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影像:电影与跨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原型事件中的叙事差异

新版本的导演列纳特·达夫列齐亚罗夫在采访中多次声明:“这版和老版不同,是一部全新的作品。”然而,很多观众会质疑这一说法,因为在叙事结构和方式上它们都过于相似。为了表述的方便,在进行叙事文本和视听讨论之前,先简单描述一下故事情节。《静悄悄》是一个发生在苏德战争期间的故事。偏僻的171会让站迎来了一群活泼可爱、个性鲜明的女兵,准尉瓦斯科夫负责领导她们。忽然有一天,二班班长丽达在树林中意外发现了两个神秘的德国空降兵。得到消息的准尉,在经过短时间的讨论后,便带领5位女兵进入树林意欲追踪并捕获那两个德国兵。然而事实与想象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准尉和姑娘们大大低估了敌军的人数和环境本身的艰险。在接近敌人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处境的艰难:一共有16名德国特种兵出现在了他们望远镜的镜头里。然而,在力量异常悬殊的情况下,5位姑娘在准尉的率领下,最终还是成功地阻止了德军意欲摧毁苏联铁路运输系统的计划。只是姑娘们鲜花般的生命,全部消逝在了美丽的白桦林。

两个版本的电影都采取了在线性叙事过程中插入几位女兵之前的幸福生活或者悲惨境遇,与文字小说相比这当然是电影蒙太奇所擅长的技巧。但是在叙事的侧重点上,两个版本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老版本几乎用了一半的时间来描写171会让站的生活以及女兵们的过往生活,而新版本则在影片开始不久便匆匆让准尉带着女兵们进入了战备状态。可以说,老版本更加专注于对战争中女性人物的刻画,而新版本则更加适应现代人的观影需求。这一点,从影片的时长上也可窥见一斑:老版本约三个小时,而新版本则只有两个小时。殊不知,战争的残酷性绝不只是发生在战场之上,更多的时候是发生在战场之外。所以,老版本关注女兵在战场之外的生活以及171会让站那些失去男人的普通女人们的生活状态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在小说中,瓦西里耶夫已经给出了充分的理由,因为他同样花了一半的篇幅构建了女兵们所驻扎的小村庄的日常生活景观:在这里,准尉会给她们搭建洗澡房、厕所,她们在洗澡房里开怀大笑,她们穿着漂亮的内衣唱歌、跳舞,她们会为唯一的成年健壮男性准尉同志争风吃醋,失去丈夫的宝琳娜会一天过上三次生日、一个月开好几次舞会,诸如此类。2005年的电视剧版本也是几乎把一半的时间放在了丛林作战之前。毕竟,有和谐衬托的残酷才更加令人痛彻心扉。

小说的原型来自一个真实事件,但是瓦西里耶夫妙笔一转,把事件中的几位男兵换成了小说中的几位女兵。之所以女性成为战争的主角时便会出现道德的审判,是因为“一个士兵在战争中牺牲——这不管看上去多么令人难受,多么悲痛,但毕竟是意料中的事,是严酷的战争中必然发生的事情。然而,一个年轻的姑娘倒毙在敌人的子弹下,这却是令人发指的违反常理的悲剧,它会引起人们特别强烈的悲痛,因为这些姑娘本是为了爱情和繁衍后代而来到人间的”。[47]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当中,确实从来没有过如此众多的女性参加战争,“我们对于战争的印象以及我们对战争的全部概念,都跟男人有关”,然而,“在卫国战争中,全世界都看到了大批妇女保卫祖国的卓越表现” 。女人的生活原本就应该与战争无关,“她们原本就不属于战场。她们是未来的母亲”,她们的唯一职责是“繁衍俄罗斯的生命”,“而不是跑到敌人的枪口下送死”。[48]然而,当这些女性必须参与战争的时候,一种悲壮便油然而生。所以,当新版本舍弃了对前半程“平静生活”的铺陈描述后,后半程的对抗即使再激烈也很难上升到“悲剧”的层面。在这一点上,原小说、老版本及电视剧版都是值得肯定的。瓦西里耶夫从道德层面对战争行为提出了深刻拷问,坚定了对善良、人性以及精神的信念。故事中的主人公要对法西斯分子进行决绝的对抗,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一事件进行高度意识形态化的阐释。小说更多的是关注战争中的普通人,特别是普通女性的悲剧命运。所以,故事本身也没有过多离奇情节的设计与编织。人的存在状态,成了最核心的要点。而战争中女人的生存状态,则成了拷问道德良知的突破口。

另外,在叙事的设计上,“作者并没有追随当时的主流的战争题材作品的共同趋势——所谓展现‘司令部真实’的宏观视野,而是将视线转向了前沿阵地后方的偏僻森林里”。[49]可以说,俄罗斯的森林覆盖率是全球最高的,莫斯科更是被誉为“森林中的首都”。森林与俄罗斯人的生活和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森林在俄罗斯不仅仅是生态层面的自然存在物,还是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与俄罗斯民族性格与精神有着深刻的联系。可以说,俄罗斯的森林在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俄罗斯文学巨匠的笔下充满了灵性。正如在电影中,德国人的罪恶在深远而神秘的俄罗斯森林中无处可逃,它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吞噬一切与美好相背离的东西。俄罗斯的森林或对于“森林意象”的阐释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在此就不再赘述。

当然,对于森林的影像表达在新版本里的表现是非常凸显的。第一个航拍运动镜头便全景式地展示了俄罗斯的广袤与辽阔,加上3D技术的包装在视觉呈现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从视听的角度来讲,两个版本最凸显的一个区别就是色彩运用的差异。在视觉造型艺术创作过程中,色彩的运用并不只是对客观实在物本身色彩的还原,还是艺术家审美活动的结果,是从审美造型、象征表意、情绪传达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之后的创造性运用。在绘画领域里,色彩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著名印象派画家塞尚把它提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如他所言:“色彩是伟大的本质的东西,是诸观念的肉身化,理性里的各本质。”如此看来,色彩本身即具有表意功能,它是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元素。可以说,在电影中对色彩的创造性运用是丰富而多彩的。典型如,《红色沙漠》《辛德勒的名单》《红高粱》《英雄》《蓝》《白》《红》等。在这些电影中,色彩赋予事物以特殊含义,甚至承担了叙事的功能。在1972年版的电影《静悄悄》中,导演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夫茨基充分地挖掘了色彩的潜在功能,并且进行了充分而准确的运用,这也成了该版本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

影片打破了小说原有的叙事结构,设计了“美丽的梦境”这一独特的审美意境,用时空交错的形式,把正在发生的战争与战争发生之前的回忆进行了区分;并且通过色彩对比凸显它的理想主义价值,从而从侧面批判了战争的残酷性及其反人类特征。战争时期一律采用黑白色,而人物的回忆部分则用彩色表现。另外,在电影的开始与结尾,创作者还加上了战后和平年代的场景,此时的画面色彩饱满而鲜艳。在战争来临之前,年轻的女兵们都有着充满诗意的生活,正在进行的爱情使得她们的生活色彩斑斓。然而,德国法西斯发动了令人发指的残酷战争,一切美好戛然而止。青春岁月中那沸腾的情感,在战火中烟消云散,转而面向残酷的战争现实。面对战争,她们从柔弱美丽的姑娘转换成了坚毅勇敢的士兵。色彩,从她们的生活中撤退;黑暗,从天空中弥漫开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似乎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诸多视觉元素里张艺谋会认为“色彩是第一性”的了;因为,它“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因为,“所有的色彩都被用于指示情感状态——温和、冰冷、快乐、忧郁”。[50]当战争已经远去,人们的生活再次归于平静之际,生活再次充满色彩,且这种色彩是如此的饱满而鲜亮。毕竟,此刻的和平,是用牺牲了的士兵们的鲜血换来的,它是如此的弥足珍贵!在电影中,由色彩建构的“暖性”,虽然只是一种精神旨意,却足以让人们从侧面体会战争的残酷性。可以说,在色彩的运用上,老版本很好地发挥了电影叙事手法的典型特性。

文化工业时代,艺术创作有其固有的标准和程序。在数字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电影在技术层面的创新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以3D形式呈现影片也成了新版本《静悄悄》的最终选择。毫无疑问,这个版本的画面质量是更加优秀的,色彩的饱和度更加完善。这样的体验可以说是超验性的,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具备的。艺术创作形式当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而变化,这一点无可厚非。只是,此种创作上的简单模仿必然导致艺术个性的消解与淡化,从而导致阿多诺所担心的艺术世界中那种自成体系的“严格的自律性”将失去与现实世界进行对抗的可能性。

[47][苏]斯·阿列克茜叶维契.战争中没有女性[M].吕宁思,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85:5.

[48][苏]鲍里斯·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创作过程[J].潘桂珍,译.苏联文学,1981(3):141-142.

[49]董晓.理想主义:激励与灼伤——苏联文学七十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69.

[50][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波德里亚:一个批判性读本[M].陈维振,陈明达,王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