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大
从IBM、硅谷到台湾,53岁又在深圳创业,只为“想看看山后的风景”
文/慕容素娟
胡正大,敦泰科技董事长。1952年出生,台湾成功大学学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专业博士;博士毕业后进入IBM担任科学家,随后去硅谷工作13年;回到亚洲担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工业研究所所长,曾带领台湾IC业反击美国的反倾销制裁;后加入台积电,先后担任研发副总和市场副总。2006年到深圳创办敦泰电子,做触控芯片解决方案,2013年公司上市,目前是全球触控领域领先企业,累计出货逾40亿颗,员工总数逾800人。
胡正大
芯片领域有很多家族式的传奇人物,其中就包括胡氏兄弟。哥哥胡正明,是业内著名的微电子学家、伯克利大学教授、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弟弟胡正大,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曾为IBM科学家,在从事二十多年的半导体研究之后,来到大陆创业,目前公司已位居亚洲前列。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胡正大的故事。
山高人为峰,胡正大的一生其实一直被“想看看山那边的风景怎样”的探究力所推动。从台湾到美国读博士,是为了真正地搞懂硅是怎么回事;后来又从IBM科学家到硅谷,是为了想了解和推进硅的产业化。在硅谷的13年间,参与和见证了硅谷最辉煌的时刻。后来,在全球化浪潮下感知到机遇在亚洲,就毅然从美国回到亚洲,带领台湾半导体业反抗美国的打压并赢得胜利,为台湾半导体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再到大陆创业,又用13年的时间,参与和见证了大陆从“世界工厂”到“创新中心”的转变和腾飞。
现年68岁的胡正大,身高近1.80米,精气神十足,气色红润,腰杆挺拔,丝毫看不出来是一位近70岁的人。他现在还带领着800来人的团队,像年轻人一样,奋战在第一线。
初识芯片,好奇心让他走向IC发源地——美国
2018年,固态半导体发明60周年。在半导体技术的支撑下,计算机、传真机、电话以及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应用得以出现和发展,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1958年,任职于TI的杰克·基尔比利用半导体的技术发明了集成电路(基尔比因该发明荣获诺贝尔奖)。1960年12月,世界上第一块硅集成电路制造成功。196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
胡正大读大学那时是20世纪70年代,学的是电机工程专业。胡正大回忆道:“那个年代学电机的人一定会讲集成电路,我不懂,老师也没见过。”
他想进一步了解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的发源地在美国,于是1975年大学毕业之后,胡正大拿到全额奖学金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
集成电路中著名的摩尔定律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量每18~24个月翻一番。该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创办人之一——戈登·摩尔的名字命名的,戈登·摩尔以通俗易懂的说法定义出这一定律,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接受。
而摩尔定律背后一整套的学术基础,包括物理原理、为什么要把东西越做越小、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可能如何解决……这些由IBM研发团队在1979年正式发表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专刊上。
博士毕业后,胡正大加入的正是IBM的这个研发团队。当时,IBM和贝尔实验室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好的研究机构。“与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们在一起,对整个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研究做出一些成果,感觉又拿到了一个博士学位。”胡正大提及在IBM的那段时光时说道。
胡正大在IBM主要侧重于集成电路缩小化的实践。随着对硅的逐步深入了解,他觉得“硅不应该只是学术研究的课题,真正发挥价值应该是商业应用,而硅的商业价值实现的重镇,则是在硅谷。”硅谷是最早研究和生产制造硅,并成为以硅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云集的地方之一。当时来看,硅谷发展的潜力会远大于其他地方。
硅谷(Silicon Valley),早期叫作圣塔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19世纪70年代美国媒体创造了“硅谷”这个词,并被传开,硅谷也逐步替代圣塔克拉拉谷而被世界知晓。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云集硅谷,如英特尔、谷歌、苹果、Facebook、惠普、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等;也汇聚着诸多美国顶尖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以及圣塔克拉拉大学等。
一次出差去硅谷的契机,让胡正大决定离开IBM前往硅谷。IBM位于美国东部的纽约,硅谷位于美国西部的加州。12月的纽约寒风凛冽、下着大雪,胡正大到了加州一下飞机,宜人的气候让他感叹:“冬天还有这么好的天气!”另外,硅谷位于加州的旧金山湾区,华人较多,环境也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让胡正大最终决定离开纽约,举家前往硅谷。
1983年胡正大来到硅谷,开始致力于硅的产业化应用,这一做就是13年。这段时间,硅谷以芯片的完整生产链为重心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创新的中心。从互联网、计算机,到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AI等,至今硅谷一直站在世界科技浪潮的风口上。
感知机遇,回到亚洲并带领台湾半导体业反击美国打压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产成本高涨,美国开始“将生产制造迁移到亚洲去”。当时的亚洲被当作“生产基地”“世界工厂”。胡正大感知到,在全球化这个浪潮下亚洲将会获得很好的发展机遇。
对于胡正大来说,回亚洲并不容易,因为两个孩子正在美国上中学。于是,全家开家庭会议,最终商议由他爱人在美国照顾孩子们读书,胡正大先一人去台湾,等孩子上大学之后,太太再回国和他团圆。
殊不知,与家人的这次分离,竟达8年。胡正大1996年回到亚洲,他爱人回到身边已是2004年,胡正大用“八年抗战”来形容这次分离。“那时不像现在有微信可以视频聊天,打国际长途电话都特别贵。”
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的邀请下,胡正大回台湾担任工研院电子工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所”)的所长。
工研院电子所可谓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摇篮,当前世界芯片代工(代理制造)巨头台积电,开始就是从工研院电子所的一个实验室整个转移出来成立的公司。可以肯定地说,目前台湾半导体界很多技术或管理的主管都是由早期的电子所培养出来的。
20世纪90年代末,台湾的半导体业慢慢成长起来,美国业界开始视台湾为威胁。对此,1997年美国针对半导体存储产品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对台湾发动反倾销,以此来遏制台湾半导体的发展;紧接着一年后,美国又发动对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反倾销。
当时,身兼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秘书长的胡正大,联合台湾半导体产业界成立联合阵线,对抗美国的控诉。胡正大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前后有21年,对美国比较了解,他去美国找到专精于反倾销法的美国律师来协助。“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因此在美国,必须要善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就像现在华为在美国告美国政府一样,这样做就对了。”胡正大讲道。
这两场诉讼,SRAM案一开始是被判输的,后来胡正大他们又决定进行上诉,最终,两场官司台湾都打赢了。“此后,美国再没有发动其他的大规模行动来阻止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这对台湾有非常大的帮助。对台湾厂商们而言,对美国的法律也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以后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要小心。”提及这次反击战,胡正大语气中充满着坚定。他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如同人得病之后,反而会产生抗体。”
打赢美国这两场反倾销诉讼,为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现如今,工研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业总产值达81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与韩国,全球排名第三。
而当下,美国似乎有意以半导体芯片为筹码来遏制大陆经济的发展。胡正大对此说道:“全球的竞争就是弱肉强食,趁此机会,了解自己的弱点,寻求改进,未来就不一样了。”
重新出发,“一夜间”从台积电研发副总变为市场行销副总
2000年,全球芯片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公司向胡正大伸出橄榄枝,胡正大决定加入并担任研发副总。仅一年后,台积电招募一位市场行销副总,胡正大觉得自己对市场行销这一块欠缺了解,于是他自告奋勇地找到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表达想转到市场行销部门的意愿,没想到张忠谋很爽快地就同意了。一夜间,胡正大就从研发副总变为市场行销副总。
“朋友们听到后都说‘你胆子好大’。”胡正大微笑着回忆道,“当时,我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那段时间我也买了很多行销相关的书籍,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对我来讲等于是重新出发。”
虽是重新出发,但是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在硅谷、工研院也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多年,因此转到行销领域后的胡正大,很快就适应了并做得比较有心得。
从美国读博、工作,到回到台湾,其间胡正大不断地开辟人生的新局面。胡正大并不是从小就一帆风顺的。小时候的胡正大调皮贪玩,并不用心学习,以致“心都玩野了”。最后的结果是小学升初中考试失利。
这件事把贪玩的胡正大给“震到了”,因为他是班上极少数没有考上公立初中的学生之一。胡正大开始有所警醒,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说:“这种直观的受挫感,比父母整天在身边给你讲‘你要好好学习,不念书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要强很多。”
考不上公立中学,只能去上私立中学。当时,私立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不好好学习的小太保。然而,在这样的环境里,胡正大不但没有被带跑,反而磨炼了自律能力。他说:“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自己决定要不要念书,要和谁做朋友……这都是你自己选择的。”从那以后,胡正大学习有了主动性,学会了自我管理。
初中到高中,胡正大成绩还不错。考大学时,他原本以为自己一定能考上台湾大学(台湾最好的大学),最后却未能如愿,但还好也上了不错的成功大学。这次受挫,让当时的胡正大悟出“总有人比自己棒”这一点,也让他学会更加谦虚。
54岁到大陆创业,攀越“另一座山峰”
当机会来敲门时,你准备好了吗?这个问题对于胡正大来说最合适不过。此时,他人生中又出现一个重要的机遇。就在胡正大在台积电得心应手时,有投资者来找他,说大陆有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问他愿不愿意来。
当时的胡正大已54岁。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这个年纪往往就开始考虑退休之后的事了,而胡正大却在考虑创业。当问到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道:“退休是一个可能性,创业也是一个可能性,创业在当时对我的挑战性及诱惑力是比较大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有信心可以做起来。”
胡正大从事21年半导体技术研发,经历了从3微米、2微米到0.13微米等10个世代芯片工艺技术。他对半导体发展的判断有几个维度:一个是技术维度,半导体技术不断演进,工艺不断缩小,当时来看这个技术趋势还会继续缩小(现在成熟工艺已发展到7纳米,1微米等于1000纳米);另一个维度就是半导体的应用,从照相机、传真机、台式机,到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应用在不断演变;再者,就是市场本身,胡正大判断,大陆其实是一个特别值得开发的市场。
为此,当机会出现时,胡正大没有犹豫。54岁的胡正大,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除了投资人的200万美元,他又另外筹集了1200万美元,一共1400万美元,于2006年来深圳创办了敦泰科技(母公司在2014年并购旭曜科技后更名为敦泰电子),主要研究、开发、设计及销售平面显示驱动芯片及触控芯片。
创业初期的困难,使创业者面对身心的双重考验。公司第一轮融资的1400万美元用完后,2009年做第二轮融资,胡正大前后一共找到44家投资机构,有些公司拜访了好多次,加起来跑了上百趟,连行李箱的轮子都跑飞了。“现在和那个时候的投资环境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当时融资真的非常难,几乎没有风险投资,只有一些外国的风投,大部分都设立在北京和上海,深圳这边几乎没有。”胡正大说起当时的融资环境感叹道。
此外,在产品方面也遇到考验。最早的产品推出后销售不好,又进行改变和调整。胡正大分析说,这其中跟人有很大关系。起初胡正大对人事部岗位并不是特别重视,由管财务的人兼职负责人事部门的工作,后来发现,人比资金还重要。
在公司困难时期,在投资人的建议下,曾从事过企业管理的胡太太临危受命。胡太太像老妈妈一样关心公司的年轻员工,员工都亲切地称她“沈姐”。她把公司的人事制度逐一理顺。慢慢地,员工对公司有了家的感觉,归属感不断变强,工作的热情也高涨起来。譬如,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一次3天2晚的集体旅游,家属可以一同前往。公司这种集体旅游就像是大家庭聚会似的,公司也逐渐形成了“家庭式”的企业文化。
胡正大说道:“高科技产业讲究创新,创新需要热情,如果员工没有这种热情,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
等到公司渡过难关准备上市时,为了避免公司成为“家族”企业,胡太太就退出了公司。经历过这个时期之后,胡正大深深体会到:“以前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研发,只要研发把技术做出来,东西就可以卖。当时真的是小看了公司软性(和人性有关)这块的重要性,人不对,什么东西都不对。做企业,技术、产品或资金虽然重要,但人才是最关键的。”
创业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胡正大比喻道:“如同雾天开车,虽然是睁着眼睛在开,你觉得已经看得清楚了,但当走到那边时才发现前面有一条沟,所以随时都得保持警觉。”
68岁仍坚持在前线,称“山后的风景值得看”
创业路上,还发生了一件让胡正大特别痛心的事。
几年前,公司一位高管把公司研发的技术带走,自己成立公司,反过来跟敦泰公司竞争。胡正大以前还有心培养这位高管,也很关心他,当这位员工失眠时,胡正大还常常宽慰并教他怎么化解压力。所以,发生这件事情,让胡正大特别痛心。
“尊重知识产权有点像驾驶者看红绿灯,假如人人都觉得只是一种参考或摆设,随便闯红灯,那一定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伤亡和损失。”胡正大也语重心长地说道,“高科技企业不像制造型企业,机器和厂房是核心,高科技的关键是研发,抢的就是那几个月的时间点,如果晚出来就没有人要你的东西了。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必要,假如不保护知识产权,就没有企业愿意投入高成本去做研发、搞创新,整个市场竞争的环境都会受影响。”
胡正大真挚地说:“我们这些所谓的老一辈的人,希望能够告诉后来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如果不做起来,高科技产业是没有办法持续的。”
老一辈企业家身上有特别多可贵的地方,虽然公司已上市,但胡正大出差却从不坐头等舱。他说:两三个小时并不长,商务舱或一等舱要比经济舱贵好几倍,没必要把钱花在这个上面。把这个钱省下来,那这个钱就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可以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胡正大很少追求钱财带来的表象的东西。他说:“有些身外东西是不重要的,我们要考虑人生是为了什么。”
这种价值观,也践行在与客户、供应商的合作上。胡正大谈到与客户和供应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秘诀:“我希望客户买我的产品时价格合理,不要把我们‘杀’到完全没有利润;我跟供应商也是一样,我买你的东西会给合理的价钱。如果不给对方留利润空间,产品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那样到最后,对大家都不好。”
正是与员工、客户、供应商的这种相处之道,使得敦泰一路走来,不断攀升。2012年,敦泰在触控IC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五成;2013年上市;2015年,触控IC年度出货量跃居全球前列;2016、2017年连续两年荣登年度“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十大企业”榜单……敦泰已成为全球触控领域数一数二的企业,累计出货逾40亿颗。
创业,有最艰难的时刻、最繁忙的时刻,作为带头人承受的压力可谓巨大。近年来,职场上时常发生一些40来岁的创业者或工程师猝死的事情,令人惋惜。而胡正大54岁创业至今,13年间一直坚持在第一线,当问他睡眠如何,如何化解压力,如何保持充沛精力时,胡正道谈道:“睡眠还可以,再忙都能睡着。成事在天,有些事不是人为所决定的;我会尽全力做我能做的那部分,剩余的就是看上天怎么安排了。所以,累了就要去休息,不会经常熬夜。”此外,胡正大每周都坚持跑步锻炼身体。
他也提到,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应该过度,在任何情况下,三餐要定时,每天睡眠要保证,少碰烟酒,多喝水。
至今68岁的胡正大仍以饱满的热情和斗志带领着公司继续向更高处攀登。“一路走来,38年的职场生涯,能有机会参与并见证三次产业的起飞(第一次是硅谷的兴起,第二次是台湾科学园区的成长奇迹,第三次是深圳发展蜕变为世界的创新之都),非常难得和有幸。我很高兴,能看到山后面的风景是如此美丽,远超出我的想象。”胡正大面带微笑感恩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