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原子量与精确性成正比的第一个例子(顺磁性)
让我试着通过几个例子来阐明这个道理吧,以下是从数千个例子中任意挑选出来的,也许对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最好的例子。初学者首先要明白“物体的状态”这个概念,这是现代物理和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就像生物学中的生物是由细胞组成,天文学中的牛顿定律,以及数学中的整数是1、2、3、4、5,等等。我并不期待一个初学者能从接下来几页中充分理解这门学科,这个与路德维希·玻耳兹曼[4]和威拉德·吉布斯[5]等光辉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学科,在教科书中称之为“统计热力学”。
如果在一个椭圆形的石英管里注入氧气,并且把它放进磁场,你就会发现气体被磁化了[6]。这是因为氧气分子就是小磁体,所以会倾向于平行于磁场,像指南针一样。但你不可以认为所有的氧气分子都变得平行于磁场了,因为如果你把场强加倍,氧气的磁化强度也随之加倍。氧气的磁化强度随着场强成正比例变化。
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单纯统计学定律的例子。磁场的方向持续受到原子热运动的抵消,因为热运动是没有固定方向的。这种相互斗争的结果,使得磁偶极子轴(氧分子小磁体的南北极轴)同方向间的夹角是锐角的概率略微超过是钝角的情况。尽管正如前文所说,单个原子总是无休止地改变方向,然而由于它们数量巨大,所以从大体上来看,它们会产生沿磁场方向排列的趋势,同时这种趋势与场强成正比。这种突破性的解释是由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7]做出的。可以由以下方式检验。如果我们观察到的这种弱磁化现象真的是上述两种运动中和的结果,(也就是说,磁场的目的是让所有分子都按它的方向排列,而热运动则是随机取向)那么想要通过削弱热运动来增强磁化强度就是可能的。换言之,通过降低温度,而不是加强磁场,我们便可以增强磁化强度。
图1 顺磁性
此规律已由实验证实:物体的磁化强度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与“居里定律[8]”定量相符。现代的实验设备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把热运动降低到我们难以想象的地步,从而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地观察磁场的取向特征。实验证明,即便不是全部,至少也有很大一部分“完全磁化”。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把场强加倍,磁化强度也不会随之加倍,而是增加的量越来越少,越来越接近于“饱和”。这种预期也在实验中被定量证实了。
不过,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以上实验结果受分子数量的影响,如果分子数量不够多,那么磁化现象就是不稳定的,变为无休止的不规则波动。当然这就是热运动与磁场之间相互作用制衡的有力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