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孩子爱慕虚荣 喜欢攀比要不得
叛逆期案例
有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家庭条件比较好,于是他爸爸把他送到了一所“贵族”学校读书,这里的孩子家庭都比较富裕。
有一天下午,爸爸准备开车接儿子回家,但在接孩子的路上汽车出了故障,爸爸只好勉强把车开进了附近的维修店,并从这家修理店里借了一辆面包车,开着去接孩子。
当他在学校门前的空地上停好车,正准备去门口接儿子时,正好看见儿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走了出来。于是,他就满脸微笑地走过去接儿子,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问:“这是你爸爸吗?”可能是孩子刚刚看见爸爸开着一辆破面包车过来的,竟然回答说:“他不是我爸爸,是我们家的工人!”
这位爸爸听完儿子的话,顿时怔在那儿了,心想:“儿子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连老爸都不认了。”
妈妈要懂的心理学:模仿力和好奇心很强让孩子很容易形成攀比心
仅仅七岁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连自己的爸爸都不认,真是让人心寒。这种“六亲不认”的虚荣心,正是源于孩子们的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愿落后于人、争强好胜、物欲很强的内心综合流露。如果放任孩子这种心理发展,那么将来发生的就不是“六亲不认”这么简单,甚至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攀比之心,七八岁的孩子也不例外。七八岁的孩子对是非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和小朋友在一起,很容易在彼此影响下产生攀比心理。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欲望都很强,当他想得到别人的关注或者感到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时,就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或者受到奖励等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孩子出现攀比心理,与父母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孩子被人瞧不起,无论孩子要什么都无条件满足,这自然就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许多父母自己就存在着盲目攀比的行为和心理。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难免会受到不良影响。
总之,七八岁的孩子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对事物还缺乏正确的判断、分析能力,攀比心理必然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使孩子的自信心在攀比中逐渐丧失。因此,当孩子出现与人攀比的苗头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纠正。
叛逆期方法指导
方法一:不要放纵孩子的消费欲
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掌上明珠,对孩子的消费需求有求必应,尤其是在孩子七八岁上小学时,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甚至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来显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殊不知,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与迁就,会让孩子滋生攀比心理。
张扬来自于农村,父亲不幸早亡,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妈妈对张扬非常溺爱,从来不计较他的吃穿花费,只要是别的孩子有的,她都会给孩子买。所以,张扬在读小学的时候,在同学中就很有优越感,他感到很满足。
但上了城里的中学以后,情况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因为大部分的中学同学都来自城里,生活消费水平比较高,无论是穿的,还是用的都非常有档次。相比之下,张扬就显得有些寒酸了,以前的优越感慢慢地消失殆尽,心理也开始渐渐失衡。
为了跟同学比吃、比穿,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张扬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向妈妈要很多钱。刚开始时,妈妈给得还很大方,但后来张扬一次比一次要得多,这让妈妈实在是无法承受,于是拒绝了他几次。
张扬吃了几回闭门羹后,心理渐渐地产生了不平衡:“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根本就不公平。”于是,张扬就开始偷同学的钱,竟然好几次都轻易得手了,就这样,张扬的胆子越来越大,愈陷愈深,最后竟伙同他人一起入室盗窃,结果被抓。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张扬最后发展为盗窃犯,与他母亲的溺爱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为母亲从小对张扬百依百顺,要什么就给什么,才养成了他的虚荣与攀比心理,当母亲无法满足他的要求时,他便不惜铤而走险。
人总是有欲望的,七八岁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无原则地给予满足,就会助长他们的攀比之心。所以,不管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都不能放纵孩子的消费欲,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逐步纠正孩子追求穿戴、爱慕虚荣的坏习惯。
方法二:给孩子灌输节俭的观念
现在七八岁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情况相当严重,甚至很多孩子不以乱花钱为耻,反以乱花钱为荣,认为谁的钱多,谁就威信高。这使得一些孩子为了赢得比同学更高的威信,便想方设法从父母那里要钱,然后在同学面前潇潇洒洒地花钱,以显示自己的大方。
而且,许多父母在孩子要钱和花钱的问题上也缺乏必要的限制,总是放任自流,有求必应。也有不少父母以孩子身穿名牌为荣,认为孩子穿得体面,父母脸上也有光,认为做父母的苦一点不算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这种教育思想有意无意地助长了某些孩子图虚荣、摆阔气的意识,使之恶性膨胀。
某地有一位“大款”,因一时高兴,竟一次性给了还在读小学的儿子五万元。从此,孩子便在学校“牛”气十足,到处与人比吃、比穿,总之,在吃、穿、玩上不能有人超过他。在学校,雇人做值日、做作业;在家里,生活起居也由保姆侍候。结果,这位原来成绩还不错的孩子很快在学校里存款成了第一,当然学习成绩却成了倒数第一。
孩子手中的钱来自父母,从根本上来看,孩子的浪费是父母约束不力造成的。有一位母亲说:“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也像我这样,看着孩子穿得体面、吃得舒服,我心里高兴。”
美国的詹姆斯·杜布森博士在《孩子管理法则》一书中提出的寻找疼爱和管束之间平衡的五条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不要让孩子沉浸于物欲之中。常言说“严是爱,惯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在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父母千万不能迁就放任,娇纵溺爱,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防止孩子滋生攀比心理。
方法三:改变孩子攀比的兴奋点
孩子如果有攀比心理,这也说明他的内心有与人竞争的意识,想超越别人,或达到比别人高的水平。因此,我们要适时抓住孩子的这种竞争意识,改变孩子比吃穿、比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良好习惯等方面与人攀比。
比如,当孩子说她同学昨天买了一件很昂贵的衣服,她也想要一件时,我们可以告诉她,衣服昂贵,但不一定漂亮,然后从穿着的整洁美,颜色的搭配美等方面去改变她的攀比的兴奋点。又如,当孩子埋怨老师总是表扬某同学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这个同学身上的优点,引导孩子暗中努力与这位同学比一比,看能不能超过他。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了解更多的事物,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钢琴、舞蹈、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如培养孩子对于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等多方面的兴趣。孩子的兴奋点转移了,就不会太局限于与其他同学攀比了。
方法四:作为家长,自己不能再虚荣下去了
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学样”。七八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正确教导,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比如我们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贫比富时,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会学会比富。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嫌贫爱富或者做出没有意义的攀比之事,要时刻为孩子做出正确表率。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攀比、不比阔,不能动辄就给孩子买一些昂贵的学习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