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艾灸驱寒养颜补气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跟着月经周期做艾灸,让暖养事半功倍

《血证论》:“女子胞中之血,每月换一次,除旧生新。”经期后的调理重在滋阴养血,可用当归、茯苓、山药、枸杞子加瘦肉炖汤。

按照月经周期温灸更养人

平时我们谈论养生保健,关注比较多的是人的体质、饮食的寒热温凉、周围生活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这些都没错,但我们千万不要忘了这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他们和她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群。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每个女人都会遭遇“经、带、胎、产”,所以中医作为一门非常注重个体化、差异性的医学,不应该也绝不会忽略女性的这种特殊需求,这里介绍的就是那些只属于女性所特有的温灸调理。

作为一个成年女性,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或多或少的麻烦,它就是月经。月经并非从阴道里流点血出来那么简单,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在其背后隐藏着十分奇妙的周期变化。我们可以根据月经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对应的调养。

月经期:经血下泄通畅后灸疗即停止

世界上所有的女性,最期盼的就是经血顺利下泄。月经正常的女性,经期不需要艾灸,否则可能会增加出血量。如果子宫寒湿瘀血阻滞,经血排泄不畅,就会出现腹痛、腰痛、经色紫暗、夹杂血块等异常,此时可重点艾灸厥阴经、阳明经、任脉、太阳经等经。一旦经血下泄通畅,灸疗即可停止。

卵泡期:填补经期消耗的血液

月经结束后的7~10天,属于月经周期中的卵泡期,这时女性的基础体温大都较低,故中医称之为“阴长期”。此时体内“经净后血海空虚”,新的子宫内膜和卵泡开始生长,它们都非常急需阴血的滋养。此刻最好的调养就是滋阴补肾、养肝生血,这样既能填补月经期间血液的损耗,又可促进卵泡和子宫内膜的生长。治疗上应以灸太阴经、少阴经为主,如血海穴(见33页)、三阴交穴(见27页)、阴陵泉穴(见53页)、太溪穴(见39页)等。

排卵期:益气助阳促怀孕

在两次月经中间那几天,很多女性的阴道都会有较为透明,呈拉丝状的白带绵绵而下,基础体温开始由低向高转化,这便是月经周期中的“排卵期”。

中医认为,此时体内由阴转阳,阳气内动,属于阴阳转化阶段。女性朋友若是想尽快受孕,就需要益气助阳、促进排卵。这时可重点艾灸带脉、少阳经、阳明经,如带脉穴(见47页)、阳陵泉穴(见25页)、子宫穴(见119页)、天枢穴(见47页)等。

黄体期:温煦子宫帮助受精卵着床

女性排卵后至下次月经来潮前,体内黄体酮大量分泌、基础体温明显增高,月经周期进入“黄体期”,中医称其为“阳长期”。

此时子宫内非常需要阳气的温煦和支撑,以帮助受精卵顺利着床,让囊胚拥有一个良好的宫内环境,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来促进它的生长发育。

即便是暂时没有受孕需求,这一时期女性的子宫同样需要阳气的滋润,因为一旦黄体发育不良,就很容易引发不孕、流产等异常。此时应以灸督脉、太阳经为主,如气海穴(见37页)、长强穴(见37页)、命门穴(见37页)、八髎穴(见86页)、肾俞穴(见59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