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财务分析

引 言

在学习了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后,我们了解了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以及财务管理部门的地位,现在我们需要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运用会计比率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获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市场表现能力分析四个部分。

获利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如何通过对产品定价、扩大销售量、控制成本和费用,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如何通过对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的有效管理,来避免坏账的出现和存货的滞销,以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的效率。

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在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方面表现如何,帮助企业提前了解其债务风险,控制债务水平,回避财务风险。

市场表现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在盈利水平、股利分配比例、股票市价高低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如何吸引投资者继续持有或投资本企业股票,树立企业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

第一单元 获利能力比率与营运能力比率

目 标

当你学完本单元,应该能够:

●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掌握获利能力比率的计算公式

● 理解获利能力比率的意义

● 理解营运能力比率的意义

下面我们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学习和分析有关的会计比率,了解和掌握会计比率值的大小所反映企业的现状,便于企业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比率应该与其相应的预算比率相比较,可能的话与行业标准相比较。每个行业所反映的会计比率往往有较大的差异,也可以与企业前期的会计比率相比较,这些比较都是有效的。但也应知道会计比率的用处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一工具。

一、获利能力比率

获利能力比率显示企业经营的效率如何,主要有两类:

◆ 与销售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 与投资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一)与销售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1.毛利率(gross profit ratio)

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100%

在制造企业里,销售成本包括已售产品使用的原材料、耗用的人工和间接费用等成本。毛利率既反映了企业生产业务的效率,也显示了产品定价政策的效益。

2.营业利润率(operating profit ratio)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100%

营业利润等于毛利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SG&A)。这个比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在减去已产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的成本后的获得能力。营业利润有时也称息税前利润(EBIT),但严格来说,两者并非完全一样,因为“息税前利润”所指的利息通常是一年以后偿还的贷款的利息,如长期贷款的利息。

请注意,生产与销售成本中并不包括利息。这是因为利息主要是反映企业资本结构的费用,而业务经理对此通常并无影响力。资本结构取决于业主投入权益的水平。然而,融资结构有一个方面是业务经理能施加影响的,这就是营运资本管理和使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方面。正因为如此,由于营运资本的变动而导致的利息费用,有时也包含于SG&A之中。但是,即使业务经理对投资于资产的金额有部分影响力,这些资产的基本融资结构仍取决于资本结构。而且,如果资本结构中不得不包含大量债务,业务经理影响利息费用水平的能力就会更小。

营业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最好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在不考虑非营业成本(如长期债务的利息费用)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将此比率与毛利率结合分析,就会明确企业获利能力变化的原因。

3.税前利润率(pre-tax profit ratio)

税前利润率=税前利润÷销售收入×100%

此比率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融资结构对获利能力的全面影响。它与营业利润率的区别仅在于增加了利息的影响,因此,综合分析这两项比率,资本结构对企业获得能力的影响也就一目了然。例如,你也许发现一家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持续良好而税前利润率却很差甚至不断恶化,这是因为企业使用了不合适的资本结构,相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其利息费用已明显过高。

4.净利润率(net profit ratio)

净利润率=税后利润÷销售收入×100%

此比率与税前利润率的差异仅是在分子里减去了税款费用,若把两个比率相比较,则能看出管理者使税负最小化的效率如何。但在这方面,留给管理者的余地是有限的。

(二)与投资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1.运用资本报酬率(return on capital employed)

运用资本报酬率=营业利润÷运用资本×100%

运用资本是指股东资金与长期负债之和,也可以用总资产减去流动负债表示。之所以用营业利润作分子,是因为长期负债也包括在运用资本之内,由此计算运用资本报酬率时,分子不可减除利息。

运用资本报酬率是衡量管理总效率的最重要比率,因为它把营业成果和资金运用总额结合到一起。当运用此公式计算时,便可避免因资本和融资结构不同而可能导致报酬率的不同。可对企业现有资源的运用效率进行全面评估,而无须理会这些资源的融资来源。此比率最适用于企业业绩的内部评估。

2.权益报酬率(return on equity)

权益报酬率=税后利润÷股东权益×100%

此比率亦称净资产报酬率(return on net assets ratio),反映了在考虑所有因素(包括举债经营因素)之后的股东投资总报酬率。举债经营(也称为财务杠杆)显示了优先股、债务资本与其他借款同股东权益之间的关系。权益报酬率揭示了权益投资者所能得到的收益,因此投资者对其甚感兴趣。对那些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企业,权益报酬率便是其评估业绩的最主要工具,而使此比率最优化,亦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

3.总资产报酬率(return on total assets)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100%

总资产等于固定资产加上流动资产,但有时要从中减去流动负债,仅以固定资产加营运资本表示。此时,总资产也称净资产(net assets),等于运用资金总额。

此比率可用于衡量企业经营的总效率,其中还包含了企业资本结构对增加获得能力的效益性。它也被用来衡量资产的使用效率。

4.长期资产周转率(long assets turnover)

长期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长期资产×100%

此比率反映了从销售角度看,长期资产(总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周转次数。

长期资产周转率可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来创造销售能力的效率。有时它也被归于业务比率一类,因为它显示了企业运用长期资产所创造的活动总量。该比率并非越大越好,因为若无盈利,活动量则毫无价值可言。如果把它与营业利润率相联系,可说明企业的总获利能力,即:

营业利润率×长期资产周转率=运用资本报酬率

上述等式定义了企业总获利能力的构成部分,其他获利能力比率由此而生。如果一个企业的总获利能力的确已在运用资本报酬率中得以充分体现,则其提高只能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 通过增加营业利润率,这只能靠降低成本和/或提高价格,即在方程式的成本/价格方面做文章。

◆ 通过提高长期资产周转率,这必须凭增加销量和/或减少资产投入,即在方程式的销量/投资方面想办法。

思考2.1

依照表2—1中的数据,计算所有相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表2—1 单位:千元

续前表

提示

获利能力比率见表2—2。

表2—2 单位:千元

毛利率维持在35%,说明生产业务与产品定价政策都没变。

营业利润率的上升,一个原因是对固定费用加强了控制,另一个原因是折旧增加的幅度较小。

净利润率在第二年下降了,反映了定期贷款有所增加。

运用资本报酬率大幅增加,显示了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方面的效率已大有提高,尤其是在第三年大量使用了银行透支。

权益报酬率揭示权益投资者的收益不断增加。

长期资产周转率反映出管理者有效地运用企业资源增加了销售。

二、营运能力比率

营运能力比率所反映的是管理者在运用企业资源方面的成就。

(一)存货期(inventory period)

存货期=(存货×会计期天数)÷销售成本

它有时也称为盘存天数(days inventory)或存货天数(days stock),反映了企业储存存货(以销售成本表示)的估计天数。或者,换言之,反映了存货通过销售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所需的天数。若要精确计算,则需使用平均存货量,以避免季节性因素导致歪曲的影响。

比较存货期与预算存货水平,可评估存货管理的质量,同时可帮助管理者对存货的流转能力有较清晰的了解。如果存货滞销,则这些存货的变现能力便会削弱,应与业务经理解决这一问题。

把存货期与行业标准相比较,若有重大差异,即与业务经理商榷。在制造企业里,存货水平通常与生产周期紧密相关,因此分析存货期时还要知道正常的生产周期。

把存货期与上个会计期的存货期相比较,如果前后两期有所差异,则应观察存货的三大类(即原材料、在产品和制成品)各自的存货期。由此,你可以做更好的分析并胸有成竹地与业务经理讨论。

(二)收账期(collection period)

收账期=应收账款×会计期天数÷销售收入

此比率也称应收账款天数(days debtors),反映了企业给予应收账款的估计信用时间,即反映了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部分的变现能力。更精确的计算应基于每月应收账款平均数和赊销(而非总销售)之上。

首先,比较收账期与企业政策实际给予顾客的信用期,你就能衡量企业在信用控制程序方面的效率,同时对应收账款的质量(变现能力)也有一个大概了解。其次,比较收账期与所处行业的标准交易条件,若有较大差异,即与业务经理共同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你应清楚本行业的正常交易条款,以免因为坚持一些行规以外的信用条件而失掉大量业务。最后,应把收账期与上期相应数字相比较。如果需要对收账期做进一步探讨,则须审查应收账款的详细账龄。

(三)付款期(payment period)

付款期=应付账款×会计期天数÷销售成本

此比率反映了供应商给予企业的信用期估计天数。它对季节性购货及销售成本中以现金支付的部分(如工资、费用等)没作调整处理。如果在购货(而非销售成本)的基础上计算,结果会相对精确得多。但若在各个会计期一致使用以销售成本为分母的比率,则从比较分析的角度看,仍能提供有用的数据。

犹如收账期的比较分析,首先要比较付款期和被允许的信用期,以确定是否已逾越信用期从而给企业的短期清偿能力增加了压力。其次与行业标准进行比较,看是否有延展付款期的余地。最后,应把付款期与前期的付款期相比较,以观察是否有所变化。由于付款时间可完全置于管理者控制下,所以应该有可能使付款期处于最优水平:从债权人处得到最佳的信用优惠,同时又能避免现金折扣和信誉等其他方面的损失。

思考2.2

根据思考2.1所提供的财务数据,计算营运能力比率。

提示

营运能力比率见表2—3。

表2—3

由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在过去的三年里,情况开始恶化,主要转折在于第二年和第三年。营业活动的增大和对存货与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力综合在一起,导致企业不得不增加营运资本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