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打脸要合理之汉魂永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络绎不绝的“招贤馆”

系统精灵:宿主提出的新设部门欲研究的内容,涉及政治、法律、天文地理、数理化、哲学、经济学、文学、军事等等诸多知识体系,任何一个体系的资料都需要海量的“合理值”才能兑换。所以,本系统建议宿主兑换原时空小学到初中除了英语以外的全套教材,只需要5万“合理值”就可以兑换。虽然没有太高深的学术理论或科技知识,但可以为各个分类项目奠定基础。高中、大学的教材需要“合理值”较多,以后可以根据需要兑换相应的学科资料。

余冰:小学、初中的全套教材?这个内容倒是比较广泛系统,但也太基础了吧。语文课本的诗词对自己倒是比较有用,可以随时借用两首出来“打脸”,历史课本虽然简略,但也有不少参考价值。其它的课本基本上都有用,从零开始培养这个时空的人才,倒确实需要这么一套资料。嘿嘿!这是要把原时空的“应试教育”搬到这个时空啊,让这些古人也好好体验一下“刷题”的快乐!

系统精灵:还有1万“合理值”,宿主可以兑换一些经典的古文作品,本系统为宿主精选经典的诗词、论文、散文等共计100篇。小学、初中语文课本上的诗词和经典古文虽然也不少,但很多经典名作还是没有包含的。宿主要想经常“打脸”本时空的原住民,还是需要储备更多经典古文的。

余冰:唉!自己还想兑换一些科技基础资料的,没想到“合理值”就用完了,怎么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自己想要兑换的所有资料好像都打了一些折扣,和自己期望得到的有较大的差距。自己还想兑换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的,居然没有“合理值”了,下次再换吧。

系统精灵:友情提示宿主,一套原时空经典的少儿科普读物,最新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需要120万“合理值”才能够兑换。此书虽然没有什么可直接运用的技术资料,但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数理化、军事、交通、历史、文化、艺术、体育等各方面的知识,很多概念远超宿主当前时空的知识体系。

余冰:小孩子看的《十万个为什么》都需要那么多“合理值”才能够兑换?自己还想着兑换《中华百科全书》和《大英百科全书》,看来短期内是不要想了。

系统精灵:宿主在本时空建立系统的科研体系,让本时空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兑换相关资料会相应减少“合理值”。

余冰:“系统精灵”,就按你建议的方案兑换吧,现在也没多少“合理值”,暂时不去考虑兑换什么资料更合适了,等下次多储备一些“合理值”,再好好规划一下兑换什么资料吧。

系统精灵:好的,宿主,请稍等。

两分钟后……

系统精灵:你兑换的资料已经储存在“资料”选项的“已兑换资料”里,宿主随时可以查阅。

余冰:这么快就兑换好了?怎么不是直接融合到我的记忆里?还要去“系统”里面查阅资料,多麻烦。

系统精灵:宿主,今天兑换的这些资料要融合到你记忆里,需要三天的时间,你能够这么长的时间保持静止状态吗?何况即使这次你花三天时间把这次兑换的资料融合到记忆里了,那以后兑换更多的资料呢?不说是否有足够的静止时间供你融合,只是越来越多的内容都会把宿主的脑袋撑爆。而本系统虽然存在于宿主脑海,但不会占用一点脑容量,所以兑换的资料均储存在系统里,宿主有需要时随时调阅就可以了。

余冰:呃!不是说人的大脑有无限潜能吗?怎么搞得和电脑硬盘差不多,还有“存写读”的限制?这该“玄幻”一些来个瞬间“醍醐灌顶”的时候,偏偏不能“玄幻”了……

系统精灵:爱因斯坦的大脑接受这些资料可能就只需要一瞬间。

余冰:呃!“系统”这是又在鄙视我的硬件太差?

余冰不再纠缠资料存读的问题,开始一边查阅“已兑换资料”库里的资料,一边分析要如何把这些资料循序渐进的一点点的往外搬。那么多超前的概念和理论是绝对不能一股脑的抛出来的,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太多就是疯子了,哪怕自己借“祖宗托梦”之名,也还是要讲究一些策略的。何况还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料尽量产生各种“系统数值”,不反复“打脸”,怎么产生呢?

………………………………

在余冰查阅兑换的资料规划如何合理运用的时候,被余冰任命为大汉“中央办公厅”的第一批成员们,已经通过早上的“碰头会”达成共识,先集中在一起组建“招贤馆”招贤,把经几人初步筛选的“贤才”引荐给陛下审核,留下的人才,几人再分别挑选一些协助自己开展昨日几人分配的任务。

曹操、袁绍几人对大汉“中央办公厅”这个迥异于传统的新部门名称感到相当新奇,“科长”的级别也让几人觉得很别扭,半天换算不清楚究竟相当于原有官制的什么级别。

其实这也是余冰故意为之,不论是东汉现行的三公九卿官制,还是隋唐后的三省六部官制,这些职位的名称和功能职责都复杂的让余冰这样的现代人感到理解困难。所以余冰计划逐步把原时空现代的机构设置搬到东汉来,不说是否比古代的官制更合理,至少通过名称就能直观的知道是做什么的。

更主要的是,余冰是想通过另立一套官制体系,来个釜底抽薪,在不触动太多人现有权势的情况下,逐步替换大汉原有的官场编制,悄悄的把有用的忠于自己的人才逐步转移到新体系中,等原来这些官场体制的人想对抗自己时,自己已经有了新的一套官场班子,完全能够维持大汉的正常运转,根本不怕他们这些老顽固了。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肯定还会有各种问题的,到时再灵活应对就是。

加之,改名或增设机构之类的,历朝历代都很平常,余冰只是改得有些区别传统而已。比如汉景帝改了大量官名,把“奉常”改为“太常”,“卫尉”改为“中大夫令”,“廷尉”改为“大理”,“典客”改为“大行令”,“治粟内史”改为“太农令”。汉武帝把“太农令”改为“大司农”,“大行令”改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禄勋”,“太尉”改为“大司马”。汉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汉哀帝时“丞相”更为“大司徒”……

更不用说王莽这个特立独行的家伙了,官名都以《尚书》的文章为基准了,取的名字那是奇葩得超出想象……

曹操几人持圣旨找到“大鸿胪”,征用了接待“各国使节”的“四夷馆”,把那些混吃混喝的“少数民族”代表通通赶到“蛮夷邸”(官方客栈),让其自掏腰包解决吃住问题。

袁绍、袁术、曹操指挥各自带来的随从人员,一番忙碌收拾,很快,大汉朝廷“招贤馆”正式挂牌,于京都洛阳外城的“四夷馆”旧址“闪亮登场”。

七人根据陛下前日晚上演讲的“招贤令”内容,加工炮制出一份面向所有大汉民众的“书面版招贤令”,分别按模板镌写了几份,让随从到洛阳城的各大繁华地段张贴上。至于洛阳以外的其它城池,暂时只能靠民间自行扩散传播了。

七人做了个简单的“招贤分类”,有政务方面特长的士族人才由袁绍负责接待,初审后再引荐给陛下,后续组建“论政堂”团队;有志于法家学问的由曹操负责,后续组建“论法堂”团队;研究各家学问的由何颙负责,后续组建“研学堂”团队;百工技艺的由张邈负责,后续组建“百工堂”团队;武人将士之类由伍孚负责,后续组建“讲武堂”团队;而那些没什么特别能力却又激情热血的世家子弟或官宦后代,由袁术负责接待,后续组建“积善堂”团队。

而许攸则负责第一关的接待问询,根据特长大致分类后安排给另外六人考评筛选。如果有谋士类型或全才型的人才,许攸则直接留下来,作为特殊人才,引荐给陛下审核后扩充到“中央办公厅”本部。

几人各自占了一个房间作为“办公室”,一张案几加上笔墨纸砚,几人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一边规划各自将要负责的后续工作,一边等候“贤才”的到来。

随着“招贤令”告示的四处张贴,很快,整个洛阳城民众都知道了在原来的“四夷馆”那里,陛下新设了一个“招贤馆”,招揽各种人才为国效力,自认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去报名。

这两天听了陛下演讲后,本就被陛下的改变和陛下的言论激起各种想法的有志之士,正为投效无门感到有些焦急,突然看到张贴出来的“招贤令”,都激动万分,纷纷往“招贤馆”赶去。

赶去“招贤馆”的人可真是形形色色啊,有的是真有才想为国效力,有的是想凭能力博一个前程,有的是想投机钻营,有的纯粹是赌运气……

抱着不同目的的人从洛阳城的不同地方往“招贤馆”汇聚,还有更多看热闹的民众也往“招贤馆”赶去,“招贤馆”所在的街道很快就变得络绎不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