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让法门寺文化大放异彩
韩金科
《万世法门》第一次出版在法门寺唐代地宫面世十周年之际,十三年来一印再印、一版再版,可见其影响之广泛。今天,又再版发行,作为法门寺人,确是激动不已,三十年间的景象又浮现眼前。
法门寺是中华民族的佛教圣地,而经千年之后那辉煌的历史已湮没无闻,到近代十分苍凉,只是十多亩的小院、两座大殿拥戴着一座宝塔,塔还向西南倾斜着。三十年前人们入寺,多半围塔转转,看看明代宋巧姣告状的跪石,听听当地老百姓讲讲寺西邻前秦女诗人苏蕙织锦回文璇玑图的故事就走了。只有好看历史的人望着宝塔四面“真身宝塔”“浮屠耀日”“美阳重镇”“舍利飞霞”的石匾,在那里久久思索。人们不会想到这里曾经发生过惊天动地的事,不曾想到塔下会有一个大唐王朝的地宫和佛教的大千世界。1981年法门寺真身宝塔的坍塌、人民政府对残塔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呼吁、扶风县对重修法门寺塔的坚持、宝鸡市的支持和陕西省的决定,使得尘封了1113年的法门寺辉煌历史、大唐王朝地宫及其所积淀的法门寺文化重见天日,不二于世。
在这震惊世界的发现之后,人民政府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弘建寺宇,修建法门寺博物馆,于1988年11月9日对外开放,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到1997年十年间,海内外佛教佛学界、社会科学界在此开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但是,法门寺文化只是学术活动,只在社会科学界和佛教佛学界举办,没有形成广泛持久的社会效应。当商成勇、岳南先生《万世法门》初版之时,我十分激动。这部纪实文学向海内外佛学界举办、知识界,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真实地展现了法门寺——这座中华民族伟大而辉煌的历史宝库。佛典明载,公元前272年,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向世界散施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以弘扬佛法,中国得其十九而法门寺居第五为佛祖指骨真身,遂建塔成寺名阿育王寺。八百年以后,雄踞中国北方的元魏王朝肇启塔基,继得佛祖真身,遂开王朝供养舍利以弘扬佛法之先河,这里从此名声大振,成为华夏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百多年后,唐高祖李渊诏命改阿育王寺为法门寺;太宗李世民敕命供养舍利;高宗、武后尊奉为护国真身舍利,建大圣真身宝塔,宏建地宫,御令广度僧尼,御驾迎奉,以身侍佛;中宗帝后下发入塔,法门寺以瑰琳宫二十四院之制为皇家寺院;前后八位皇帝,七次开塔迎送舍利入长安、洛阳皇宫供养,长达二百九十年之久。其间唐皇室供奉佛祖真身之海内外奇珍异宝,云集法门寺地宫,最后结集为大唐佛教密宗舍利供养曼荼罗世界。咸通十五年(874年)唐僖宗一道御令,法门寺地宫封闭,佛指舍利及其众多的供养用具被埋入地下,1113年不被人知。其间,明隆庆三年(1569年),唐塔倒毁,万历七年(1579年)至三十七年(1609年)间修成十三级八棱砖塔,唐地宫不曾扰动,只是这里发生的一桩公案被后人编为戏曲《法门寺》,而入各种剧种流传于世。
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塔坍塌,仅余一半巍然屹立,一时成为奇观。从1984年起,政府就着手保护,修复新塔,在清理塔基时,于1987年4月3日发现地宫,四枚佛指舍利和数千件唐皇室供佛珍宝依《物帐》碑所示的先后出土,光彩夺目,不二于世。佛教世界数千年向往的、举世仅存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每一件可以写一本书的数千件唐皇室奇珍异宝,集汉地密宗之精要的佛舍利供养曼荼罗,等等,使这里因“佛骨旋风”掀动的“法门寺热”越洋过海,遍及宇内。
历史和现实交会时所闪现的火花,似乎给予我们当头棒喝:必须把文物变成文化,把文化变成社会效应;不然,我们这一群守护者就可能糟蹋了法门寺这座宝库,而变为千古罪人!基于这样的责任感,我们高筑起历史文化的舞台,从1990年9月9日起,相继举办法门寺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法门寺佛教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法门寺文学笔会、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法门寺秘色瓷国际学术讨论会。为了1994年法门寺唐密舍利供养曼荼罗的发现,我们在北京和法门寺召开了同样的学术讨论会,在法门寺文物陈列、法门寺大唐茶文化陈列的基础上,又推出法门寺唐密曼荼罗文化陈列,并展开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交流,借此把法门寺文化和法门寺文化研究推向世界。这样就可以向历史做一个交代,为后世负责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成果并不圆满,还没有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法门寺。所以,我们企盼着纪实文学和电影、电视剧能将笔锋和镜头转向法门寺,走进这座千年幽闭的地宫。
机遇终于到来!1993年初春,在我们开完法门寺文学笔会之后,商成勇——一个执着的青年学者不远千里,带着多次往返于北京与法门寺间的风尘,走进法门寺博物馆。从陕西周文化发祥地的各处名胜古迹,一直到相关当事人的每件事、每个细节,他都做过查访。我十分振奋,拉着他的手走进地下玄宫。让纪实文学之笔拉开那历史尘封的一道道帷幕,让这座伟大辉煌的历史宝库在海内外人民心目中大放异彩,让沉默的历史遗迹变成生动的电影、电视剧,走出地宫,走出国门,走进异域,走进千家万户——这是我的梦想,一个美妙的梦想!在离开之前,他写了一章给我,我看到成功的希望,欣喜至极,情不自禁地吟起赵朴初大居士《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心光常注近及远,事业毋忘后现今!”1995年盛夏,我在北京又见到岳南先生,他的《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两书是以定陵和秦始皇兵马俑坑为题材,可谓熔历史、文化与文学于一炉。他俩携手合作,终于推出了这部大作——《万世法门》。在这部作品里,作者所具有的深厚史学功底和文学才华显露无遗。其整体的广度、深度以及在文学艺术上的独到美妙之处,确实令人惊叹。如果说这是近年来以法门寺为题材的最优秀著作,应是不过分的。
当然,如果只是如此,这部作品远不能令我激动许久,引起我心灵震撼和亢奋之情。更重要的是,作者透过历史事件的精彩描述,让人们仿佛置身其境,迸射出民族的向心力和人性的光辉,这种高贵的精神力量,便是中华民族在苦难与烽火中蜿蜒前行的最大支柱。假如没有这样有力的支柱,民族的文明大厦将坍塌无疑,民族的文化将根绝于后世——或许,这便是《万世法门》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根本要旨,以及我为之激动亢奋的真正原因。在此,我愿意将这部作品推荐给亲爱的读者,同时欢迎一切关心法门寺文化的海内外知己,亲莅法门寺博物馆游览、考察、研究。请相信,那与关中黄土一样朴实无华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会给您送上一份浓厚的温情,殷勤相待。
读完《万世法门》一书,勾起我万千思绪。法门寺的脚下是一个诗与梦的世界。这里是古老的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三千多年前,古公亶父率领周民族部落,经过长途辗转跋涉,定居于岐山之阳,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文王强国,武王灭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们在这片肥水沃野上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文学艺术是“悬浮于空中”的精神产物,与作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宗教、人伦道德更为关系密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法门寺,历朝各代都有名篇佳作出现。《诗经》中的《风》《雅》《颂》,有许多就是吟秦声、颂周室的,“周原,堇荼如饴”成为历史画面的真实写照;东晋才女苏若兰在一方丝手帕上绣织841个字,纵横反复读皆成诗章,今人已破读出近万首,其构思之奇特、感情之缠绵,堪称回文诗之最;一代文豪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唱,道出了谏迎佛骨的重大历史悲剧;明代戏曲《法门寺》被改编成十多种地方戏,流传二百多年经久不衰;还有众多的佛诗、禅诗、风物诗等大量的民间文学创作。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组成部分。
发展和繁荣法门寺的文学创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和艺术氛围。这里是周秦文化的源头,又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这里是“关中塔庙始祖”,又是佛教朝拜的中心;这里的珍贵文物既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又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在当今中国,这里的历史文化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别处无法替代。在这里,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绚丽相衬映,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相汇合,儒学与佛学相交融,皇室生活与乡土生活相比翼。中国人与外国人、国家元首与普通百姓、学者与大亨、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都可以翩然而至,优游其中;爵士摇滚乐与软悠悠的拜佛曲,都可以回荡在蓝天之下、黄土之上。
我们热切地冀盼着,在这个诗与梦的世界里,诞生出史诗般的皇皇巨著。
1994年11月,我随文化代表团到台湾进行两岸文物与博物馆事业展望与交流,深切体会到台湾同胞对法门寺深厚的感情。这是很大的动力,激励着我们这些历史宝库的守护者发奋进取,弘扬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团结炎黄子孙,促进现代文明与世界和平。《万世法门》为这座法门寺历史宝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它将是法门寺文化的进一步展示,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学者参加这一行列,并且怀着殷切的希望,敬邀台湾同胞光临法门寺!
《万世法门》一版之后第二年11月,法门寺迎来开放十周年的历史节庆,法门寺举行了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纪念、地宫唐密曼荼罗开光、澄观法师退居暨净一法师升方丈座庆典;法门寺博物馆在西安人民大厦举办首届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万人云集,佛祖之国印度、尼泊尔驻华大使等中外专家学者五百人出席,大会向社会正式推出了“法门学”,甚是壮观。年底,法门寺博物馆归省上直管,法门寺文化建设力度加快,2001年11月,3600平方米的法门寺文化文物陈列完成;2002年2月23日到3月31日,台湾同胞迎请法门寺佛指舍利入台供奉瞻礼,“佛手牵两岸,雷音震五洲”,法门寺文化又一次让世界刮目相看。法门寺圣地文化建设步伐加快,请看——2003年完成了3000亩的规划设计;2004年第三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2005年法门寺佛指舍利入韩国供奉瞻礼;2006年保护法门寺的历史功臣朱子桥文化业绩座谈会召开、纪念馆开放;2007年法门寺圣地区域建设开工。2009年5月9日,十万之众云集法门寺,举行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这是大唐王朝诏命法门寺地宫封门1135年、明代建塔400年、朱子桥修塔70年的历史总结和盛大庆典。在这如来家业的荷担之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庄严辉煌的日子,世界仅存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被安奉在法门寺新落成的世界最高佛塔——合十舍利塔中。塔高148米,为佛家双手合十,汲取历史和当代人文精髓,融合我国与世界著名建筑创意,象征着和平和谐与吉祥如意,凝聚着佛教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佛教信众及人类的美好愿望,释放着历史文化的巨大能量与灿烂魅力。人们看到,塔下的平原,曾经是周朝的发祥地,中华文明在这里发源。两千年前,佛指舍利到了这块宝地,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千年前,经过大唐盛世的多次供养,佛指舍利与大唐供佛珍宝、佛法的大千世界藏而不露。现在的新千年、新世纪,佛指舍利再现人间,在合十塔里光照寰宇,这就是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由此展开,法门寺将建设成为集历史文化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由佛法僧三区组成,融合中国和世界佛教历史、人物、教义、教理、文化、艺术、建筑、景观等等为一体的佛教圣地文化区、世界级佛文化交流平台和旅游览胜的重要目的地;将使前来瞻礼和观光的人们,都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获得身心的愉悦,祈福美好的愿望,从而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如今的法门寺是海内外瞻礼朝拜的圣地、文化交流的胜地和旅游观览的胜地。自出版以来,《万世法门》见证了这大唐盛世“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再版之后,《万世法门》将推动新世纪、新千年法门寺文化大放异彩!
2011年5月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