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一批为适应新世纪声乐艺术教育建设与发展的著述将陆续出版。这既显示了声乐艺术理论建设新的开拓,也是声乐学科理论不断发展的一个新的展示。
艺术新学科的建立,是学科艺术实践为它的基础理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千百年来,声乐艺术紧密地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人们在劳动号子里时而激越铿锵,时而沉稳呼啸;婴儿在摇篮曲的催眠声中时而舒坦恬静,时而安然酣睡;当恋人们需求传情表意时,那情歌就是最为委婉倾心的交流;而当你听到或参与到大众中引吭高歌时,感染你的是热血沸腾的震撼,在千万首民歌中体验心灵的抒怀,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华对祖国和民族的挚爱;你可以在“同一首歌”里感受歌海的澎湃,也可以在“激情广场”中参与歌喉的竞赛,我们无须取笑“追星族”的痴迷状态,那里蕴藏着太多的情感共鸣与内心宣泄;当卡拉OK进入千百万家庭,还有那千百万计的光盘、盒带成为声乐欣赏与自娱的消费商品——这一切,给我们带来思考:声乐不仅是人类杰出的艺术创造,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审美需要。
声乐艺术实践的深入必然激发理论的探究,它不仅是艺术理论的责任,更是人类审美意识与建设的追求。理论本就落后于实践,这就更需要声乐的理论建设,在异彩纷呈的声乐世界中梳理出客观的规律来。这不仅是一般发声的歌唱知识,它是审美哲学、审美文化学、审美生理学、审美心理学、审美形态学、审美表演学、审美教育学,乃至声乐美学与声乐史学——所有相关学科与不断的声乐实践的交叉融合,是责无旁贷的理论建设使命。
声乐新学科的建设之所以是创新的,是因为日益发展的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缜密细致的、由表及里的研究探索的广阔学术空间。不要轻视演唱一首歌的那么几分钟,它牵动的是一个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广泛社会领域,诸如创作表演领域、储存传播领域、鉴赏娱乐领域、教育研究领域等等。我们从声乐艺术本体和相关依存体的关系出发去构架声乐学科的创新体系。所谓本体,是指从狭义的歌唱范畴去构筑,诸如声乐学、声乐生理学、声乐心理学、声乐语音学、声乐表演学、声乐美学等创新学科;所谓依存体,是指声乐文学学、声乐曲作学、声乐艺术学、声乐形态学、声乐风格学、民族声乐学,以及声乐史学(包括中外声乐发展史)等创新选题。我们从声乐形态的大范畴出发,还涉猎了诸如合唱艺术美学、艺术歌曲概论等崭新选题。
新学科的建立,是新视野对声乐艺术从论到史的全方位的理论观照,它所肩负的声乐艺术理论建设使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声乐新学科的建立是为了新世纪声乐艺术教育的需要,这就是我们所以标注为“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的缘由。声乐教育作为音乐艺术教育的构成形态,它既离不开音乐艺术教育的统筹,也具有自立门户的特殊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长期处在只有声乐曲目曲谱的教材,而缺乏规范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理论教材作导向的状态。莫衷一是的唱法之争,随意性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阻碍了声乐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原中国音乐家协会声乐教育学会组织编撰、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曲库·文库》的巨大工程,以及由教育部组编的高师大专通用教材《声乐基础教程》,逐渐扭转了以往局面。全国参编的16所高师与专业院校近300位教师通力合作,不仅锻炼了队伍,促进了整体理论素质与层次的提高,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为声乐新学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将继续坚持学科建设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等编撰原则,在深入理论实践的整体运作中,本着一丝不苟的学术规范和严谨、创新、求实的精神,开拓学科建设的新领域。然而,一个新兴学科的创建,必然会牵涉到基本原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确立,在边缘交叉与融合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部分理论相互重复的现象,但它不会影响单一学科的创立,而有助于相关理论的深入与强化。同时,一门新兴学科的建设,也允许在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中来校正和确立它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声乐学术委员会的高度重视,一批富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论建树的专家、教授在一起参与这一系统工程的建设。当这套“丛书”陆续出版的时候,我们要感谢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和细致入微的编审、出版的合作情谊,感谢他们为新世纪的中国声乐教育事业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
主编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