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巴学园
——教育的理想王国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每次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我心中都会泛起阵阵涟漪。这涟漪源于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感怀,源于对“小豆豆”成长经历的感触,更源于对“巴学园”学校——那个教育的理想王国的感慨。
曾经无数次,我掩卷沉思,在头脑里描绘巴学园的样子:大门好似“地面上长出来的”,那其实是长着绿色叶子的两棵矮树;围墙是用各种各样的树木围成的;游泳池像船一样,中间略宽、两头略窄。最有意思的是教室,那是由六辆废弃电车改装成的,好像并非学生学习的场所,而是载着孩子们快乐旅行的列车。
巴学园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与众不同。让你感到这哪里是学校,分明就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巴学园的午餐是轻松愉快的。饭肴被赋予“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这诗一样好听的名字,每个人的饭盒里一定要有这两种东西,以达到膳食的均衡,避免偏食。吃饭前,先唱一首校长自己创作的歌曲《饭前之歌》:“好——好——嚼啊”,再开始向“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进攻。边吃饭,边听一个孩子当众讲故事,在轻松品尝美味的同时,快乐地享用精神大餐。饭后,还可以爬到盘坐在礼堂正中央的校长先生的身上,与校长聊天、玩耍。
巴学园的课堂是别出心裁的。学生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自学。遇见不懂的问题,可以到老师那里请教,也可以请老师到自己的位子上来,老师会耐心地讲解,一直到孩子们弄懂为止。如果每个人上午就把一天的学习计划都完成了,下午就可以集体出去散步,并在散步中学习历史、地理和自然。
巴学园的活动是多姿多彩的。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在学校附近的墓地里扮“妖怪”、捉“妖怪”、试胆量,向当地农民学习种庄稼,举办富有学校特色的运动会,开演出会、茶话会,练习演戏,到大溪谷里做饭野炊,去温泉旅行……
巴学园的校长更是可敬可爱的。小林宗作——这位挚爱儿童、挚爱教育,并对儿童教育有着独到见解的校长,用自己的心血、热情和理想创立了巴学园,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他尊重儿童。第一次见到小豆豆,他能够饶有兴致地倾听6岁的小豆豆说4个小时的话而没有一丝厌倦。学生犯了错误,他会耐心地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即便孩子们说的是借口,他也会认真地听下去……他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在全部细节之中。
他了解儿童。他深深地知道孩子们所喜爱的到底是什么。上音乐课时,他发给每个学生一支粉笔,让孩子们尽情地在礼堂的地板上画音符,还可以捎带着画飞机、娃娃等,使孩子们充分享受涂写的快乐,之后再让孩子们齐心协力把地板擦干净,使孩子们知道“如果乱写乱画,要把它们收拾干净,非常不容易”。因而巴学园的小学生从来不会在别人家的围墙上或者大路上涂鸦。在巴学园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专用的树,爬树的时候只爬这一棵。为了满足孩子们想知道电车是怎么开到学校里的好奇心,他允许孩子们晚饭后从家里带上毛毯和睡衣到学校里等待观看电车的到来。
他理解儿童。他从不用成人的思维来干涉孩子们的世界。当他看到小豆豆为找到掉进厕所里的钱包而把粪坑里的东西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时,他没有嫌恶与阻止,也不去帮忙,只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这让淘气的小豆豆在劳作中着实吃尽了苦头,从而开始矫正自己“上完厕所总爱低头往粪坑里看一看”的毛病。当他知悉小豆豆上当受骗购买了“健康树皮”,并让周围所有的人都去咬树皮试健康时,他并不揭穿“骗局”,而是为小豆豆的心地善良感到由衷的欣慰。他要求家长每天给孩子穿最差的衣服来学校,这样孩子们就不必因为担心弄脏弄破了衣服会挨家长的训斥而不能轻松自在地尽兴玩耍了。
他关心爱护每一个儿童。特别是对身体有残疾的孩子更是格外细心呵护。为了去掉这些孩子的自卑心理,他尽了种种努力——让大家都不穿泳衣,一起到池子里游泳,以此来启示孩子们“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开运动会时,他特意设计了“钻鲤鱼比赛”“钻梯子比赛”和“台阶接力赛”等,让患有侏儒症的孩子高桥包揽了所有比赛项目的冠军,赢得了全体同学的羡慕,从而令高桥增添了自信。
他深谙教育的真谛。他认为,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教育者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日子里,小林先生不断地对她说着这句话,从而让小豆豆的心中也怀有了“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就是这句话,让小豆豆一辈子都倍受鼓舞。“你绝对能做到!”这是他对身材矮小且永远长不高的高桥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高桥的一生。“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大得多。”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希望孩子们尽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性格。他感慨“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他将韵律学普及到日本。他担心“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于是,他亲自教孩子们学习韵律操,为孩子们弹奏钢琴,使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灵都能理解节奏,精神和肉体达到和谐,从而唤醒想象力,促进创造力。
在巴学园里,孩子们的心灵得以滋养,精神得到洗礼,身体获得健康成长,正如巴学园的“巴”,是用两个一黑一白的巴形图案组成的徽记,表达了校长小林宗作的心愿——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小豆豆从一个被以前的学校当成“麻烦学生”而不得不退学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最具有巴学园的特点的学生——有爱心又优秀的好孩子,长大后成为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那个总是在运动会上拿第一名的、永远长不高的高桥,多年后以其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在某公司担任“协调工作”的重要职位;上课时不是一直待在酒精灯、烧瓶、试管旁,就是在自己的座位上读着很难的科学书或物理书的阿泰,最终成为日本有代表性的物理学家……
巴学园——教育的理想王国,它引发我一次次去思考:孩子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