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终于有点底气了
余冰通过兑换的资料,查阅了原时空汉灵帝时期的大事记和名人简介后,心中真是感慨万千,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自己真是有些小看这些历史古人了,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无知愚昧和落后,无论政治、军事、科技、教育,还是农业、手工业等各各方面,可以说都有相当完备的体系了。很多方面可以说未来的将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未来的现代社会,除了科技体系有了巨大的突破、经济民生有了较大改善外,依然有很多方面是以这个时代的体系作为基础加以调整优化的。各种专业人才的学术造诣更是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和后世真材实料的专家相媲美。
而看完汉灵帝的生平介绍后,余冰也大大的舒了口气,现在的刘宏确实还没有做出那么多昏庸荒淫的事,就连“西园卖官”也不是多么让人非议,历朝历代都有先例,并且,现在的刘宏还没有大肆把卖官的钱用来自己挥霍享受,而是大多数都用来维持“鸿都门学”、军费开支和赏赐官员、近臣了。造三园林(东西罼圭苑、灵昆苑)、模拟坊市、驴车风尚、狗官装扮、开裆裤、裸游馆等各种史书记载的昏君事迹,都还没有发生。
最让余冰感到压力倍减的是,自己穿越过来的这个时间节点真的是最好最恰当不过的了。
首先,以王甫、曹节为首的“宦党”作为几年来在大汉“一手遮天”的势力,今年上半年因王甫一系的倒下而大幅减弱。而原时空要等光和四年(181年)曹节死后,刘宏才能摆脱“宦党傀儡”的身份掌握更多实权,这个时空的曹节却被自己阴差阳错的提前拿下了,让自己直接摆脱了“傀儡”的身份。
第二,原时空臭名昭著的由张让等十二个宦官组成的“十常侍”,也是在曹节死后受刘宏宠信,才让“宦党”再次崛起权倾天下的,现在这些家伙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第三,一直受“宦党”打压的“士族党人”势力,也还没有来得及填补“宦党”势力被清除后的空缺,完全解除“党锢”也要到“黄巾起义”的时候。现在的各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还没有达到割据一方抗衡中央的地步,此时的中央朝廷对地方政府还没有失控。
第四,宋皇后身后的外戚势力前年刚被“宦党”打压下去,何莲要明年才被刘宏册封为皇后,何进的外戚势力也还没有形成。
第五,张角虽然已经在大汉各地传教好几年了,但还没有形成多大的气候,可能现在都不一定组建好了核心的“造反团队”,毕竟原时空五年后的“黄巾起义”也是叛徒告密导致提前仓促“起事”的,因此现在应该还处于广施恩惠抢民心的初级阶段。
第六,军方威望较高的太尉段颎半年前被王甫牵连于狱中自杀,其他将领这些年在对外战争中也接连不断的战败,因此军中暂时也没有功高震主或拥兵自重的军阀存在。皇甫嵩、朱儁、卢植这些平定“黄巾起义”的“名将”也都还没有崛起。
综合以上六点,可以说这两年正好是大汉朝廷一个权利过度的“真空期”,正好是自己这个皇帝掌握实权的最佳时候。否则过几年地方官府、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借“黄巾之乱”募兵崛起,大汉就只有彻底推倒重建了,那样的话对整个中华民族都会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失。
余冰在“德阳殿”的“御书房”继续研究兑换的各种资料,别看都是些基础资料,但涉及内容还是相当广泛的,需要花不少精力去思考规划如何合理运用。
略显简陋的“招贤馆”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曹操几人带来的几十名仆从在门口全力维持秩序,让“报名”的“贤才”们排队等候,顺便也做一个简单的“安防检查”,看看身上有没有携带什么武器之类的。
仆从们询问清楚报名者确实诚心来“应征”的,会写字的去旁边写好“个人简历”后再去排队,不会写字的也要说出自己擅长什么,仆从觉得多少有点价值的,才会让其去排队。要知道,这些仆从都算是袁绍家和曹操家培养的精英,不然也不会带到今天这个场合来协助几人。
而离“招贤馆”门口稍远的地方,曹操几人的仆从就兼顾不到了,不停的有人赶到问这问那的,加上围观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几乎把“招贤馆”门前的大街挤得“人满为患”了,好在负责京都治安的“执金吾”及时派来不少将士协助维护秩序(袁绍、袁术的亲爹袁逢此时就是执金吾的老大,当然会密切关注两个儿子的事业的)。
当然,七个“面试官”身边也是都留一些仆从的,负责保护“面试官”和协助“面试官”引导人员进出。在许攸那里“初试”通过的,由仆从根据许攸的初步判断分别带到另外六人那里“复试”。经曹操几人“复试”当场通过的,由侍卫引导到后面的馆舍内等候。没有通过的,也留下联系方式,回去等候通知,由“招贤馆”侧门离开。
几人从上午巳时初(9:00左右)开始,不断的“面试”各种“贤才”,按陛下昨日给出的“招贤”原则,尽量不要错失任何一个人才,不仅仅是考评现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未来的潜能。由于“报名”的人源源不断,几人连午饭都没顾得吃,忙碌到申末酉初时分(17:00左右),每人分别面试了两三百人,各自留下三四十人不等。
几人看看天色渐晚,外面排着的队伍还望不到尽头,只好让仆从去告知外面排队的人,“招贤馆”每天上午巳时到下午申时为办公时间,都会安排人员接待“贤才”报名的,让大家明天再来。来排队报名的人基本上都是比较有素质的,也是诚心想为国效力的,因此都比较配合曹操几人安排的仆从劝导,各自慢慢散去。少数想浑水摸鱼闹事的也不敢吭声,毕竟到处都有“执金吾”的将士巡逻。
袁绍几人将今日“面试”通过的将近两百人召集起来,告诉他们等下要带他们“进宫面圣”,陛下要亲自考评他们,让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言行举止要应对得体……
一众“贤才”听到马上就要去见陛下,既兴奋无比,又感到紧张忐忑,反复在心里琢磨等下面对陛下的考核要如何应对。
袁绍几人交代清楚后,即带着众人往皇城北宫行去。还同时带上了所有报名人员的“简历”,包括被几人今天“初试”淘汰的也一并带着。这个时代的“蔡侯纸”比较厚实,里面的曹操、袁绍六人分别有三百份左右的简历,让两个仆从扛着一起走。
而外面的许攸就少很多了,就带着几个他筛选出来的“谋士”类人才,自己手持几份简历,轻轻松松的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还和身后的几个“贤才”不时交流几句。
上面的主要流程多数都是源于余冰的交代,尤其是最后的“报名资料”,余冰怕这些家伙凭个人喜好“初审”淘汰报名的贤才,所以要求只要报名留下简介的,不论他们几人认可与否,都要把资料交到他那里,他会安排再一次的考评,避免真正的贤才埋没。
何况让几人负责“招贤馆”,其实也只是起一个大概的筛选作用,把太不靠谱的那部分人淘汰出去。真正的考评,主要还是要靠余冰通过从“系统”兑换的资料里的人才信息来判断,否则就曹操他们几人平均一两分钟“面试”一个人的速度,对“报名者”会有多深刻的了解?还不是凭“报名者”自己说的“履历”,随便问两句核实一下。
就像昨日袁隗带七人到余冰那里“面试”一样,余冰对几人都有印象,根本就没有对几人进行单独考核之类的,几人还以为是袁隗引荐的面子,是陛下对袁隗的信任。
走了小半个时辰,一群人来到北宫“朱雀门”外。袁绍上前和皇宫侍卫一通交涉,经许可后,一行人进到北宫,又走了一刻钟,经过平洪殿、朔平署、宣明殿等几个大殿后,终于来到最宏大的“德阳殿”外。
袁绍让负责通传的小黄门向陛下请示觐见,今天值班的小黄门虽然不认识袁绍,但看见这么多人,也不敢刁难耍泼,急忙进殿向皇帝禀报。
小黄门来到“御书房”门口,向余冰禀报,有个叫袁绍的年轻人,自称是什么“中央办公厅”的“科长”,带了两百人左右要“面圣”。
余冰听到禀报后,知道是袁绍几人今天“招贤”的成果,于是让小黄门将那群人带到“德阳殿”前厅的“接待处”安顿好,自己随后就过去接见。
然后余冰叫过随侍宦官,吩咐其去通知负责皇帝膳食的“少府太官”,多准备两百人的饭菜,等下送到“德阳殿”来。
余冰让身边的宫女宦官帮忙整理了一番自己的仪表,然后在庄严肃穆的“皇帝仪仗”的簇拥下,精神抖擞、龙行虎步的,走向“德阳殿”前厅。
“德阳殿”相当宏大,可容纳上万人,从皇帝办公的“御书房”到前厅也有好几十米的距离,余冰一边走一边琢磨等下面对那些“贤才”应该怎样应对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