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关于《素书》,流传着一个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然后约他见面,数度为难他,认定“孺子可教”后传给他一卷书,告之“读此书则为王者师矣”。与他约定十三年后再会于济北的谷城山。这位老人就是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
从此,这本书改变了张良的命运,得到《素书》后的张良,用之智慧增长,成为知进退方圆、能运筹帷幄的谋略大师。他辅佐刘邦攻城略地,一举打下江山;并奉献无数安邦治国之策,为开创大汉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智慧的张良,让刘邦曾发出千古浩叹:“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也!”可见,张良辅佐刘邦开创了大汉基业,当然是建功立业的首辅之臣。更为难得的是,功成名就后的张良,并没汲汲于名利,而是选择急流勇退,从而保全了自己,安养一生,没有遭到像韩信、彭越等功臣那样被卸磨杀驴的下场,而这不能不说也是受了《素书》的影响。
张良在得到《素书》十三年后,如约来到济北谷城山下拜访恩师,但那位神秘老人已不知去向。为表达知遇之恩,张良从路边捡了一块黄石作为恩师的化身,把它供奉在家,早晚祭拜。《素书》作者黄石公一名,便由此而来,其真实姓名已无从知晓。
张良死后,《素书》失传。五百多年后的晋朝,有盗墓者发掘张良之墓,于玉枕中发现了《素书》,上有秘诫:“不许传于不神、不圣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其人而不传者,亦受其殃。”此后,《素书》广为流传。
《素书》并非洋洋巨著,原文共有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意蕴深刻,以给人全方位的启示。
作者黄石公生逢乱世,目睹各国纷争和世间万象,在隐居中旁观思考:上至国家大事,下到平凡人生;从为人处世的境界修养,到为政治国的谋略权变;从领导的用人之道,到人性的分析;从对大道的领悟,到修身齐家等,都尽收他的笔下,言简意赅。
《素书》一书的思想,以中国本土的道家思想为主,汇集儒、法、兵等各家智慧于一炉。全书把道、德作为修身、齐家、治国的根本,提出修德宗道的根本思想。由此衍生,对宇宙自然、治国大计、社会关系、修身齐家,对人性、社会、人生态度等都做出敏锐的洞察,充满深刻的哲理和高明的智慧,句句一针见血,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悟。因此,《素书》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中国谋略第一书”“智慧之禁果,成功之要典”。
本书采用《素书》的最权威原著,给读者提供最本真的原典。在为读者提供简明翻译的基础上,本书还博采众长,结合当下,做出我们合乎情理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解析。翻译与解析共同组成书中的解译部分,此是我们献给读者的重要内容。同时,针对其中的观点,我们还精选了一些历史事例,使读者加深理解。可以说,此书融历史性、哲理性、知识性和故事性于一体,使读者既能感受到《素书》的博大精深,又能结合当下社会和生活,在提升知识和思想厚度的同时,又启迪增长读者的智慧,提升工作、权变、生活和交际的能力,活出智慧而快乐的人生。
大道至简,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寓于最简单的事理中。《素书》本身言简意赅,而它告诉我们的也是这个道理。聪明的读者自有体会。
书后附录黄石公传、黄石公《素书》考、《四库全书·素书提要》、张良传及张商英小传等,以使读者有个较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