的参考,还要因人而异才行。那么,一个人吃多少食物才是合适的呢?
进食总量影响体重
经常有人说吃某某食物发胖,吃某某食物减肥,但人的胖瘦归根结底不是由哪一种食物决定的,而是由进食总量决定的。一天24小时,进食总量是关键。这里说的总量不仅指食物的体积大小或重量轻重,更重要的是能量的多少。能量的单位是卡或千卡。食物为身体提供能量(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用于身体的基础代谢(维持呼吸、血液循环、心跳、体温等)和身体活动(劳动、运动、日常活动等)等消耗能量的过程。如果摄入体内的能量没有被完全消耗掉,那么剩余的能量就会变成脂肪,储存在身体内,连续几天如此,体重就会增加。相反,如果随食物摄入体内的能量较少,不足以维持身体能量消耗,那么亏空的能量将由体内原有的脂肪、肌肉等来弥补,连续几天如此,体重就会减轻。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每天由食物摄入的能量与身体消耗的能量大致相等,既没有剩余,也没有亏空,处于平衡状态,体重保持不变。成年人的体重变化反映了进食总量(能量)是否合理。
因此,经常称量体重,并根据体重的增减来调整进食量,就可以很好地控制饮食总量,让饮食总量与身体需要相匹配。每个家庭都应常备电子体重秤,在早晨起床排便之后、吃早餐之前,穿轻薄或极少的衣物,称量并记录体重。一般建议每周称量一次,酌情增加或减少次数也可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每天都称量体重,体重在一天内波动100~500克是正常的,因为体重会受到进食、出汗、饮水等因素的影响。总之,最好连续测量多日或几周,观察一段时间内体重的变化。
称体重调整进食总量
如果发现体重没有变化,无增也无减,则说明这段时间饮食总量是适宜的;如果发现体重增加,则说明这段时间饮食总量超过了能量消耗,要适当控制一下,避免发胖,或者增加运动量也可以;如果发现体重减轻,则说明这段时间饮食总量不足,要适当增加一些(需要减肥的人除外);如果增加饮食后,体重还在继续减轻,就应该就医检查了,因为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疾病导致的。
很多人没有耐心在一段时间内连续称量体重,并观察体重的增减,只想知道现在的体重是否正常,是胖还是瘦。如何判断体重是否正常呢?要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年人体重判定标准,BMI在18.5~23.9为正常体重;BMI<18.5为消瘦;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但65岁以上老年人的BMI正常范围要放宽一些,BMI在20.0~26.9为正常体重。
例如,某中年人身高是1.65米,体重为70千克,则其BMI=70÷1.65÷1.65=25.7,属于超重。但如果这个人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其BMI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不论是超重还是肥胖,都应该减少进食量,增加运动量,以减轻体重,消瘦者要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此外,一般认为体质指数(BMI)在20~22之间是最理想的。
对体重影响较大的食物
决定体重增减的不是食物的体积(常以毫升为单位),也不是重量(常以克为单位),而是能量(常以千卡为单位)。决定身体胖瘦的不是早餐,也不是晚餐,不是哪一餐,而是全天总能量的摄入。与体积和重量不同,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经常不被人们认识。比如,100克瘦肉提供能量143千卡,100克猪小排提供能量278千卡,100克五花肉提供能量339千卡;100克鸡翅提供能量240千卡,100克炸鸡翅提供能量337千卡;一大碗(直径16厘米)大米粥提供能量115千卡,同样一碗大米饭提供能量680千卡;一个馒头(中等大小)提供能量220千卡,一个苹果(中等大小)提供能量130千卡。可见,重量相同或体积相同的食物,其能量却相差很大,对体重的影响也不同。
一般来说,能量较高、对体重影响较大的食物有以下几类。
(1)主食
即米饭、馒头、面包、面条、饼等,尤其是加了油或糖的主食,含有较高的能量。调查表明,正常饮食情况下,我国居民主食提供的能量大约是全天总能量摄入的一半以上。主食对体重的确有较大影响,想减轻体重就要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并选择能量相对较低的主食,如杂粮粥、全麦馒头等;如果想增加体重,则要增加主食的摄入量。
(2)食用油
既包括炒菜时使用的烹调油,又包括添加到饼干、油条、方便面、油炸食品、小零食等加工食品中的油脂。食用油的成分几乎是100%的脂肪,能提供大量的能量。1克脂肪提供9千卡能量,1克糖、淀粉或蛋白质提供4千卡能量,相差两倍多。调查表明,平均来讲,我国居民日常饮食中每天烹调油提供的能量,要超过鱼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的总和。想减轻体重就要少油,少吃或不吃油腻菜肴、油炸食品和高脂肪的加工食品等。
(3)饮料和甜食
它们都含有大量的糖。相对而言,吃甜食容易让人觉得腻或饱,一般不会大量食用,但甜饮料不会让人觉得腻或饱,经常越喝越多。加上饮料和甜食没什么营养价值,或营养素密度很低,所以想减轻体重就不能吃甜食喝饮料,即使想增加体重,也不建议多吃甜食喝饮料。
(4)肉类
既可以是高能量的,也可以是低能量的。高能量肉类有五花肉、猪排骨、牛排、肥羊、肥牛、火腿、香肠、培根等,以及所有油炸的肉类,如炸鸡翅、炸鸡腿、炸鱼、炸肉丸、炸肉串等,这些也是日常大家更喜欢吃的肉类。比较而言,瘦猪肉、瘦牛肉、瘦羊肉、鸡胸肉、鱼虾等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炒、焖、蒸、煮均可,不要油炸,其提供的能量并不高,但营养价值却很高。因此,要想减轻体重,并不是少吃或不吃所有肉类,而是要少吃或不吃高能量的肉类。要增加体重时,所有肉类均可选用。
(5)坚果和种子
核桃、芝麻、花生、瓜子、松子、榛子、开心果、巴旦木、杏仁等的营养价值较高,对健康有益,被各国膳食指南推荐。但是,坚果和种子普遍含有大量脂肪,可提供大量的能量。100克炒花生仁含有44.4克脂肪,大概相当于45克花生油或豆油,葵花籽、核桃和松子的脂肪含量更高。就能量而言,2克坚果或种子大致相当于1克烹调油。因此,这些食物只宜少吃,每天一小把即可,想减轻体重的人更要注意。
(6)酒类
1克酒精能提供7千卡能量,与脂肪接近。虽然酒精通常不会直接转化为脂肪,但酒精提供的能量节省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从而间接影响了体重。另外,饮酒经常与过量进食连在一起。想减轻体重,就要少饮酒或戒酒。
与以上食物相比,全谷物(粗杂粮)、豆类、蔬菜、水果和低脂(或脱脂)奶类的能量较少,有助于控制体重。
怕胖的人吃七八分饱
众所周知,吃饭别太饱,七八分饱最好。这个说法虽然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但对于控制进食总量、避免肥胖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过,很多人吃饭时马马虎虎,没仔细感受过饱感,也不知道自己吃了几成饱。七分饱或者八分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七成饱”时,胃里面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渴望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放慢了。此时,还会习惯性地想再吃一些,但如果撤走食物,换个话题或场景,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这件事。简单地说,“七成饱”是可吃可不吃的状态,不但当时不觉得饿,而且在第二餐之前不会提前饿。“八成饱”时,胃里面感觉到满了,但是再吃几口也不痛苦,还挺舒服。
不论是七成饱,还是八成饱,那些习惯吃得很饱的人此时会觉得“还没饱”。对这些人而言,在“彻底吃饱”之前停止进食,就是七分饱或八分饱。“彻底吃饱”是指胃里面已胀满,虽然还能勉强吃进去几口,但每一口都是负担。或者胃已经感觉很胀,一口都吃不进去了,再吃一口都难受。
饱感是动物的本能,天生具备。但人的饱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长期的习惯;另一方面边吃饭边交谈、看电视、想事情,吃饭速度太快等都会分散注意力,令人难以察觉饱感的变化,不到彻底吃饱的程度就停不下来,会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因此,要想养成七八分饱的进食习惯,就得专心致志地吃,细嚼慢咽,既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又能感受到自身饥饿感的逐渐消退以及满足感的逐渐增强,让胃里面逐渐充实饱满,直到七成饱的程度,及时停止进食,避免出现“吃到撑”“很饱”的感觉。
当然,七分饱或八分饱归根结底是主观指标,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一样。那些觉得自己吃得并不多、并不很饱,但体重仍然超标的人,建议采用经常称量体重的方法来控制进食量。毕竟,体重是客观、可靠的指标,能管理好体重的进食总量才是合理的。
消瘦者要增加进食量
“七八分饱最养生”这个说法有些道理,但“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说法就完全错了。进入老年期后,身体成分会发生改变,主要是脂肪比例增加,肌肉和骨骼比例减小。在此基础上,瘦的老年人,肌肉、骨骼等会更少。再加上,瘦必然意味着进食不足,所以瘦的老年人骨质疏松、肌肉衰减、贫血、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等的发生风险增加。当然,老年人发胖也是不好的,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总体上,老年人应保持适宜体重(BMI为20.0~26.9)。
要关注老年人体重的变化,尤其是高龄老人。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体重逐渐下降,越来越瘦,往往意味着营养不良(特意减肥者除外)。这时应立即调整他们的饮食,增加进食总量(总能量),主要措施有:①增加餐次,加餐,除早午晚三餐外,在上午和睡前有两次加餐;②多摄入牛奶、酸奶、蒸蛋、煮蛋,以及蒸煮的鱼虾、肉丸、肉馅、饺子、包子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高蛋白食物;③增加主食的摄入,尽量以米饭、馒头、面包等固体食物为主,少吃米粥、烂面条、汤等液体食物;④适当减少蔬菜、水果等低能量食物的摄入;⑤菜肴不要太清淡,要增加一些烹调油或其他调味品(食盐除外)来刺激食欲。
有一些高龄老人明显消瘦,经过反复调整饮食仍不见效果,此时要采取一些医学手段,如口服补充肠内营养制剂(标准名称是“特殊医疗用途食品”,简称“特医食品”)。此类食品专门用于通过肠道(不是通过静脉)来补充全部营养需要,主要在医院里使用,在一些药房或网店也有销售。这类特医食品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在家里按产品说明书冲调、服用即可。如果还有其他严重疾病,就要找医生或营养师来帮忙处理了。必须强调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吃人参、蜂王浆、海参等所谓大补的东西或不恰当的保健品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