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纪律,知行合一
如果说在辨识大势和选择产业时,要做到知轻重、抓主要变量、聚焦大概率事件,那么这部分讨论的就是懂取舍,即守护好能力圈。在讨论投资的基本原则时,沃伦·巴菲特说:“第一不要亏损,第二永远记住第一条!”在投资世界里,防范风险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股市波动大,防范风险为先
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1966年就曾经说过:“近几十年来发生了5次经济衰退,而股票市场信号却表明发生了9次。”市场波动大源于人的有限理性。丹尼尔·卡尼曼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他提出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不可靠,并开创了行为经济学。
本书第5章会详细介绍股市类似于钟摆的波动特征。A股波动的次数可能会更多。A股还很年轻,如果美股类似于35~40岁的中青年,A股可能就类似于13~18岁的青少年,情绪波动更大,市场的波动比基本面的波动大得多。
正是因为股市的高波动难以避免,做好风险控制才尤为重要。凯恩斯说:“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比你保持不破产的时间更长。”1720年南海泡沫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也投入其中,泡沫破灭时最终亏损2万英镑,而他当时年薪只有2000英镑,牛顿感慨:“我可以预测天体运动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性的贪婪。”
股市常见的认知陷阱
大卫·休谟在《人性论》中写道:“人类不受理性的宰制。人类永远无法克服自身或者他人狭隘的灵魂,人人短视近利,只顾眼前。这就是人性,不要妄想去更改。”正是因为人的有限理性及人性难以改变,在股票市场中,才会存在一些错误的心理倾向。
第一,承诺与一致陷阱:对已经做出的决策更有信心,即“屁股决定脑袋”。心理学家分析过赛马场上人们的奇妙心理:只要一下注,他们对自己所挑之马获胜的信心立刻大增。
第二,小数定律陷阱:从少量信息中得出结论。比如“逢八危机”是经常出现的词,就字面意思而言,这是一个统计概率,但这是个大概率吗?只要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样本量越大,这个结论越不靠谱,实际上这跟守株待兔是一样的小概率事件。
第三,沉没成本陷阱:不愿意处理浮亏操作,“已经被套就拿着吧”。实际上,如果买错了公司,亏损有可能永不停息,公司甚至会退市。A股进入注册制时代,退市将更加常态化。
再看两个收益率陷阱,背后是涨跌的不对称性。第一,股价下跌10%需要上涨11%才能回本,下跌20%需要上涨25%才能回本,下跌30%需要上涨43%才能回本,下跌50%需要上涨100%才能回本。第二,看两个组合:投资组合A每年获得收益率10%;投资组合B第一年收益率为40%,第二年收益率为-20%,第三年收益率为40%,第四年收益率为-20%,以此类推。看起来两个投资组合每两年算术收益率相同,但累计收益率会随着时间分化巨大,10年后组合A累计收益率为159%,组合B仅仅为76%。
通过纪律控制风险
股市投资永远隐含风险,想控制好风险,除了专业的分析研究,还需要用纪律来约束投资行为,可以说投资纪律是投资者的盔甲。股市有句谚语:“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空仓的才是大师。”在股票市场,管理欲望、保持耐心非常重要。
前文打过比方,股价与基本面类似于狗与主人,如果遛狗的绳子足够长,又碰上雾霾天气,狗和主人之间的偏离会很大,甚至方向是否对都是个问题。当这种情况出现时,需要理性地分析,并用投资纪律规范投资行为。当分析框架显示风险收益比高、赢面明显大时,自然未战而先胜了。否则,只能守护好能力圈,耐心等待机会的出现。会空仓的才是大师,意思就是严格约束自己,珍惜交易的次数。
巴菲特的“20个打孔位”规则,就是通过投资纪律来控制风险。虽然巴菲特曾多次被质疑,但他仍然“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他的成功和快乐源于坚持自己的信仰,懂得取舍。投资是一个修炼自我的过程。根据自己的投资哲学和理念,构建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体系,挣该挣的钱,框架不起作用时就休息,进退有序,从容面对市场,从“心由境造”到“境由心造”。
作为总论性的第1章的结语,我还是想提一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本书的内容都是我过去的学习思考,用来指导未来可能会有偏差甚至出错,请读者抱一种批判态度看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