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讲透数据治理:战略、方法、工具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2 数据文化从建立数据思维开始

提到数据思维,很多人感觉这是概念上的、虚的、不能落地的。但恰恰相反,数据思维一点也不虚,而是实实在在的。

在企业中,决策人员缺乏数据思维,就很难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数字化部署;管理人员缺乏数据思维,就很难建立起“用数据思考,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的数据文化;业务人员缺乏数据思维,就很难将错综复杂的业务问题转换为技术人员擅长的数据应用问题;技术人员缺乏数据思维,就无法正确理解业务需求,无法设计出满足业务需要的数据产品。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据思维?数据思维有什么特点?如何建立数据思维?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6.2.1 什么是数据思维

我们判断和分析事物的变化并形成定性的结论,一般有两种方法:

第一,通过对事物所涉及的一系列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对比、分析而形成结论;

第二,通过感官、经验、主观和感性判断而形成结论。

前者可以称为“数据思维”,后者可以称为“经验思维”或“传统思维”。

《企业数据化管理变革》一书对“数据思维”的定义是:“数据思维是根据数据来思考事物的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量化的思维模式,是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思维模式。”

简单来说,数据思维就是用数据思考,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

用数据思考就是要实事求是,坚持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理性思考,避免情绪化、主观化,避免负面思维、以偏概全、单一视角、情急生乱。

用数据说话就是要杜绝“大概”“也许”“可能”“差不多”之类的词,而是要以数据为依据,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

用数据决策就是要以事实为基础,以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的关联分析、预测分析和事实推理得出结论,避免凭直觉做决策,做出情绪化的决策。

6.2.2 数据思维的3个特点

数字化时代,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太多、太杂,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往往并不是事物的真相。因此,我们需要数据思维。数据思维可以总结成12个字:善于简化,注重量化,追求真理。

1. 抓重点,善于简化

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种正面的、负面的、片面的、真实的、虚假的信息,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纷繁复杂的信息所干扰。面对纷繁的信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善于简化,抓住重点,抽丝剥茧。

具体来说,就是聚焦核心问题,从结果或最终目标出发,收集信息,评估情况,寻找多种视角,找到高效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简化是要直指问题的核心和根本,就是要追问最终目标是什么,从最终目标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而不要被一些枝节问题所困扰。

2. 求精确,注重量化

数据思维一般更注重量化,善于用定量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决策。量化的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做计划,从而将工作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例如,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罗列出来,然后以时间为单位,计划每件事花多长时间。

示例:笔者是如何利用用量化思维模式坚持写公众号的

笔者(石秀峰)的公众号“谈数据”(ID:learning-bigdata)每周会发布一篇与数据相关的原创文章。每篇文章从写作、配图制作、排版到发布,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磨,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笔者写公众号文章只是一个业余爱好,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写,而且周末经常要陪孩子或者加班,真正能有效利用的时间很少。如果不是对写作进行了量化,写公众号文章这件事情,笔者不相信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以下是笔者用量化的思维写公众号文章的思路:

1)在写作每篇文章之前,规划好文章主题,拟定文章大纲(分多个小节);

2)根据文章主题查阅资料,收集素材;

3)按大纲开始写作,将每个小节分配到可支配的业余时间里,每天写一两个小节,3天完成整篇;

4)制作文章的配图;

5)排版、预览并发布。

量化的数据思维有助于我们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然后按部分制定计划,对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计划,直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

数据思维是求精确、注重量化的,强调具体和准确,强调能力聚焦、问题聚焦,在一个个具体的点上解决问题。“大数据,小应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将大数据聚焦到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应用场景上,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

3. 知不知,追求真理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在笔者看来,“知不知”不仅是一种谦虚、低调的人生观,也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模式。因为不知,所以才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追求真理。

拥有数据思维的人都知道:数据不是万能的,世界万物的关系复杂,而简化可能带来误差;数据都是历史数据,万物却是动态变化的,现有的知识也有真伪之分,拥有数据思维的人能够去伪存真,做数据真正的主人,而非数据的奴隶。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数据的作用被无限放大,这带来一个问题:即便数据是客观的、真实的,用于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也可能是华而不实、模糊不清或过于简单的。对于同一现象、同样的数据,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经常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用量化的思维思考问题,更要探究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不断探寻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相。

6.2.3 如何建立数据思维

数字时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内部管理上的挑战也更大。企业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用数据思维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以保持在商业竞争中的主动、优势地位。建立数据思维,可以分4步走。

1. 自上而下地推动

要建立数据思维,不仅要改变人的行为习惯,还要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比较容易,而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则非常艰难。企业数据文化的培养,数据思维的建立,需要自上而下地推动。

高层领导首先需要建立数据思维。在研讨目标、商议工作、布置任务的时候,都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指导行动。在开会的时候,要通过数据看问题,通过数据听汇报,通过数据定目标。

领导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会影响到其管理的团队,团队成员会向领导的特点靠拢,以获得领导的赏识(管理学中将这种行为称为“向上取悦”)。同时,团队成员之间会相互影响,久而久之,数据思维就会慢慢成为人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企业数据文化。

2. 营造数据驱动的文化氛围

“数据驱动”是近年来IT、互联网领域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它是指通过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将数据组织成信息流,并在做业务和管理决策或者进行产品、运营方案优化时,根据不同需求对信息流进行提炼与总结,从而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指导业务人员具体执行。

数据讲求的是量化、科学、实事求是,企业在管理中必须重事实,讲数据。数据驱动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持续产生数据是数据驱动的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据驱动的前提是“有高质量数据”。第一,数据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从业务活动、业务流程中采集而来;第二,要保证采集来的数据能满足业务所需,就需要对其实施治理。

(2)“让数据用起来”是数据驱动的核心

“数据驱动”的核心是“让数据用起来”。第一,初步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获得有意义的“数据表象”;第二,深度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够找到产生这些表象的根本原因;第三,用这些分析结论指导行动;第四,在行动中验证并修正数据分析的结论。这四个步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数据驱动”。

(3)数据思维内化于心是“数据驱动”的基础

有了数据思维才会主动地使用数据,而只有使用了数据才能真正体会到数据的价值。“数据思维”与“数据驱动”两者互为基础,互为补充。数据思维内化于心,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数据探索和使用,形成一种创建、读取、理解、传递数据的能力,将数据转化为知识,从而驱动业务决策。

3. 建立循序渐进的培训机制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培训很重要。关于数据治理培训,建议如下。

(1)数据战略培训

通过培训,宣贯数据战略的使命、愿景、目标和计划,普及数据战略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数据战略实施对企业和个人的要求,让员工对企业数据战略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为建立数据思维做好准备。

(2)数据标准培训

数据标准的贯彻执行离不开对利益相关方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对企业的数据标准、数据管理流程和制度达成一致,以提升沟通和业务处理的效率。

(3)数据工具培训

有效的数据工具能够帮助员工建立数据思维。通过培训,说明工具的使用方法,帮助员工学会使用数据工具,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

(4)培训过程控制

在培训前,应做好培训规划,包括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参与人等。如有必要,将培训的动机和计划提前告知参与人。

在培训中,高层领导最好出席并强调相关内容,以传达变革的决心。每个层级必须给下一层级做培训,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跟踪检查,为每次培训打分。

在培训后,可要求每个参与培训的员工填写反馈问卷,必要时可进行培训效果测试。

4. 从实践中求真知

谁都不是天生就有数据思维的,数据思维也不是来自人对数据的直觉。要想建立数据思维,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从实践中学会使用数据思考的框架。

数据思维的形成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对于新接触的业务和数据,当然会有不了解的细节,这很正常。对企业而言,要鼓励员工不断尝试用数据说话和行事。对员工而言,要勇于使用数据去反映问题、汇报工作、寻求帮助,不断从实践中求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