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也谈“心术”
提到“心术”这个词,就自然会想起“心术不正”“心术不端”“心术诡异”等词语,这些词语似乎统统都含有贬义的成分。故刚刚拿到当红作家六六的新作《心术》,看到是写医界的事情,就在猜想这位被誉为“社会话题女王”的作家一定又在用她社会学家的眼,文学家的笔,大力揭露医界“心术不端”的黑幕。直至读罢全书,方对“心术”的理解转变了角度,也开始对医生“另眼相看”。
厚厚一本书,洋洋洒洒近20万字,在我头脑中最终只化成“大医精诚”四个字。书中那位德高望重的脑外科主任语重心长的话语,仿佛一缕春风吹拂在我耳边:“一个预备成为医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心,然后才去训练他的仁术。心术不正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这句话是对“大医精诚”最好的解释吧?
合上书卷,多年来形成的职业病又犯了,由医生这一职业的特点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其实,教师这一职业,又何尝不需要这两样东西?不记得是谁说过,无论各个时代各位教育家对教育教学的看法有多么的不同,有一点是所有人都能达成共识的,那就是作为一名好教师的首要条件既不是才识,也不是技能,而是具备一颗热爱学生的仁心。
仁者爱人,这应该是医生、教师最高的职业要素。
《心术》中,二师兄孙思邈有一段饱含激情的话语,看似在为自己争辩、解释,实际上却道出了医生这一职业的真谛。他说,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你能够看好病人的疾病,这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技工,和修鞋匠、卖馒头发糕的师傅没任何区别;第二重境界叫人文关怀,你不仅看好病人的病,你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样;第三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从这一点上来说,教师与医生的职业何其相似。当今社会,知识获取的途径很多很多,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一个称职的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帮助学生精神成长的指引者。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的心里只有“学习、考试、分数”这三个概念,那么,无论你教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掌握了多少知识,充其量你也只能是一个匠人,一个仅凭技术吃饭的教书匠。只有当你真正地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对学生的人性关怀放在首位的时候,你才能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一个名副其实的“灵魂工程师”。
一个“灵魂工程师”,会注重给学生以心灵上的滋养——引领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生活是快乐的,成长是快乐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的态度、自信的态度、负责的态度、感恩的态度——态度远比知识更重要;指导学生成为自己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每一个人,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都能够保持生命的尊严,追求生命的质量。
一个不幸的人,对社会是一种威胁,进而会对社会形成危害。教师的使命,应该是让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生命成长、精神成长为代价,千辛万苦地培养出身体羸弱的病夫、知识渊博的怪兽和身怀绝技的疯子。记得姜戎在《狼图腾》一书中有一段特别精彩的议论,他说狼失去了狼性也成为不了人,而人失去了人性就会变成“狼”。
前些天一位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事,令我纠结了好多天。有一位数学老师闻听班内一名学生家长请语文老师吃了顿饭,而忽略了邀请身为数学老师的她,心头非常不快,从此以后在她的数学课上,这位老师再没有正眼看过这个孩子一次,也没有提问过他一回。孩子不解其故,只是感到老师“不待见”他,由此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人也变得越来越孤僻。多么可怕的老师!多么可怜的孩子!我开始担忧:如此这般人格不健全的老师怎能培养出人格完善的学生?
小说的主人公——年轻的医生郑艾平曾经针对科主任的“心术论”私下里阐发过这样的感慨:“作为医生,仁心固然重要,但仁心大于仁术,怕也不会是好医生……一个医生,也许抽烟喝酒好色贪财,但他有着30年以上的医龄,医术出众,无人能及,治愈率达到99%,另一个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是未来医坛的后起之秀,但治愈率只有20%,你作为患者会选谁?如果你有勇气选择我,我真的感谢你的八辈祖宗有这样的勇气。”
读到这一段文字,我不禁哑然失笑。看来,这位从医不足5年的年轻医生的确还没有深刻领悟到老主任的心,还没有搞清楚“心”与“术”的关系!心、术,心、术,一样都不能少,它们是医生的双翼!没有“心”,何来“术”?就像老主任给面对困难意志消沉的科内大夫们打的那剂强心针:“你如果不是一个怀有梦想的人,你如果不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如果你当初选择医生是冲着高收入、高地位来的,你很自然就会在这个过程中被自然选择出去。我的很多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技术可能是一流的,他们的智商可能是卓越的,可是,他们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东西,他们会半路逃走……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才会在我们这里经历各种打击磨难而无怨无悔……”
反复阅读、细心揣摩,这段文字好似空谷足音,响彻不绝。是呀!是什么成就了那些名医?是什么让他们面对沉重的压力而不改悬壶济世的理想?是什么让他们在复杂的病灶面前悉心研究而练就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恐怕唯有“仁心”二字。“无德不成医”,“仁心”当是“仁术”的基础与前提吧!
教师更是以德育德、以爱育爱、以身立教的职业。影响学生最深远的永远是教师的心灵,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崇高的职业境界,是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博大而深沉的爱心。只有教师的心灵丰富而又深刻,才能培育出健康快乐的学生。
当然,为师也好,从医也罢,只有“仁心”是远远不够的。有“心”无“术”,只能成为一名“庸医”“庸师”。应该说,教师和医生,都是一项最需要仁爱与智慧的职业。
教师的智慧,直接体现在教师的学术水准上。作家夏雨在小说《惩罚》中将教师归为四种类型:一种是无学无术的,一种是无学有术的,一种是有学无术的,还有一种是有学有术的。现当今,无学有术的和有学无术的教师居多,而真正既有学又有术的教师则凤毛麟角。
常常有一些语文老师问我,为什么有不少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不愿意上语文课?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扪心自问与深刻思考:是“语文”没有魅力吗?不是的!归根究底,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魅力不足——鸡零狗碎的分析、无休无止的提问、单调乏味的讲解、毫无意义的傻读、机械重复的练习,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戕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这一本应充满无限乐趣的学科成为一条风干的丝瓜,失去了生命的光泽与活力。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她拥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学素养、幽默生动的语言表达、因势利导的教育机智、灵活睿智的教学艺术,她怎能不给学生创造出一个丰富灵动的课堂?怎能不带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怎能不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如沐春风欲罢不能?怎能不让学生喜欢语文课,进而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语文?
没有深而广的知识储备,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而有了丰富的知识可能成为一名学者,但未必就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只有“有学有术”“学艺双馨”的教师才能立足于今天的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师者,何以“传道、授业、解惑”?“心术”也!仁心、学术,当是教师最高的职业禀赋。
六六在小说的题记中写道:“这世界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FAITH(信),HOPE(望),LOVE(爱)。我认为,我能看到的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非也!除了医院,还有学校,除了医生,还有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