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监理实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和遵循原则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无疑会给项目的目标实现带来影响。其中有些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工程项目的风险就是指那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灾难性事件或不满意的结果。任何风险都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风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二是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

风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是由于外部环境千变万化,也因为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人们预测能力的局限性。风险事件是一种潜在性的可能事件,风险的大小可用风险量表示:

R=f(p,q)

式中 R——风险量;

p——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

q——风险的损失值;

f——风险函数。

确定了风险量,可为风险处理方式的选择提供有用信息。风险危害程度如图3-4所示。

图3-4 风险危害程度示意图

图3-4中,风险危害程度或划分为A、B、C、D四大区域。A区域风险概率大,风险损失量也大,故风险危害程度最大。反之,B区域风险危害程度最小。C、D区域危害程度介于A、B之间,两区域间的比较视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水利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风险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监理工程师必须要有强烈的、正确的风险意识。

一、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和度量项目风险、制定、选择和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系列过程。风险管理的流程如图3-5所示。

1.风险的预测和识别

风险的预测和识别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系统而全面地识别出影响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并加以适当归类的过程,必要时,还需要对风险事件的后果作出定性的估计。

风险的预测和识别的过程主要立足于数据收集、分析和预测。要重视经验在预测中特殊作用(即定性预测)。为了使风险识别做到准确、完善和有系统性,应从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出发,通过风险调查、信息分析、专家咨询及实验论证等手段进行多维分解,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

风险识别的结果是建立风险清单,识别的核心工作是“工程风险分解”和“识别工程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后果”。

2.风险分析和评估

这一过程将工程风险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它包括的内容是: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如经济损失量、工期迟延量等;评价所有风险的潜在影响,得到项目的风险决策变量值,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风险分析的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类方法。定性风险评价方法有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作用是区分不同风险的相对严重程度以及根据预先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作出相应的决策。从广义上讲,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也有许多,如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树、随机网络等。风险分析与评价流程如图3-6所示。

图3-5 风险管理流程图

图3-6 风险分析与评价流程

3.风险控制对策的规划

风险对策的规划是确定工程风险事件最佳组合的过程。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中所运用的对策有以下4种: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这些风险对策的适用对象各不相同,需要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对不同的风险事件选择最适宜的风险对策,从而形成最佳的风险对策组合。

4.实施决策

风险管理人员在选择风险对策时,要根据建设工程的自身特点,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整体上考虑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步骤,从而制定一个与建设工程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原则。这一原则需要指出风险管理各基本对策之间的联系,为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对策提供参考。实施决策的内容是制订安全计划、损失控制计划、应急计划,确定保险内容、保险额、保险费、免赔额和赔偿额等,并签订保险合同。

5.检查

检查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检查以上4个步骤的实施情况,包括计划执行情况及保险合同执行情况,以实践效果评价决策效果。还要确定在条件变化时风险处理方案,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风险项目。对新发现的风险应及时提出对策。

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

在考虑、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危险、危害。

(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质,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生产的危险、危害。

(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三、制订风险控制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1)在制订风险控制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不得留给用户去承担),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当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或实施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作业等。

2)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降低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加设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采取降温措施,设置避雷、消除静电、减振、消声等装置。

4)隔绝。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设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

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3)风险控制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通过评价得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风险控制)措施。由于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影响性,对策措施不仅要针对某项危险、有害因素孤立地采取措施,而且为使系统达到安全地目的,应采取优化组合的综合措施。

2)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风险控制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是能够落实和实施的。此外,应尽可能具体指明风险控制措施所依据的法规、标准,说明应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以便于应用和操作;不宜笼统地以“按某某标准有关规定执行”作为对策措施提出。

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的安全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即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安全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结合评价对象的经济、技术状况,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与工艺装备水平相适应,求得经济、技术、安全的合理统一。

(4)风险控制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设计规范的规定。

(5)应严格按有关设计规定的要求提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四、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场址及场区平面布局的对策措施;防火、防爆对策措施;电气安全对策措施;机械伤害对策措施;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特种设备等方面);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包括粉尘、毒、窒息、噪声和振动等);安全管理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