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拔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孩子们,你们好!》畅想曲

(一)

孩子们,你们好!

孩子们,你们好!

孩子们,你们好!

自从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这部被誉为“教育交响诗”的著作之后,我就好似被施了魔法一般,耳边总有一个声音在缭绕。同样的六个字,变换着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好似一首交响曲,回旋不绝。

这是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看起书来,就特别痴迷,常常是沉醉于书中的世界难以自拔,亦真亦幻,亦醒亦梦。记得多年前读阿来的《尘埃落定》,也似这般,每天早上意识还在恍惚之中,就会有一个声音袅袅响起: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好久,我真的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癔病。直到有一天看到报纸上对《尘埃落定》的热评,方知这三句话被称为哲学的经典命题、终极命题,存在于许多人的思想意识领域,这才释然。

难怪明代诗人于谦会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二)

“孩子们,你们好!”

多么普通的六个字,多么平常的一句问候语,阿莫纳什维利老师却在走向学校的路上反反复复练习着说这句话,还总是对自己说这话时的语气、表情不够满意。

阿莫纳什维利老师说:“问题不在于这句话本身,而在于我将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有怎样的表情。不用说,我的语气应该是和蔼可亲的、慈祥的、令人感到愉快的,我的面部表情也应该是这样的。似乎这都是一清二楚的事,可是实际上能否真正做到这样,我仍然没有把握。我对自己向孩子们说这句问候语时的表现总是不满意:有时过于严肃、死板,有时声音太高、故意做作,有时(我羞于承认)应付了事。”

怎样说这句话真的有那么重要么?这句简单的问候,我曾经不知和孩子们说过多少次,但从来没有绞尽脑汁地思考过,我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说这句话?这句话里有没有包含教育学的因素?

记得我还是学生时,每当上课铃声响起,老师跨进教室,班长一声“起立”,全班同学就会齐刷刷地站起来异口同声道:“老师好!”老师用眼光环视全班同学一遍,回答:“同学们好!请坐!”一节课就在师生这样的问候中开始了。上了十多年的学,师生之间的问候不计其数,仿佛这只是一种必须存在的形式,习以为常。

刚参加工作时,学校要求老师先向学生问好,学生再回礼。我想,这样的改进大概是要强调老师放下姿态,主动表示文明礼貌、师生平等的一种体现吧?久之,便也习惯了这样一种形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呆板、机械、麻木地重复着。

而此时,阿莫纳什维利老师却告诉我,怎样说“孩子们,你们好!”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学问题,“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儿童的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

这不能不令我震撼、惊奇与感动。我开始尝试着用各种语气及态度来说这句话,并试图揣摩孩子们的感受。倨傲地说,孩子们接受到的是教师的盛气凌人与不可侵犯;亲切地说,传递的是教师的慈祥与和蔼可亲;冷冰冰地说,表现的是教师对孩子们的嫌恶与疏远;微笑地说,送去的是教师的快乐与亲切;无精打采地说,传达的是教师的消沉与萎靡;精神焕发地说,可以唤起孩子们的热情与兴奋……

简单的六个字,原来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其中还包含了教师的全部情绪、情感和智慧。

(三)

“想要了解儿童心灵的秘密,想要揭示教育的技巧和教育学科学的秘密,先要把每一个儿童认做是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

这是阿莫纳什维利老师在开学前的深夜写下的箴言。

我的眼睛和思维停留在这两行加黑加粗的文字上,无法继续前行,只好停下来反复琢磨这条箴言的教义。

想起曾经读过贾平凹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大作家称三岁半的小朋友为自己的老师,受到好多人的嘲笑。有些人觉得贾平凹不是疯了,就是在“耍矫情”,殊不知,幼小的孩子正是在用他那纯真、善良的本性和纯绿色、无污染的童心,向我们每个饱经世故的成年人教授着真、善、美。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不正是我们的“老师”吗?

贾平凹能放下架子,心悦诚服地拜小孩子为师,可见大作家虚怀若谷、谦虚好学;阿莫纳什维利老师善于反躬自省,心甘情愿地以学生为师,也足以体现出教育家的超群智慧、卓越理念。

“我觉得,在有些方面我比他们要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他们,即我的‘零年级’学生,只有一个老师,而我却有36位(也许还要更多些)老师。他们所有的人将全是我的最靠得住的老师。我将教他们读书和写字,计算和加减乘除,画图和唱歌,而他们将授予我最高水平的师范教育。为了更多地从自己的学生那儿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需要的仅仅是要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接受教学和教育的人。”

阿莫纳什维利老师谦逊好学的态度着实令我感动,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也让我找到了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有建树、有影响的教育家的深层答案。因为以学生为师,他树立了“为了理解改造儿童的顽皮的教育学,教师自己先得学会顽皮”的思想;得出了“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的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性”的结论;提出了“把师生关系建立在师生精神上的一致性上”的主张;最终探索出了“以人道主义的原则教育儿童”的方法。

“儿童是我的老师。”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牢固树立的学生观。只有走近儿童,才能够了解儿童,认识儿童;只有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才能够真正听懂他们的话语,知道他们的需求;只有将每一个学生都看做是自己的老师,才能够成为一个自觉接受教学和教育的人,也才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探求到教育科学的秘密,从而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方法日益完善起来。

突然间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首打油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要小!”可见,陶公与阿莫纳什维利老师英雄所见略同,都是把儿童当做自己的老师和研究的对象。这大概是他们能够成为教育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四)

“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

清晨,带着昨晚阅读这段文字的感受以及不可名状的好心情,迎着朝阳踏进学校。校园里孩子们在快乐地奔跑,自由地欢笑,那跃动的身影好似一个个音符在我眼前跳跃,叽叽喳喳的叫声仿佛一曲儿童轻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奇怪,昨天我还在感慨,离开了学校多年,去做清静的教研工作,此次再回到学校,已经不适应学校里的纷乱与嘈杂,孩子们的喧嚷声好似超过100分贝的噪音令我心烦意乱。可是,今天,就在今天,我突然间觉得孩子们的叫声、笑声、吵闹声,原本这般好听,这般清脆悦耳。

昨晚,我再一次受到阿莫纳什维利老师的点拨与启发:“把这声音称做喧嚷声是不妥当的。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的听觉,以便从这种所谓的喧嚷声中辨别出在这个儿童乐队中各种不同音律的乐器所奏出的音响,并使你满怀着先行聆听一下这未来的生活交响乐的激情。要知道,当我们听到鸟儿的啼叫声时,我们当然不会说:鸟儿在喧嚷!对于儿童的喊叫声,我们也不能说:儿童在喧嚷!这种儿童所特有的喊叫声,在学校里无处不有,我觉得,在我现在能够找到的用来表述这种喊叫声的词汇中,最合适的莫过于格鲁吉亚语中的‘叽叽喳喳’一词了。这个词的意义是:鸟儿和儿童表示欢乐和愉快的一种叫声。我们的先辈创造出这个词儿,是为了划清成人所谓的喧嚷和儿童的喧嚷之间的界限。儿童的喧嚷就是欢乐和愉快。一个学日好比是一部交响乐,而这交响乐的主旋律,在我听来,就是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声。”

是呀,生活可以是琐碎的,也可以是诗意的,关键在于你怎样理解生活和对待生活。把孩子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把孩子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把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声当成噪音,你就生活在魔兽世界里;把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声当成音乐,你将永远生活在童话世界中。

在这个人欢鸟鸣的清晨,我从阿莫纳什维利老师的教导中参悟出这样的道理。

(五)

“请大家把头伏在课桌上……闭上眼睛!……回想点你们生活中令人发笑的事情,你们的某一件顽皮的事也行!”

这是阿莫纳什维利老师在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学生精神困乏之时,教师情绪激动之时,教学受到外界干扰时,教师要及时去处理突发事件时,他都会运用“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一些可笑的事”这样的方法。每当这时,“孩子们都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紧闭着眼睛,回忆自己的快乐和淘气的情景。强忍住的、压低了声音的笑声,好像有医疗效果的矿泉水从地底下冒出水面的淙淙声。这笑声由低到高,越来越响,渐渐变成了忍俊不禁的哈哈大笑。”

读着这些文字,我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太有意思了!太高明了!真是巧妙至极!能够做爱心加智慧的阿莫纳什维利老师的学生,是何等幸运、何等幸福啊!”我在书上写下这段批注。

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孩子,教师上课时要经常采用各种方法组织教学,调控课堂。使用最多的大概就是“坐好了!”“不许说话!”“闭上嘴巴!”这样严厉的威吓与训斥,这种命令式的口吻,对于一些听话的孩子比较管用,而对于那些顽皮、淘气的孩子则不太奏效。于是,有些教师就会接着使出瞪眼睛、敲桌子、甚至打板子、罚站等招数来恫吓孩子,俨然威严的警察一般,让孩子们望而生畏。

而阿莫纳什维利老师却别出心裁。“闭上眼睛回想快乐的事情”,这是一种休息、放松和调整,它让孩子们在心驰神往中调整思维、强化记忆、感受快乐、丰富体验。下课后,孩子们常常缠住阿莫纳什维利老师,急不可待地给他和周围的孩子讲自己刚才“笑什么”,和大家分享快乐,这样做既可以使师生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也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渐渐使他们形成乐观开朗、风趣幽默的性格。

没有空洞的说教、呆板的命令、严厉的惩罚,而是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美好的幻想和丰富的感受。“闭上眼睛回想快乐的事情”,阿莫纳什维利老师正是以如此高明而又独特的方式,把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处理得这样简单而又具有美感,让人感觉舒服、和谐,同时又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简单的一个细节,让我领悟到了教育艺术的真谛。

(六)

“儿童纪律的主要之点在于不是去压制顽皮,而是去改造它。”

“没有儿童的顽皮,没有顽皮的儿童,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学。”

“顽皮是儿童的可贵品质,需要的仅仅是加以引导。”

读着阿莫纳什维利老师这些关于“儿童的顽皮”和“顽皮儿童的教育”的议论,我又一次折服于这位高明的教育家对儿童教育的真知灼见。

是呀,顽皮儿童一直以来是我们教师倍加关注的对象,许多教师将顽皮儿童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尽管我们曾经都是活泼好动的儿童,曾经无数次地顽皮过,可是,如今我们却把儿童的顽皮看做是罪过一类的东西,绝对禁止。我们要求学生上课不许说话、不许走神儿、不许做小动作、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下课不许乱跑乱跳、不许吵吵嚷嚷、不许打打闹闹……

对于顽皮的儿童,我们的态度是嫌恶、冷眼和压制,我们的做法是批评、训斥和处罚。阿莫纳什维利老师却鞭辟入里地分析了顽皮儿童身上所具有的难得的闪光点——他们机智灵敏、乐观愉快、热情善良、富于幻想、具有独立意识和反叛精神;他们的顽皮给我们的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促进教育者不断地思考与改进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

如何引导而不是压制顽皮儿童?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孜孜不倦地思索和探究的问题。阿莫纳什维利老师以每天都要进行的课间休息为例告诉我们,要想让儿童在课间休息时不淘气、守纪律,首先要知道儿童在课间休息时会做些什么,他们喜欢做些什么,然后为他们“创造一个实现他们渴望的有组织的环境”。“这个环境里没有用手指指着的威吓,没有对调皮捣蛋的后果的警告,也没有道德说教,有的仅仅是对他们活动的组织和引导。”

读着“课间休息的教与学和儿童的顽皮”这一部分内容,我领悟到了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法,那就是大禹治水所采用的最朴素的方法——与其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对待顽皮儿童,重要的不是压制,而是引导。

(七)

“对着我的耳朵悄悄地告诉我。”

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A.B.彼得罗夫斯基在给这本书的序言里,讲述了他亲自发现的阿莫纳什维利老师上课时的一个细节:“他向全班同学刚一发问,立即就有很多孩子举手要求回答。他以迅速、轻盈的步伐走向其中的一个孩子身边,轻轻地说‘达托,对着我耳朵悄悄地告诉我。’达托全神贯注地在他的耳畔悄悄地说了点什么。他脸带笑容地听着,然后温存地抚摸了一下达托的头,用很轻很轻的声音说:‘达托,再稍许想一想。’达托皱着又浓又黑的眉毛,全副身心地陷入了沉思。就在这时,阿莫纳什维利老师已经走到了另一个孩子的身边,这孩子站了起来,大声地、充满信心地在回答问题。”

这个细节旨在告诉我们什么?阿莫纳什维利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支配并指导这样一种教育行为的,究竟是怎样的教育思想?序言中的这段叙述令我心存疑问。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从阿莫纳什维利老师记述的《单词的“透明度”》和《思考着的人看上去是令人愉快的》这两个章节中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开始认真揣摩这种做法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首先,他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通常的课堂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总会有一些孩子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来妨碍别人的思考,而此时大多数儿童尚未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已经被“先声夺人”,从而不再去钻研、思考了。儿童水平的参差不齐是一个客观事实,教育者要加以正视和重视,要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对着我的耳朵悄悄地告诉我”,这样一种做法正是关注到了儿童的差异性。思维敏捷的儿童,可以有时间让自己的回答更周密、更完善;反应稍慢的儿童,能够有机会慢慢思考、整理,发现自己的缺漏。教师走到每一个儿童的身边俯下身子倾听,也满足了每个儿童要求回答问题的愿望,同时还可以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而不会影响到全班学生的思维活动。

其次,他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儿童在回答问题时,常常缺乏缜密的思考,于是答案中总会出现错误与不完整、不充分等等问题。出错的次数多了,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必然受挫,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受到伤害。于是阿莫纳什维利老师让他们“对着我的耳朵悄悄地告诉我”,回答对了,他会大声地说一声“谢谢!”倘若错了,他会轻轻地说:“请再好好地想一想……我过一会儿再到你这边来!”这就是对儿童无微不至的体贴,对儿童脆弱心灵关怀备至的态度。

最关键的,这样做有助于矫正儿童“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的习惯。低年级儿童很喜欢回答教师的提问,对于他们而言,回答什么问题,答案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本身。他们时刻准备着回答教师的任何提问,有时教师还未张口,他们就已经跃跃欲试了。他们对一切问题,不管是简单的问题也好,还是极伤脑筋的问题也罢,总是“胸有成竹”,脱口而出。怎样才能矫正儿童的这一习惯,使他们善于思考、敏于思维,而“不急于信口乱说”?这种“对着我的耳朵悄悄地告诉我”的方法要远远胜于很多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斥责儿童不守纪律,告诫他们回答问题得先举手,经过老师指名之后才能发表意见。

此外,这是儿童比较喜欢的一种用耳语交流的“悄悄话”游戏。神秘的悄悄话满足了儿童的天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难怪课堂上经常会有儿童悄悄地对阿莫纳什维利老师说:“大叔,你是个好老师,我爱你!”还会有儿童突然紧紧地拉住阿莫纳什维利老师的手,说:“我不让你走!”

这就是阿莫纳什维利老师的教育方法——深刻理解儿童的内心活动,理解他们的行为举止的意义,以和蔼可亲、宽宏大量和富有幽默感的态度对待他们,激发起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地获得知识的需求。

这就是阿莫纳什维利老师的教育思想——用人道主义的原则教育儿童,热爱儿童,细心呵护每一个儿童,相信儿童的无穷潜力,使儿童自觉自愿地、快乐地接受教育,养成对独立学习的酷爱和迷恋。

“对着我的耳朵悄悄地告诉我”,简单的教育行为蕴含着深邃的教育思想。

(八)

“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没有哪一个教师,能够在学生任意增加的班级里获致同样的教育效果。一架飞机的乘客超过定额,就会导致空难事故。让一架超载的飞机起航是危险的。”

这是在阿莫纳什维利老师执教的实验班学生人数达到38人,又有一名家长硬将孩子塞到班级里时,阿莫纳什维利老师所阐发的议论。我不禁感慨道:38人!阿莫纳什维利老师,若是你在天有灵,来我们这里看看,平均班容量60人以上的学校不在少数,有些中学的班级已超过百人了。

听说这学期开学,有一所学校又将转来不少学生,全都是一些挡也挡不住的“批条”。校长迫不得已又无可奈何,对转学生的家长说,请你自己搬一套课桌椅,放进你想进入的教室,只要你还能找得到放课桌椅的地方,就将孩子转来。一些家长搬着课桌椅在教室里转来转去,看着满满当当的教室,就是找不到安放之处,最后只好扫兴而去。

教室里已经再也容纳不进一套课桌椅,可以想见,该是怎样一种拥挤不堪的场面。因为学生太多,每个儿童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小,教室里能够用于儿童活动的空间已经被挤占一空,活泼好动的儿童无法尽情释放他们的天性。再者,因为屋小人多,教室里空气混浊,师生因严重缺氧而头昏脑胀,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教学效率也受到影响。

可是,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这里。重要的是,教师有限的精力、关爱、帮助、指导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分配,每一个学生得到的份额只能是越来越小。不说别的,就说上课发言,如果让每个学生上课都做一次发言,每人发言的时间仅限于1分钟,那么一节课的时间什么也不做都不够用。这样严重超员的班级何谈提高教学质量,更不要说“精雕细刻地去塑造儿童心灵的每一个最微小的部位,使他们心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溢着热爱人的激情”。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绝大多数学校,已经成了“大规模批量生产加工的企业车间”。尽管教育部对班容量有过规定,要求中小学班容量一般应为45人左右,最多不得超过55人,但是能够达到这样要求的学校又有多少?况且,45人也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阿莫纳什维利老师把超员的班级形象地比喻成“超载的飞机”。人人都知道,“让一架超载的飞机起航是危险的”。我们怎能坐视教育的“空难事故”频频发生而袖手不管?

(九)

“教育学正在变成人人都必须学习的一门科学,因为教育儿童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公民义务。”

这句话正契合了我的主张,因而读起来很有共鸣。我曾经说过:教育孩子应当成为每一个将要做父母的人的必修课。每一个想要做父母的人,都必须参加专门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培训,持“家长资格证”后方允许其生育孩子,就像教师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一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纯洁的白纸,年轻的父母该怎样描画这张白纸,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个对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一无所知、一窍不通的人,怎能在这张白纸上绘制出最新、最美的图案?

可是,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还从来没有将“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必修课。中学里没有,大学里没有,社会教育机构中也鲜有。或许,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想过,中学生、大学生将是未来的爸爸、妈妈,他们毕业后不久就要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他们需要掌握教育儿童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或许,有很多人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觉得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俄罗斯教育之父乌申斯基不是说过,教育艺术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几乎人人都觉得它是一件了如指掌的和明白易懂的事情,有些人甚至还觉得它是一项十分容易的工作,其实,越是觉得教育艺术比较容易的人,越是说明了他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所知甚少。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它需要尽人皆知,需要齐心协力。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三者只有形成合力,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我们的民族素质才能持续不断地提高。

阿莫纳什维利老师说:“让所有的中学高年级学生都手持一本最美好的书,去听最有意义的课,让所有的大学生、所有的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都手持一本最美好的书,去听最有意义的课。至于包含在这本书中的,并在中学和大学的最有意义的课上所讲的主题,我要把它称作‘人是人的塑造者’。教育学正在变成人人都必须学习的一门科学,因为教育儿童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公民义务。离开实现这一理想的日子还遥遥无期吗?我多么想使这一天早日到来!”

当我的观点与阿莫纳什维利老师的思想碰撞出火花之时,我为自己能与大教育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所见略同”而暗暗欢喜。这印证了我至少在这一问题上并不是“杞人忧天”,也绝非“痴人说梦”。我相信在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持证上岗做父母”一定能够得以实现。

(十)

《孩子们,你们好!》终于被我读完了。

从来没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展卷细读了一个多月,才将这本20多万字的书读完。是这本书文字晦涩、艰深难读吗?不是的!这是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中所见到的最通俗易懂、生动流畅、引人入胜的教育专著,真不愧为“教育的交响诗”。那么,是这本书内容平淡、缺乏新意、言之无物吗?也不是的!阿莫纳什维利老师所叙述的一桩桩教育教学实例是那样富有生趣,令我不时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和十多年来教书育人的经历,也常常引发我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合拢书卷,由衷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小学教师这样一份职业,也深切理解了“真正的教育家出自小学、幼儿园”的说法,心中不觉萌发出做一个像阿莫纳什维利老师这样的“教育家”的信念。

阿莫纳什维利老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实践、教育主张以及他对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思考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透过一行行闪光的文字,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我读懂了这位教育改革家所倡导和发展的人道主义教育原则与乐观主义原则的基本要义。他的“教师要热爱、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要排除权利主义、强迫命令、侮辱人格、粗暴作风等种种违反教育原则的表现形式”以及“深入理解儿童的志向、意愿,理解他们的行为、举动的意义,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以慈祥、和蔼可亲、宽宏大量的态度对待他们,并富有幽默感,激起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地获得知识的需求”等等主张给我以深刻的启示。

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有的书只要读读其中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那么这本书当属“需咀嚼消化,要全读、勤读、用心地读”的那一种了。

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展开阿莫纳什维利老师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中的另外一部——《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准备含英咀华了。待最后一部《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读完之后,我还会返回来再继续精读深思、咀嚼消化这本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