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拔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备课之后再三思

一日读书,看到一篇短文,其中有这样一段介绍:美国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谈到了他在做企业决策时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取消?如果不能取消,能不能与别的环节或问题合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接下来思考的问题就是,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它?

掩卷深思,不觉又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想到教师备课后、上课前,若也能这样几番细思量,那么语文课该是别有洞天吧?

新课程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更要成为一种品质。当前教师们的反思大多都是在课后、教后进行,多少有一些“亡羊补牢”的意味,虽然有利于改进日后的教学,避免日复一日的恶性循环,但当时蹉跎的毕竟是眼前学生的宝贵时光。因此说,课后反思固然必要,但未雨绸缪的备课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同时也是首要的。

《汉书·霍光传》记载: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这就是“曲突徙薪”这个成语的由来,今人常用“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如此看来,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曲突徙薪”,以免弄得人焦头烂额、扼腕叹息。由此,想到了我们教师的备课。教师备课时最为关注的有两点,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教什么”思考的是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确定;“怎么教”琢磨的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那么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否也这样三思而后问:

1.这个教学目标(内容、环节)是否有意义?

2.如果有意义,都有哪些教学方法能够达成目标、完成教学内容?

3.在这些办法中,哪个办法最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经过这样“三问”后的教学设计,必定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整合,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境界;经过这样“三问”后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削枝强干、行云流水、省时高效,展现“领异标新二月花”的风采。

“三思而后行”,这是前人留下的警世通言;“三思而后教”应该成为今天教师的治教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