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乐艺术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中国声乐艺术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声乐艺术史研究是中国文化艺术史的一门分支学科。巍巍神州,其史厚重若山川;泱泱华夏,其乐久远如江河;莽莽九派,其歌浩瀚似汪洋。中国声乐艺术,渊远博大,厚积深蕴。然而,穷其浩瀚如海的古代文献,未得一部关于声乐艺术史的专论专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反映古代声乐艺术活动、歌唱艺术形式及声乐审美观念的文字,大多分散于诸如经史、诗文、游记、随笔、散论、序跋、词乐、散曲以及戏曲论著之中。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音乐史研究的长足进展,为声乐史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世纪之交中国声乐艺术全面走向世界,中国声乐艺术史的研究愈发显得重要。

本书以历史时期为纵轴、以声乐载体为横轴,对中国声乐艺术进行了全视域的探源溯流,以期探索和总结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规律。研究声乐艺术史不能仅仅局限于声乐表演的领域,一定时期的声乐艺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时代精神、文化风尚密切相关,每一时代的声乐文化现象必须通过它的整体的历史背景才能获得充分的理解。通史的灵魂就在于“通”,不仅要贯通从古至今的声乐艺术现象和多姿多彩的声乐演唱体裁,还要汇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众多领域。声乐艺术史的研究无疑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多学科交叉的性质,史学、文学、社会学、文化学、艺术学、美学、音乐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传播学等等众多学科的专门知识和理论方法,都是中国声乐艺术史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学科伴侣与参照文献。仅就声乐领域而言,声乐史又涵盖了对民歌史、诗歌史、说唱艺术史、戏曲艺术史、艺术歌曲及歌剧艺术史等几条既相互平行又互相交错的潜在主线历史脉络的探究。

必须说明的是,本书对于古代声乐艺术史的时段划分,既没有简单地根据王朝兴替来界定,也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形态更迭来划分,而是选取中国古代文化史中最具典型特征的几个时代,立足于丰富而分散的古代文献,对于中国古代重大声乐文化现象和声乐艺术载体予以集中的探究和论述,以期读者在有限的篇幅中明晰地把握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的历史概貌。本书明确地将诗歌演唱艺术和文人声乐文化纳入了中国古代声乐艺术史的研究视域,并以较大的篇幅和清晰的脉络予以呈现和论述。比如,我们认为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的诗歌艺术的兴起,表明在先秦时期大众社会音乐生活受到了统治者的关注,民间歌唱艺术被赋予了应有的文化地位,标志着中国声乐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歌乐舞一体发展之后,开始了独立的文化身份的确认,奠定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声乐文化的基本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开创了中国声乐艺术所独有的诗歌一体的声乐文化载体,成为与汉乐府、唐歌诗、宋词曲、金元散曲、明清俗曲一脉相承、繁荣发展的先声。汉代乐府歌辞与文人琴歌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声乐艺术开始以独立的文化身份从歌乐舞综合艺术形式中分离出来。乐府歌辞和文人琴歌无疑是中国音乐史上自觉声乐创作的开端。乐府歌辞创作的繁荣,成为俗文化领域民间歌唱艺术日益雅化的见证。汉代琴歌的盛行,标志着中国文人文化领域声乐演唱艺术形式的成熟。宋代词曲创作与演唱的盛行,展现了古代文人声乐文化井喷式的繁荣,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古典艺术歌曲的成熟。

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了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一百年。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声乐艺术遵循自身的学科规律从起步日益走向繁荣。20世纪上半叶,伴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战乱的纷扰,中国声乐艺术历经了西学东渐的初创和紧扣时代脉搏的成长。经历新中国初期为新时代高歌的声乐艺术繁荣之后,“文革”时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极其特殊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无疑是中国当代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更加深刻的变革,进而带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大繁荣和中国声乐艺术的走向世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作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迅速崛起和国际影响大幅度提升的重要标志,无疑成为中国当代史上重大的节点性事件。因而将1978年至1992年、1992年至2008 年作为两个独立篇章。可以相信,随着中国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对于中国现当代声乐艺术史的划分完全可能形成新的依据,比如新中国建立至“文革”时期可以统称为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至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可以统称为改革开放时期,以宏观的史学眼光把“文革”看作新中国成长期的阵痛,把改革开放三十年看作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期的崛起。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研究中国声乐艺术历史,在掌握了大量的史实之后,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对史料进行实事求是、全面深入地分析,既要融会贯通,又要高屋建瓴,才能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声乐艺术的历史风貌。同时,本书既不对没有定论的问题武断地下结论,又不回避基于史实的一家之言。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既不主观论断,也不人云亦云,而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以严肃客观的态度进行探究。遇有歧义,则兼收数说,以供读者思考。

重大事件往往是历史的关节点,它们一个一个相连,构成民族声乐文化的脉络。本书结合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起伏变迁,力求完整地揭示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局,从而层次分明地展示中国声乐艺术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

一部通史无论篇幅多大,所能涵盖的内容总是有限的。中国声乐艺术事史万象,很难以简御繁地集结于一册。本书不想因求局部的面面俱到而牺牲整体详略取舍的科学合理,因而没有简单地将各个时期的声乐艺术种类及声乐艺术家逐一介绍,希望这样的取舍不致被误解为对某些声乐艺术形式及声乐艺术家的轻视。我们认为,那些没有进入本书的声乐文化现象及声乐艺术载体并非没有学术价值,而是需要由另外视角的专著予以研究。比如民间歌曲的专题研究、现当代戏曲史及现当代说唱艺术史等等。由于距离研究的时代太近甚至是置身其中,受到距离审视和资料收集的限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声乐艺术显然还有很多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为一部专门研究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历程的通史著作,本书以有限的篇幅再现中国声乐艺术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并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我国声乐艺术历史发展演变的概貌。因此,本书无疑能够为从事声乐艺术学习、声乐艺术表演、声乐艺术研究及声乐艺术创作的人们提供参考,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音乐院校和综合大学本科生声乐史论教学全面系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声乐研究生专题研究的工具书,同时可以作为广大声乐爱好者深入了解中国声乐文化的有益的读本。作为基础知识,本书对于从事史学、文学、艺术学、文化学、传播学等方面的工作者,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过五载寒暑艰辛劳作,本书就要付梓了。在撰著的过程中,著者经常与余笃刚教授交流,他给予了很多帮助和信心,并经他审校加工使拙著能予顺利出版。在此对余笃刚教授为中国声乐理论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由衷的敬意!本书的撰写广泛参考和吸收了音乐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此谨向有关的同行专家表示由衷的致谢!广西大学外语学院林秋明老师对于本书目录的英文翻译付出了创造性的辛勤劳动,在此谨表由衷的谢意!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所限,对某些具体问题的探析和见解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声乐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忠实记录者,千百年来的中国声乐艺术,写满了我们民族有形与无形的心灵密码,凝聚提纯成中华文化艺术的璀璨结晶,以本书有限的篇幅对这一复杂丰富的研究对象进行通盘梳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对中国声乐艺术历史的研究无疑将是国人长期的使命,尚待音乐史学界和声乐界同仁的共同努力。谨赘数语,以为前言,坦陈心得,以期引玉,但愿能为中国声乐理论研究和声乐文化建设做出绵薄的贡献。

张晓农
2012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