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让人以你为知己
人在受到赞美的时候,要比受到责备、批评时愉快。美国企业家玛丽·凯说过:“人们盼望赞扬,就像在沙漠中盼望甘露一样。”在人际交往中,真心实意地赞美别人,可以满足对方内心的某种需要。对方会以你为知己,有时还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一次命题作文中,一个学生抄袭了一本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不幸的是,这个学生的语文老师手里刚好有这本杂志。
看着自己学生试卷上出现了刚刚在杂志上看过的文章,老师沉思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他,自己得慎重处理这件事情。他清楚,用保护学生自尊的正面引导方式远比指责挖苦的方法好得多。再三思量后,他私下把这个学生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在称赞了这篇作文后,他又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了这篇作文的结构和起承转合。临走时,他还嘱咐这个学生,一定要努力向更高的写作目标挺进。
这次看似简单的保护性的引导行动,却在这个学生的心里沸腾了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地,他真的爱上了写作,并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执著,终于走上了写作的成功之路!
世界上的人大多爱听好话,没有人打心眼儿里喜欢别人指责自己。就是相濡以沫的朋友,你批评他几句,对方脸上也往往有挂不住的时候。
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斯金诺做了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动物的大脑在收到鼓励的刺激后,大脑皮质的兴奋中心也会开始调动子系统,从而影响行为的改变。同样的道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期望和享受欣赏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一位日本社会心理学家说过:“人们对你赞誉、佩服或表示敬意时,除非显而易见的是溜须拍马,即使是应酬话,你也许还是觉着舒坦。可是,听到他人对你不中听的批评言语时,即使他没有恶意中伤,而且又部分符合实际,你也可能长期对他抱有反感。”这位心理学家的话恐怕不仅仅是对日本人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参透了人性在对待赞许和批评方面的反应而发的透彻议论。
中国也有相同的经验之谈,不过更加言简意赅。“多栽花,少栽刺”,就是这方面既直接又深富哲理的良策警语。有一位才气逼人且在工作中严肃认真的学者,娶了一位在实验室工作的妻子。可能是与机器和数据接触太多的缘故吧,这个妻子做起事来也是刻板、谨慎。就在不久前,熟悉他们的人却突然发现他的妻子像换了个人似的。这改变不仅在衣着上,而且对人也热情洋溢,她经过的地方都洒下不少爽朗的笑声,整个人似乎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人们对她这巨大的变化非常好奇,纷纷猜测着是不是她遇上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后来有人询问才知道,是她新换的工作环境改变了她。那里的年轻人很多,领导也是一个很活泼的人。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颇受领导的肯定与赞赏。在领导不断的赞美和鼓励声中,她觉得自己的身边都是清新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自己也成了充满朝气、活力四射的人。
这个人的经历说明,赞扬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实际上,赞扬的过程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通过赞扬,你得到了对方的欣赏和尊重,自己享受了自尊、成功和愉快,那么,你的精神面貌还会不充满盎然的生机吗?
每个人在付出了必要的劳动和热情之后,都期待着别人的赞许,都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那么,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首先慷慨地奉献给别人,体现的是我们的大方和成熟。我们也不要吝惜对别人的赞许,赞许别人的本质,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送给别人的最好礼物和报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暂时看不到利润的投资。它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我们的信任和情感。
赞美他人能沟通自己与他人的感情。特别是当你与他人产生隔阂时,关心对方,注意和肯定他人的长处,是消除这种隔阂最有效的方式。另外,对于自己不太亲近的人,恰到好处地给予赞美,也会使双方增加亲近感,建立更进一步的人际关系。同时,赞美他人可以反过来激励自己。被人赞美的,肯定是一个人的长处。而在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差距,并促使自己努力赶上去。所以,在赞美他人、鼓励他人进步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进步。这也许就是前面所说的赞美他人,我们自己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回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