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孩子嫉妒心强是怕自己比别人差
叛逆期案例
七岁的玲玲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她有一个比她小一岁的小表弟,两人的关系非常要好,她经常把好吃的零食和好玩的玩具拿给弟弟,很像个小姐姐,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嫉妒心太强。如果有人当着她夸奖弟弟,而把她给忘了,她就会把给弟弟的东西统统收回来,然后在一旁撅着嘴巴生气。
有一次,儿童节到了,玲玲的妈妈给玲玲和她的小表弟各准备了一个小礼包。当把两个小礼包送给他们的时候,玲玲发现自己的礼包用的是黄色包装纸,而小表弟用的却是红色包装纸,于是大哭起来,还把手上的礼包狠狠地扔在了地上。说妈妈偏心眼,给小表弟的礼物好,只喜欢小弟弟。妈妈看着这个“小气包”,当着她的面把两包礼物都拆开了,原来这一黄一红的两包礼物其实是两个一模一样的文具盒。见此情景,玲玲这才破涕为笑。
妈妈看到这一幕,心里不禁有点担忧:才七岁多的孩子,嫉妒心怎么会这么强呢?
妈妈要懂的心理学:孩子嫉妒心强,是因为他怕比别人差或比别人落后
和大人一样,像玲玲这样七八岁的孩子也会有一定的嫉妒心,而且他们的嫉妒心理往往更加强烈且奇特。当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好、比自己的东西多时,孩子最容易萌生嫉妒心——
“妈妈,佳佳的文具盒比我的好看!”
“妈妈,姐姐怎么又买新裙子了?”
“妈妈,娇娇这次去市里参加书法比赛,什么奖都没拿到。”
孩子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在嫉妒同伴。面对孩子的嫉妒心理,许多父母都不知所措,而且甚为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
孩子的嫉妒,是对同伴中在智力、容貌、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大多数孩子都是争强好胜的,他们都希望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好、比别人强。但因为年龄比较小,认识水平有限,他们认为说别人好就等于是说自己差,不能把要想超过别人自己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联系起来,而仅仅只是希望别人不如自己。这是七八岁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认识根源。
另外,七八岁的孩子情感是比较脆弱的,他们经不起比较和不公正的评价,很多父母经常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说自己的孩子哪儿哪儿不如别人,父母的本意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爱别人,不爱自己了,从而使他们的情感受挫,产生不服气的心理,导致嫉妒。
为了巩固孩子的成绩或者优点,很多父母经常会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此来增强他们不断进步的自信心。但是,过多的、不恰当的鼓励和表扬,却会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他们会以为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最棒的,没有人比得过自己,进而看不起他人,如果有人说他某个方面比不上别人时,他就无法接受,于是产生嫉妒心。
通常嫉妒心强的孩子,好胜心也比较强,他们会为在某一方面超出同龄人而付出双倍的努力。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嫉妒心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要解决孩子因嫉妒心而产生的虚荣、攀比、说谎、任性等负面因素,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面转化,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信念,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
叛逆期方法指导
方法一:帮孩子建立自信,化嫉妒为进取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心的人更容易产生嫉妒心。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尊和自强,逐步树立其自信心,自信心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嫉妒的心理,更有利于他们塑造自我。
蓉蓉和好朋友小苹都是三年级的学生,小苹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几乎每次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这让蓉蓉很有些不服气,于是对其他同学说:“她写的作文,我好像在哪里见到过。”“她妈妈花钱请家教辅导她。”因为这些事毫无事实根据,反而引起了大家的反感,这让蓉蓉很受打击。
妈妈弄清情况以后,对女儿说:“容易生嫉妒心的人,心里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又没有信心赶上别人。所以,只要有自信,就能化嫉妒为进取。”女儿一听,顿时振奋起来,连问妈妈该怎么做。于是,妈妈和女儿一起制订了计划,一方面虚心向好朋友小苹学习写作技巧,争取赶上对方;另一方面发扬自己的长处,比如,蓉蓉的数学比较好,就继续努力,争取考到更好的成绩。
就这样,蓉蓉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以后,不仅写作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嫉妒心也随之慢慢地消失了。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总喜欢强调自己的弱点,而且那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更容易刺激他们的嫉妒心理。这时,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找出他们的弱点和不足,帮助他们努力克服。比如,当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画的画比自己的好而产生嫉妒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画画的水平。这样,孩子在比较自己和其他孩子的画画水平时,就能够有足够的自信,不会再因为自己没有信心而导致嫉妒他人。
方法二:尽量不要拿孩子与别人对比
很多父母都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作比较,甚至拿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比如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太好,于是就说:“你看你同学XX的语文成绩多好,每次都考90分以上。”比如孩子有点调皮,于是就说:“你瞧XX多听话,爸爸妈妈从来都不为他操心。”
要知道,父母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他们将很难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无法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对父母表扬过的同伴产生很深的憎恨和嫉妒心理,这样的后果是惨重的。
有一次,妈妈带着七岁的兰兰去商场买东西,路上遇到了一位女同事,这位女同事也正好带着她的女儿,那个小女孩长着一头可爱的鬈发,非常漂亮。兰兰的妈妈抱起那个小女孩连连夸赞:“这小姑娘真漂亮,尤其是这头小鬈发,太可爱了,只可惜我女儿的头发是直的。”妈妈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女儿在旁边已经把嘴撅得老高。
第二天吃完早饭后,妈妈正要去洗碗,女儿却拉着她的手说要去美发厅,也要把头发烫成鬈发。妈妈这时一下子就意识到是自己昨天对那位女孩的评价,引发了女儿的嫉妒心理。从那之后,这位妈妈就再也没有评价过女儿的头发,也不再拿女儿和别的孩子作无意义的比较了。
爱孩子,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作比较。我们可能注意不到,在谈论其他孩子时一句无心的夸赞,或者只是一个微笑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比较”。尤其是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对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关注自己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毕竟,各人有各人的天赋,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各人有各人的能力。
方法三:承认孩子的感受
其实,每个人都有嫉妒之心,只是孩子不懂得掩饰而已。当孩子表现出嫉妒的感受时,我们不要即刻站出来否定,而是应该给予承认和接受。如果他们的情绪得到承认,那么,他们的愤怒往往会减弱甚至消失,接着我们再进行引导,就更容易减弱甚至消除孩子的嫉妒之心了。
一位妈妈最近发现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好像与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始疏远了,有时甚至还处于敌对状态,于是妈妈问儿子与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儿子告诉妈妈说,他的那个朋友得到了一辆遥控赛车。妈妈便问儿子心里的感受如何,儿子说:“又伤心又愤怒。”
看到儿子有这么强烈的嫉妒情绪,妈妈没有去指责和批评他,因为她知道,孩子这时最需要有人聆听他的倾诉,并能理解和体谅他。于是,妈妈干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耐心地听他絮絮叨叨。最后,儿子强烈的嫉妒情绪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没多久,又和那个朋友黏在一起了。
孩子的嫉妒心随时都会冒出来,我们是不可能去消灭它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接纳和理解他,然后给予正确引导,将这种嫉妒情绪转化为激发潜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