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欧洲那些事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近代哲学的创始者,近代数学的创始者。

他和瑞典女王究竟有没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1649年,一个消息让欧洲战神——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勃然大怒。

18岁的克里斯蒂娜公主,竟然爱上了53岁的数学老师,一个法国穷老头!

国王立即命人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老东西驱逐出境,然后再把公主软禁起来。我让你们永世不能相见。

53岁的老头回到法国后,思念成疾。他连续给公主写了12封信。

瑞典国王截获了这12封信,全部销毁。

始终没有收到回信,数学老师陷入病危。在弥留之际,他寄出了人生的最后一封信。

瑞典国王打开信后,傻了。上面写着一行符号:

r=a(1-sinθ

瑞典国王召集全国的神秘学家,但没有人能破译这行密码。

国王无奈地把这封信交给公主。

公主见信后,泪流满面、心如刀绞。

这行密码用几何方式画在纸上,就是一颗心,一颗老师不变的心(见下图)。

这名数学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儿。

这个故事纯属瞎编乱造。

第一,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17年前就死于战场。

第二,克里斯蒂娜不是公主是女王。她不是18岁是23岁。

第三,笛卡儿没有回法国,他就是死在瑞典。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数学老师”笛卡儿。

1596年3月31日,勒内·笛卡儿出生于法国的图赖讷拉海。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儿。

笛卡儿的父亲是一位地方法官,虽然不是大贵族,但很有钱。笛卡儿1岁时,母亲患肺结核去世。

笛卡儿的父亲再婚并移居他乡。从此,父子二人很少见面。父亲一直给笛卡儿寄钱,让他学业无忧。

笛卡儿跟着外婆生活。他体弱多病,每天早上都睡不醒。睡醒了也不下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8岁那年,父亲把笛卡儿送到法国一所知名的贵族学校——位于拉弗莱什的耶稣会学院学习。学校的课程有古典文学、历史、神学、哲学、法学、医学、数学等。笛卡儿比较喜欢数学。

校方考虑到笛卡儿的身体情况,特批他整个上午都可以不上课。

从拉伯雷、蒙田的教育理念到笛卡儿的教育实践,我感觉法国的教育特别照顾学生的个性,而不是铁板一块。

现在的学校管得很严。

“什么?你上午不想上课。可以,同意。你干脆下午也别来了。”

一上午躺在床上,没有手机和电视,别说笛卡儿,我也能成哲学家。

1616年12月,中学毕业后,笛卡儿遵从父亲的意愿,进入普瓦捷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准备将来成为一名律师。

大学毕业后,笛卡儿却对法律失去了兴趣。在父亲的赞助下,他在欧洲各国游历,相当于在社会大学继续学习。

1618年,笛卡儿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荷兰士兵。不久,荷兰和西班牙签署停战协定,笛卡儿失业了。他又加入德国军队。德国和荷兰是交战国。

笛卡儿是雇佣兵,谁给钱就帮谁打仗。

1618年11月10日,笛卡儿在广场公告栏上看到有人公布了一道数学难题,向世上高手寻求答案。

笛卡儿有意解题,无奈不懂弗莱芒语,于是向旁人求助。有一位名叫撒·贝克曼的好心人帮助他翻译了题目。两人成为好朋友,共同研究自由落体、圆锥曲线和流体静力。

1623年,时年26岁的笛卡儿卖掉父亲留给他的资产,换成现金后购买国债,每年的利息都是一大笔钱,衣食无忧。1627年,笛卡儿跟随黎塞留围攻法国新教徒的城市拉罗谢尔。

法国是传统的天主教大国,不能自由讨论宗教问题。黎塞留建立文化审查制度,钳制思想自由。1628年笛卡儿移居荷兰,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

笛卡儿的座右铭是:“隐居得越深,生活得越好。”他不愿意把自己的住处告诉别人,包括最亲近的朋友。一旦地址暴露,他马上搬家。他在荷兰搬了24回家。不过想找到他的话也是有线索的,他一般住在大学或图书馆附近。

笛卡儿之所以说走就走,主要原因是他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否则,搬起家来就麻烦了。笛卡儿有一个情妇,一个私生女。总体上看,他不是很喜欢女人。

在笛卡儿的时代,几何学的地位比较高,人人都学。代数还是一门新兴科学。笛卡儿的同胞——韦达被称为欧洲代数学之父。

1607年,笛卡儿11岁的时候,明朝官员科学家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

笛卡儿认为几何学过于依赖于图形,束缚了人的想象力。代数学从属于法则和公式,不能成为一门改进智力的科学。他思考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

然后,第二个故事产生了。

有一天上午,笛卡儿躺在床上,苦苦思索着如何把“点”和“数”联系起来。突然,他看见屋顶角上有一只蜘蛛,拉着丝垂了下来。不一会儿工夫,蜘蛛又顺着丝爬上去,在上边左右拉丝。

看起来,笛卡儿不怎么打扫房间。

看了一会儿表演,笛卡儿突然兴奋地从床上跳下来。我发现了!

笛卡儿想,可以把蜘蛛看作一个点。它在屋子里可以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把蜘蛛的每一个位置用一组数字确定下来呢?

笛卡儿拿出一张纸,画上两条垂直交叉的直线。纸上任何一个点到两条直线的垂直距离是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就是这个点的位置。把蜘蛛放在纸上,就可以用数字表示蜘蛛的位置。蜘蛛一爬,就是一个方程。

笛卡儿把“数”与“形”结合起来,把代数方程和几何曲线结合起来。

这就是解析几何。

我来问个问题,圆是什么?

用几何回答,圆是到一个点为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

用代数回答,圆是(x-a2+(y-b2=r2

真是神奇!

用绘画回答最容易,画一个圈就好。

用政治回答,领导画的就是圆的,方的也是圆的。你画的就是方的,圆的也是方的。

解析几何的创立是数学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跨越。

从此,代数和几何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成为一对好朋友。

另外,已知数符号(abc)、未知数符号(xyz)都是笛卡儿发明的。

在解析几何的基础上,牛顿、莱布尼茨创立了微积分。

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一“结婚”,现代数学就诞生了。

牛顿说他之所以取得众多的成果,是因为站在笛卡儿这样的巨人肩上。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

不过,在高中生眼里,笛卡儿极度遭人讨厌、痛恨。

不少学生称他为“万恶之源”。

笛卡儿还发现了一个公式。该公式的表述为:

在任意凸多面体,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F是面数,则V-E+F=2。

这个公式于1752年由瑞士数学家欧拉证明,叫欧拉公式。

后来人们发现笛卡儿早在一百年前就证明了。于是称欧拉——笛卡儿公式。

别人在床上生孩子,笛卡儿在床上生定理。

除了数学,笛卡儿还研究光学和气象学。他认为自己发现了彩虹产生的原因。

1637年,笛卡儿将屈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的研究成果合并成一本书出版。书名叫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简称《方法论》。

笛卡儿认为,屈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虽属三种不同的学科,但研究方法都是相同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

笛卡儿专门写了一篇序言来介绍这种方法。

他的屈光学、气象学、几何学研究成果乏善可陈。可是他的序言却火了,成为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笛卡儿认为,人类运用理性的方法可以认识世界。所谓理性的方法就是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凡是不能用理性证明的东西,即不是科学,不是真理。所以,现在还有人说,数学、物理、化学是科学,但政治和经济不是科学。

在《方法论》中,笛卡儿提出了4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

从童年开始,我们的脑袋就开始灌装知识和观点,难道都是对的?

比如,筷子放到水中看起来是弯的,难道筷子变了?

比如,我们每天看太阳升落,难道太阳在围着地球转?

我们每天看到的文章,难道都是对的?我看一半以上都是错的。

笛卡儿说:“具有最高能力且狡猾的邪恶精灵用尽浑身解数来欺骗我。天空、空气、大地、颜色、形状、声音都可能是假的。”

感觉是不可靠的,领导、老师、父母说的话也不一定可靠。

欧洲人怀疑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怀疑教皇的话,怀疑国王的法律。总之,一切皆可怀疑。

明朝末年,少数知识分子开始怀疑孔子、否定朱熹。这是对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孔子的错误会越来越多。当然,这不是孔子本人的错,而是时代进步了。如果你越读孔子的书,越发现孔子说得对,说明你穿越了。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其实是说“我疑故我在”。他没有说“我看故我在”“我听故我在”“我吃故我在”“我拍故我在”“我炫耀故我在”。

“我思”是一个颠覆性的词语。在中世纪,神父说,不要总想着“我”,想着“自己”,要多想着上帝,多想着上帝的话。至于思,更不可以。神说什么,你做什么,你怎么能胡思乱想呢?

我要理直气地存在,我有思考的权利。这是思想解放,这是革命。

我思考什么呢?世界。我思考世界能得到什么?科学。

没有思考的动物是感觉不到自身的存在的,没有思考的人像动物一样存在。

有思想的人,他的话对大家具有启发性。没有思想的人,他的肉体存在,但思想不存在。

一个透明的玻璃盒子里装着十个苹果。即使你从上下左右看,你也不能说十个苹果都是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十个苹果拿出来一个一个看,看完一个没问题就放进去一个,所有苹果都放进去了,说明所有苹果都是好的。

如果有一万个,十万个苹果,怎么办?

笛卡儿给出第二个原则:将复杂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

比如,我们把人类思想领域分解为哲学、科学、宗教、艺术。科学又可以分解为物理、化学、生物等。物理又可以分解为光学、热学等。问题一直分解下去,一直到最基层。

第三个原则:思想从简单到复杂。

先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合并小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得到大问题的答案。

先解决简单问题,然后综合起来解决复杂问题。

第四个原则:经常进行彻底地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问题只是暂时解决完了,以后还要不断修正和改进。

笛卡儿用他的方法论得出若干科学结论,比如:

运动的物体不受外界影响的话,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惯性定律)。

物质和运动的总量永远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

惯性定律就是牛顿力学第一定律。

笛卡儿的意思是说,过去已经发现的所有科学知识,我都不相信。从现在开始,我制造了一个真理鉴定仪,一条一条筛选过去的科学知识,去伪存真。

这台真理鉴定仪是几何、数学和逻辑。先定义,再推导结论。不怕得出的科学成果小,一个一个来,积少成多、积简到繁。

真理鉴定仪是笛卡儿对哲学的第一大贡献。

梁启超说,近代欧洲超过中国是因为两个人,一个是培根,一个是笛卡儿。

培根的方法论是做实验。我不管书本上怎么说,我不管你推导的过程多么合理,我只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

有人说,冰激凌非常好吃,有人说冰激凌非常腻。我信谁的?我买一个尝尝就知道了。

笛卡儿推导,培根做实验。一个研究理论,一个亲身实践,科学就这样诞生了。

禅宗讲顿悟。大师用木槌敲打你一下,认识不认识就看你的悟性了。

朱熹强调理学格物,就是研究客观事物,但没有得出科学结论。

为什么?没有工具和方法。

王阳明强调良知,离认识万物的距离更远了。我眼睛看不到花,花就不存在。我看不到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就不存在。这是一种主观唯心思想。

很多明朝士人的文章写得很华丽。当讲到一个观点的时候,就举例子证明,听起来非常有道理。

但是,绝大多数观点是不能用一两个例子证明的,这不是科学的方法。

你哪怕看到一百只羊是白的,也不能说所有的羊都是白的。

笛卡儿在哲学上的第二个贡献是二元论,即世界由物质和精神组成。两者互相独立,没有一方高过另一方。

物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子到材料,从零件到机器,人体是从器官到系统到整体。物质有大小、形状、位置等属性。

精神是灵魂,是情感,是欲望,是思考。只有人才有灵魂。

人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人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

千万别做空间大、灵魂小的人。

物质可灭,灵魂可灭吗?

比如,笛卡儿死了好几百年了,这个人的身体消失了。

当然,笛卡儿的头颅现存于巴黎的人类博物馆,可以看,可以碰。

但笛卡儿的头颅不等于笛卡儿。

大部分人化成灰,完全没有了,连姓名也没有了,就像没活过一样。

笛卡儿的肉体没有了,但他的名字天天出现在世界各地。

法国有一个叫笛卡儿的镇,笛卡儿的肖像还印在钱上。

我现在用嘴念笛卡儿名字,用键盘打笛卡儿这三个字。

我不用键盘打笛卡儿这三个字,我打“我思故我在”这五个字,任何读者看到了都会联想到笛卡儿。

笛卡儿的物质是消失了,但描写笛卡儿的图像、文字是不是笛卡儿的灵魂?一张笛卡儿的图片是物质,这个物质却和笛卡儿联系在一起。

笛卡儿的二元论也有问题。

比如,笛卡儿认为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没有灵魂。现在科学证明动物也有情感,甚至会得心理疾病。比如猫就是一种爱嫉妒的动物,还会得抑郁症。

比如,笛卡儿认为宇宙是被物质充满的,没有任何物质的空间是不存在的。

英国伊丽莎白公主问笛卡儿,灵魂是如何驱使身体运动的?

笛卡儿被伊丽莎白公主的问题困住了。他对公主说,别再思考这种形而上学的东西,会扰乱您的生活。

1649年,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对笛卡儿的《论灵魂的激情》一书十分感兴趣,邀请他到瑞典当自己的哲学导师(不是数学老师)。女王怕笛卡儿不来,特意派一位舰队司令开着军舰去接他。

什么跑车、豪车,和军舰相比太没有档次了。

笛卡儿欣然前往。他到达斯德哥尔摩后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困难。

女王要求笛卡儿每天凌晨5点授课。

而笛卡儿在早上11点前是不下床的。

圣命难违。笛卡儿只得早早起来,顶着凛冽的北风进宫授课。

不久之后,笛卡儿发现了第二个天大的困难。

克里斯蒂娜女王叶公好龙,并不喜欢他的哲学思想。

不久之后,笛卡儿受寒得了感冒,没想到转化成无药可医的肺炎。

1650年2月11日,笛卡儿病逝于斯德哥尔摩,享年54岁。

绝对不是相思病。

说实话,笛卡儿这个老师,并不是很想见克里斯蒂娜女王。

克里斯蒂娜女王,喜欢美女,不喜欢男人。

笛卡儿的尸体被运回巴黎安葬。他的坟墓遭盗墓贼挖掘,其头骨几经易手,现存于法国巴黎夏乐宫人类博物馆。

西方哲学的第一阶段是古代哲学,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

第二阶段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安瑟姆、阿奎那、司各特等。这些哲学家都是神学家,他们用《圣经》解释万事万物。

笛卡儿是西方哲学第三阶段的开创者,在他之后有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巴克莱、莱布尼茨、休谟、康德。这些人都深受笛卡儿影响。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笛卡儿的著作。即使有些人反对笛卡儿,但也是在用笛卡儿的概念和方法反对笛卡儿。

笛卡儿、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并称三大理性主义哲学家。

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巨人就是笛卡儿。

黑格尔说:“哲学之舟在海上长期漂流,终于看到了陆地。”那片陆地就是笛卡儿。

罗素说:“笛卡儿是近代哲学的始祖。”

以前的哲学,先预先假定世界的本源。比如古希腊说原子,阿奎那说上帝,老子说道,朱熹说理。这些都有道理,也都有明显的缺陷。

比如《圣经》里就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四书五经”也发展不出科学。

笛卡儿说,这些我都不承认,我要从自己出发,从现在出发,按理性的方法论来解释世界。

笛卡儿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他认为哲学是一棵树,形而上学是根,物理学是干,医学、力学和伦理学是枝。

听起来有些乱?

在笛卡儿那个时代,哲学=真理,形而上学=哲学,物理学=科学。

翻译过来,人类的知识体系是这样的:

哲学是根,科学是干,物理、化学、医学是枝。

的确,哲学是方法论。方法论错了,是产生不了科学的。

康德之后,哲学进入第四阶段(现代哲学时期),代表人物有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等。

1819年,人们在笛卡儿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

“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说起理,中国人是最重视理的。比如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比如蛮不讲理、不可理喻、没天理、以理服人、道理、理论、管理、心理、物理、生理等。

但是,我们在网络上和生活中遇到的不讲理的人太多了。

因为笛卡儿,哲学成为法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都要学习哲学,参加哲学考试。

2019年,法国哲学考试的题目有:

1. 人是否可以摆脱时间?

2. 为什么人需要认识自己?

3. 解释一部艺术作品有什么意义?

4. 道德是不是最佳政治手段?

5. 文化多元化是不是人类团结的障碍?

6. 承认义务是不是放弃自由?

7. 是否只有交换的东西才有价值?

8. 法律能造就我们的幸福吗?

你可以试着回答其中的一道题目。

笛卡儿与克里斯蒂娜女王(左)

Blaise Pascal(1623—1662)

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漂亮的话投资最小,收获最大。

男人的不幸是不可以在一个小屋里静静地待着。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所有人自然地彼此憎恨,世界上找不到4个朋友。

人的心是如何的空虚,他的排泄物反而充实得多。

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人对生死攸关的事情麻木得出奇,却对微小的事情敏感得令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