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发展成就孩子的独占欲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两岁前后,原本很“大方”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小气。他们不但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而且还会把小朋友的东西据为己有。有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亲戚朋友家里做客,看到孩子不把自己当外人,对于小主人的东西全都毫不客气地享用,离开的时候还恨不得把小主人的玩具带走,未免会感到很不好意思。其实,这不是因为孩子自私,而是因为孩子在两岁前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独占欲越来越强。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的独占欲,不要批评和否定孩子,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并以合适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孩子。
两三岁的孩子最喜欢说不。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小朋友分享,看到小朋友有好吃的好玩的,还会去抢。这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物权概念,他们占有一件东西的原因很简单,即喜欢。在这个阶段,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与其他人分享,会非常困难。有些父母因此指责孩子很小气,其实孩子既不小气,也不自私,因为他连东西是谁的都还搞不清楚,根本没有分享的意识,又如何能真正表现出大方。为了抢夺东西,两三岁的孩子经常与同龄小伙伴发生争执,甚至还会吵起来。只有自我意识渐渐发展,对于物权的概念更加明晰,孩子才会讲道理,也才能主动分享,更好地控制自己,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
事例中,大海之所以看到什么都想要,要不到就哭,就是因为他是2岁的孩子。在2岁孩子的心中,占有一件东西既不需要付钱,也不需要和谁商量,只要自己喜欢就行。他们虽然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要,但是却没想到其他孩子也和他们一样,因此就表现出任性霸道的特点,还常常因为求之不得而大发脾气。
当孩子因为占有欲不能满足而情绪波动时,父母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教会孩子东西有不同的归属,要知道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属于他人的。这样孩子才能准确地区分东西的归属,也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或者以合理正当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发现孩子因与小伙伴抢东西而发生矛盾和争执,甚至打起来的时候,父母不要大惊小怪,孩子有原始占有欲,他们要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才能形成物权概念。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看到孩子表现“自私”,即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父母切勿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两三岁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并不懂得分享的概念。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和形成,所以反而更愿意把东西据为己有,又怎么会主动地、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人呢?因此,父母不要强求孩子分享,这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也会让他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为了淡化孩子的个人所有权,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在为孩子买东西的时候,没有必要和孩子强调这个东西是专门为孩子而买的,而是要在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这些东西是属于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当孩子学会了和家人分享,他们就会对他人大方起来。在其乐融融地与家人或者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孩子的自控力也会得以发展,变得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