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依靠意志能解决心理问题吗
每一个人或早或晚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这很正常。出现心理问题,也是我们心理成长的机遇。
但是,心理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比如知道不应该害怕,但还是恐惧;知道应该自信,但还是自卑;知道不应该紧张,但是越想不紧张就越紧张!很多时候心理有“不由自主”的特性,意志力有时是苍白无力的。
心理有一定的规律,改变也需要专门的方法。这也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原因。
比如,在过于低落的情绪之下,即使有意去思考正面积极的方面,感觉也迟钝;此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负面消极的方面感觉更敏锐,从而继续产生低落的情绪,所以往往难以摆脱,甚至会抑郁。这就是情绪影响认知的规律,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调节情绪而不是思来想去(改变认知)。
情绪产生之后,会通过自主神经引起生理上的反应,比如肌肉、心跳、呼吸的变化,这种反应会持续一段时间。而自主神经是不受意识控制的,所以有时用意志来调节情绪,效果不佳,此时不如采用运动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驱力也会影响意志发挥作用。比如,很生气了,情绪会驱动我们发火,有时想忍也忍不住。又如喝酒、吸烟成瘾,明明知道不应该去喝、不应该抽,依靠意志但还是不由自主,这就是欲望的驱动力量。
习惯性思维会有力地影响情绪。比如看到孩子题目又做错了或又没听懂,如果您的习惯性思维是“他不该做错,该听懂”,那么您就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生气、发火。
如果学会理解孩子,改变自己的认知,觉得“孩子这样是有原因的,其实该做错,该听不懂,我觉得容易,那是从成人的视角,但是对孩子来说还是难的”,那么情绪会平静得多。
害怕也是不由自主的。记得在大学时,我对于跳马总是有种莫名的恐惧,难以克服。后来,我依靠“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成功地消除了恐惧,最后还获得了全校跳马冠军。方法此时比意志力更有效。
公开发言时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并且越是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反而会越紧张,所以意志帮不了多少忙。此时如果学会改变自己的认知,比如就像平常一样说话就可以了,那样表现反而最好,可能就不紧张了。
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说话做事就会没底气。如果学会“理直气壮”的方法,就可以变得有底气了。这是靠意志难以做到的。
有时压力太大,虽然凭意志可以坚持,但会让人感到煎熬,此时,如果改变认知,学会“做能做的事情,其他的顺其自然”,压力自然小很多。
再谈谈强迫症,我认为其实质是习惯性出现的怀疑,这种怀疑出现之后,会产生驱力,驱动你去消除这种怀疑。这是不由自主的,如果与之对抗,不顺应这种想法,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比如,有洁癖的孩子,当他怀疑自己手不干净的时候,他会抑制不住地反复洗手。此时,如果父母不让洗,孩子会感觉很难受。
再如抽动症,抽动动作是对紧张焦虑或不舒服感的习惯性宣泄,当紧张焦虑时,抽动动作会自动出现,比如眨眼、耸肩、动鼻子、鼓肚子、清嗓子等,这也是不由自主的。儿童抽动症的康复不是依靠控制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去解决引起孩子紧张焦虑的根本原因,比如改善孩子敏感的性格、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等。
心理有时是不由自主的,意志力在某些情况下会失效,所以,懂得心理的规律,掌握恰当的方法,对心理成长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