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黄帝内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养生必看《黄帝内经》


没看过《黄帝内经》,难说会养生

《黄帝内经》是中国式养生“圣经”

《黄帝内经》这部书的内容,实际上是黄帝与岐伯等人之间的对话内容。几千年来,这些养生理论都一直造福于炎黄子孙。到了唐代,著名的道家医学大师启玄子王冰以自己多年修炼道家功夫的体悟,重新整理了一个本子,就是《黄帝内经》(简称《内经》)。

从内容上看,《内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素问》,一部分是《灵枢》。“素”是什么意思?按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素质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一个人最原初的体质,或者说是生命的本质。因此,“素问”就是对生命本质的发问,是黄帝与岐伯之间的发问与探讨。那么,“灵枢”又是什么意思呢?“灵”就是神灵,“枢”是枢纽的意思。《灵枢》原来又叫做《针经》,主要讲的是经络、针灸。

无论是对生命本质的发问,还是经络与针灸,归根结底都是在讲养生。《内经》广泛研究了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引用了当时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养生是《内经》的核心

《内经》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养生展开的。但是,《内经》的养生并非仅仅是预防保健,其范围要宽泛得多。《内经》的养生是指保养生命,生命在健康时要保持这种健康,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其进一步的完善;生病时则要祛除疾病,恢复健康。因此,养生的内容不但包括预防保健,还包括治疗与康复。为了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内经》一开始就给读者树立了贤人、圣人、至人、真人4个层次的养生目标。

揭秘四种长寿之人

贤人:他们明白一些自然规律,懂得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而活动的道理,但是并不能完全做到。

圣人:他们很有主见,不为世俗所左右。他们注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修炼,肉体上不使自己过劳,精神上始终保持愉悦。

至人:他们离开人群,隐居避世,尽力使自己的活动与四时阴阳的变化相协调。他们修炼宁神养气的功夫,所以往往会具有某些神奇的本领。

真人:这是养生者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他们掌握了天地之间的规律,通晓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举手投足无不暗合养生之道,呼吸能提取天地精气,精神则自然内守,全身肌肉高度协调。

贤、圣、至、真可以说是古人为养生而设立的目标。成为真人是终极目的,但是要从贤人做起,一步一步达成心愿。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贤人的目标太小了,真人、至人的目标则有点虚无。而通过努力,达到圣人的境界还是很有可能的。

岐黄之术——后世中医源自《黄帝内经》

《内经》可以说是现代中医学的源头,在古代,中医学被称为“岐黄之术”,就是来源于《内经》中两位主人公问答的故事。

《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时期医学书籍中最有影响力的有7部,分别是《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这7部典籍涵盖了先秦医学的全貌。但不幸的是,其中6部都散失了,只有《内经》流传了下来,并且在随后的历史中不断衍化,成为现代庞杂的中医学体系的重要源头。

因此,《内经》可以说是先秦医学中硕果仅存的一枝,是现代中医学的源头,是我们认识先秦医学和理解中医学的必由之路,它是中医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绚丽瑰宝。

《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人类自出现以后,疾病就跟着发生,有了疾病必然就要探寻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内经》开始的。这部著作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这就是《内经》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的重要缘由。

中医学形成以后,就一直庇护着我们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以及日常养生保健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

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