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斯多亚主义注34

50.斯多亚主义(stoicism)这一哲学流派支脉纷杂,绵延数个世纪。所谓旧斯多亚派由基提翁的芝诺(Zeno of Citium)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创立;中斯多亚派与帕奈提奥斯(Panaetius)和波西多尼奥斯(Posidonius)联系在一起,始于公元前150年左右,持续到公元100年左右;此后是新斯多亚派,持续到公元200年左右。这一学派关心的首先不是自然哲学,而是伦理学。于是,在概述了原子论、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科学思想之后,我们不仅无法同样详细地描述斯多亚主义,甚至这样做还有些多余。这里只能提一下旧斯多亚派或中斯多亚派所特有的一些自然观念,它们曾以某种方式影响过物理学的发展。

斯多亚派的自然学说基于一种唯物论观点,即只有物体才能发生作用或承受作用,而且只有通过彼此直接接触才能实现这种作用。因此,人的灵魂及其能力以及物体的性质都是物质性的。如果只是从字面上接受这些说法而不做进一步考察,那么必定会给人留下一种印象,以为斯多亚派的世界观与原子论者的世界观有密切关联;然而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斯多亚派竟然如此强烈地憎恨和反对在科学方面继承了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工作的当时刚刚出现的伊壁鸠鲁派。

事实上,只要经过进一步解释,这种初始印象便可大为改观,以至于我们有时甚至会以为,斯多亚派的学说是一种截然对立的观点,是一种二元论而不是唯物主义一元论;不过从一开始也要认识到,将它刻画成唯物主义一元论仍然有其有效性。

51.的确,斯多亚派认为有两种本原是一切事物的首要基础,根据定义,它们可以构成灵魂与肉体、力与物质那样的二元对立。一种是主动本原,一般称为“世界灵魂”或“逻各斯”(Λόγος),在宗教上称为“神意”(Πρόνοια),在占星学上称为“命运”(Εμαρμένη),在神话中称为宙斯;它作为内在的效力和理性的自然法则起作用,作为“种子理性”(λόγοςσπερματικός)精细地渗透在物体之中,赋予它们活力或张力(τόνος);另一种是被动本原,它是一种缺乏性质的、未经任何确定的元质料(πρώτη69λη),但能够接受任何形式。

这种区分让人想起了亚里士多德对形式与原初质料(prima materia)的区分。然而,斯多亚派的本原可以独立存在,而亚里士多德的本原却只能通过分析性的思想在实体中进行区分。特别是,世界灵魂和元质料都是物质性的,只不过世界灵魂是一种比质料(imageYλη)精细得多的物质,是一种温暖的、富于生气的呼吸,一种极为精细的气息或“普纽玛”(πνεῦμα),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火(πῦρ τεχνικόν[精妙的火]或πῦρ νοερόν[智慧的火]),而不能与起消耗和毁灭作用的经验中的火(πῦραimageτεχνον[粗陋的火])相混淆。

主动本原可以渗透到被动本原之中,不是以各个组分仍然并存的机械混合方式,也不是以产生新物质的化合方式,而是实打实地完全渗透。在这种渗透中,元质料可以接受热、冷、湿、干四种原初性质中的某一种,而变成四元素中的某一种。于是,元素总是由元质料与某种性质材料(quality materials)结合而成。如果接受的性质是干或湿,就会分别产生被动元素土和水,它们只有微弱的活力或张力,因此质料性(imageλη-character)占支配地位。冷和热分别将元质料转化为主动元素气和火,它们的活力很强,普纽玛性(πνεῦμα-character)占支配地位。被动元素比主动元素级别更低,也更为粗糙;被动元素与主动元素相比,就如同物质之于力,肉体之于灵魂。由这些元素又可以产生其他物质,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活力。

因此,一切仍然是物质性的,但活力的差异太过极端,以至于原本意指的分等级的差异倒显得像是一种本质差异,一元论一再表现出二元论的特征。

52.这在较小的程度上也表现于这样一种观点,即宇宙是通过一部分元火(πῦρ τεχνικόν)或以太的活力减弱而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以太首先转化为气,然后转化为水,由此一方面产生了土(将自身置于中心),另一方面又通过蒸发产生了气、火和诸天球,后来以太在天上凝聚成诸天体。相对于宇宙从这种元火中产生的过程διακόσμησις[即organization],还有一个相反的过程ἐκπύρωσις[即conflagration],即万物再次拥有元火的强大活力,并复归于元火。这两个过程在恒定的时间间隔里交替进行,关于该时间间隔的值有相差极大的说法(从2484年到3600000年不等)。斯多亚派接受了巴比伦人和希腊人共同持有的古老的世界周期性(ἀποκατάστασις)观念;他们甚至渴望这样做,因为这种观念与他们关于自然现象遵循特定法则的信念相一致。观点分歧只表现于细节。有些人认为,宇宙轮流被大火(ἐκπύρωσις)和大水(κατακλυσμóς)所毁灭。所有行星在巨蟹座相遇时发生大火,在摩羯座相遇时发生大水。另一个争论涉及宇宙再生(palingenesis)过程的具体形式:是说,在相继的周期里,每个灵魂还会再次居于同一肉体,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还会再次做十二件苦差,柏拉图还会再次在学园讲课?还是说,重复的只是类似的事件?

53.无论对所有这一切持什么看法,斯多亚派的基本思想依然是,整个宇宙是一个有秩序的宇宙,它由一种理性的本原和法则所支配。没有什么东西像原子论者所认为那样,听任于原子运动所遵从的盲目偶然性。世界灵魂作为逻各斯通晓一切未来事件,作为神意预知这些事件将在什么时刻发生,作为命运则使它们在预定时刻发生。但人的灵魂本质上分有了这一世界灵魂,他的灵魂是渗透于其肉体的世界灵魂的一部分。由此可以引出重要的伦理后果,我们这里不去讨论;但它也催生了这样一种信念,即对人来说,知晓未来未必是原则上不可能的。因此,斯多亚派真心实意地接受各种形式的预言术或占卜术,其哲学也为占星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强有力的辩护。

我们后面还会专门讨论这些类型的自然思想。今天它们虽然不再被看成科学,但以前却被当作正当而重要的自然研究领域,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这里只需注意,自从占星学为希腊人所知(公元前300年左右),占星学可以同整个哲学世界观和谐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绝大多数哲学家一直认定这样一个事实:天体要么自身是神圣的存在,要么被神圣的存在所推动,地界事件由天体所引导和支配。斯多亚派将这一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不去理睬柏拉图提出的那个数理天文学问题,即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来解释不规则的行星运动:在我们面前显示为行星的神圣存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对宇宙秩序的理解,找到了它们在宇宙体系中被指定的轨道。

这种看法也许满足过人的信仰,但却没有促进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所构想的数理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再把数学当作获取知识的手段,这是斯多亚派的典型做法,这也表现在:斯多亚派总体上倾向于大大简化哲学思想,他们将亚里士多德体系中的十个范畴(存在样式)减少到四个,其中不再包括量的范畴;除了实体这一基本范畴,他们只承认本质属性、偶然属性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