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单元1 白酒生产原辅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白酒的起源与发展,白酒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概况,酒的分类。
2.掌握白酒生产对原料的要求,原料选择的原则;常用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对白酒生产的影响。
3.掌握白酒生产的主要原料有哪些;辅助原料有哪些以及辅助原料的作用。
4.掌握白酒生产用水的处理。
技能目标
1.能够分辨白酒生产所需主要原料以及不同白酒所需辅助材料。
2.能够区分不同香型白酒。
从生产工艺的角度看,凡是含有可发酵性糖或可变为发酵糖的物料,都可以作为白酒生产的原料。但是对于大规模工业生产,所用的原料不仅要满足工艺要求,还要考虑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消费者心理及生产管理的方便等因素。
一、白酒生产对原料的要求
从生产工艺的角度看,凡是含有可发酵性糖或可变为发酵糖的物料,都可以作为白酒生产的原料。
1.制曲原料的选择
用于白酒生产的曲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曲有不同的制曲工艺,使用的原料也不同。选用原料,一是要考虑培菌过程中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要,二是要考虑传统特点和原料特性。一般选用含营养物质丰富,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并对形成白酒香味有益的物质作原料。制大曲常用小麦、大麦、豌豆、蚕豆等;小曲以麦麸、大米或米糠为原料;麸曲以麸皮为原料。制曲原料的感官要求是:颗粒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干燥适宜,无异杂味,无泥沙及其他杂物。
制曲原料具体的选择标准归纳如下。
(1)应适合于有用菌生长繁殖,不含有抑制有用菌生长的成分。
(2)应利于积累大量的各种酶,以满足发酵生产对酶活力的要求。
(3)不含对酒质有不良影响的物质。
(4)应符合食品卫生法规的规定,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必须新鲜,颗粒饱满,无虫蛀。
制曲原料的理化成分见表1 -1。
表1-1 制曲原料的理化成分 单位:%
续表
2.制酒原料的选择
酿酒的原料有粮谷类、以薯干为主的薯类、代用原料,生产中主要是用前两类原料,代用原料较少。由于白酒的品种不同,使用的原料也各异。酿酒原料的不同和原料的质量优劣,与产出的酒的质量和风格有极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生产中要严格选料。
粮谷原料的感官要求:颗粒均匀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干燥适宜、无泥沙、无异杂味、无其他杂物。
以薯干为主的薯类原料的感官要求:新鲜、干燥、无虫蛀、无霉变、无异杂物、无异味、无泥沙、无病害。
制酒原料具体的选择标准归纳如下。
(1)原料中可发酵性物质含量高,这样出酒率高。蛋白质含量适中,适合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
(2)来源丰富,易收集,供应量大。
(3)易贮存,新鲜原料含水分多,易霉变、腐烂,经干燥加工或含水量极少的原料有利于贮存。
(4)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最好也不含影响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成分。
(5)价格低,加工方便,产地离工厂近,便于运输。
制酒原料的理化成分见表1 -2。
表1-2 制酒原料的理化成分 单位:%
二、主要原料
1.谷物原料
(1)高粱 果皮里面是种皮,含有色素和单宁物质,其衍生物酚元化合物可赋予白酒特有的芳香。
按黏度不同分为粳、糯两类,北方多产粳高粱,南方多产糯高粱。
高粱的淀粉主要集中在胚乳中。胚乳占干重的80%,胚乳外面包一层由蛋白质和脂肪组成的胶粒层。胚占干重的8%,富含脂肪和无机盐。
糯高粱几乎全含支链淀粉,结构较疏松,能适于根霉生长,以小曲制高粱酒时,淀粉出酒率较高。粳高粱含有一定量的直链淀粉,结构较紧密,蛋白质含量高于糯高粱。
(2)玉米 含植酸多,在发酵中可水解为环己六醇及磷酸,前者呈甜味,后者可促进甘油的生成,因而玉米酒较醇甜。
玉米胚乳部分主要是淀粉,脂肪。集中在胚芽中,应先脱胚后使用。半纤维素含量高于高粱,但出酒率不及高粱,蒸煮后不黏不糊,但因其淀粉结构紧密,质地坚硬,故难以蒸煮。
(3)大米 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少,利于低温缓慢发酵,成品酒酒质较纯,带有特殊的大米香。
若蒸煮不当会太黏,使发酵过程不易控制。大米有粳籼米和糯米,相对来说糯米的淀粉、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些。
(4)大麦 大麦粒包括谷皮和胚乳三部分。大麦中的淀粉主要集中在糊粉层内,直链淀粉占大麦淀粉的17%~24%。纤维素占大麦干重的3.5%~7.0%,主要集中在谷皮中。
大麦黏结性能差,皮壳较多。若单独制曲,则品温速升骤降。与豌豆共用,则成曲有良好的曲香味和清香味。
(5)小麦 小麦不但是制曲的主要原料,而且还是酿酒的原料之一。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含淀粉量高,富含面筋等营养成分,黏着力强。小麦蛋白质中以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为主。小麦的黏着力强,营养丰富,在发酵中产热量较大,所以生产中单独使用应慎重。
(6)糯米 糯米是酿酒的优质原料,淀粉含量比大米高,几乎百分之百为直链淀粉,经蒸煮后,质软性黏可糊烂,单独使用容易导致发酵不正常,必须与其他原料配合使用。糯米酿出的酒甜。
2.薯类原料
(1)甘薯 薯干含淀粉65%~68%,含果胶质比其他原料都高。含脂肪及蛋白质较少,发酵中升酸幅度小,因而淀粉出酒率高于其他原料。含果胶质较多,影响蒸煮的黏度。蒸煮过程中,果胶质受热分解成果胶酸,进一步分解生成甲醇,使成品酒甲醇含量较高,所以使用薯干作酿酒原料时,应注意排除杂质,尽量降低白酒中的甲醇含量。淀粉颗粒较大,组织不紧密,吸水能力强,易糊化,糊化温度为53~64℃。出酒率普遍高于其他原料,但成品酒中带有不愉快的薯干味,采用固态法酿制的白酒比液态法酿制的白酒其薯干气味更重。
(2)木薯 淀粉纯度高,含氢氰酸配糖体,被带入酒内,有时含量高达25~30mg/L,果胶质含量也较多。木薯经烘晒成片,用大量水浸泡和清蒸,可将氢氰酸配糖体除去,基本上不影响白酒质量。注意蒸煮排杂,防止酒中甲醇、氰化物等有害成分的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3)马铃薯 马铃薯是富含淀粉的酿酒原料,鲜薯含粗淀粉25%~28%,薯干片含粗淀粉70%。马铃薯的淀粉颗粒大,结构疏松,容易蒸煮糊化。用马铃薯酿酒,没有用红薯酿酒所特有的薯干酒味,可积极推广。但发芽的马铃薯产生龙葵素,影响发酵.因此要注意保存。
3.糖质原料
糖厂的废蜜、伊拉克枣及其他野生果实,含有丰富的糖分,都可作为酿酒的原料。糖厂的废蜜含糖量很高,甘蔗糖蜜含总糖 49%~53%,其中蔗糖占32%~33%,还原糖占17%~19%;甜菜糖蜜含总糖45%左右,其中主要是蔗糖,还有少量棉子糖。用含糖原料酿酒时,要选用发酵蔗糖能力强的酵母。这些原料价格低廉,又不需要进行蒸煮糖化,只要稀释处理,因此,生产工艺及设备均简单,生产周期短。甘蔗糖蜜酸,甜菜糖蜜微咸,甘蔗糖蜜含氮少,大约0.5%,甜菜糖蜜含氮2%左右,但只有15%左右可被利用。生产中应适当添加氮源。
4.代用原料
酿酒常用的代用原料,包括农副产品的下脚料,野生植物或野生植物的果实等,如高粱糠、玉米皮、淀粉渣、柿子、金刚头、蕨根、葛根等。用代用原料酿酒应注意原料的处理,除去过量的单宁、果胶、氰化物等有害物质。温水可除去水溶性单宁;高温可消除大部分的氢氰酸。一切代用原料都应注意蒸煮排杂,保证成品酒的卫生指标合格。凡产甲醇、氰化物等超过规定指标的代用原料,应严禁作饮料酒原料。
三、辅助原料
1.辅助原料的作用
辅助原料又称为填充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调整酒醅的淀粉浓度,冲淡酸度,吸收酒精,保持浆水,使酒醅有一定的疏松度和含氧量,并增加界面作用,使蒸煮、糖化发酵和蒸馏能顺利进行;辅料能增加酒醅的透气性,有利于酒醅发酵的升温。从白酒产品质量和饲料价值来说,谷糠和稻壳为最好。
2.常用的辅助原料
(1)麸皮 具有营养种类全面的特点,本身有一定的糖化能力且是酶的良好载体,因此,麸皮既是制酒的辅料,又可作制酒和制曲的原料。
麸皮淀粉含量平均为15%~20%,比其他谷物原料少,当曲霉和根霉菌繁殖时可以迅速地消耗麸皮中的糖类,不致形成有机酸或其他中间产物,保证曲霉和根霉菌生长迅速和一致。
(2)稻壳 稻壳具有质地疏松,吸水性强,用量少而使发酵界面增大的特点。稻壳中含有多缩戊糖和果胶质,在酿酒过程中生成糠醛和甲醇等物质。使用前必须清蒸20~30min,以除去异杂味和减少在酿酒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稻壳是酿制大曲酒的主要辅料,也是麸曲酒的上等辅料,是一种优良的填充剂,生产中用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一般要求2~4瓣的粗壳,不用细壳。
(3)谷糠 谷糠是指小米或黍米的外壳,酿酒中用的是粗谷糠。粗谷糠的疏松度和吸水性均较好,用作酿酒的辅料比其他辅料用量少,疏松酒醅的性能好,发酵界面大;在小米产区酿制的优质白酒多选用谷糠为辅料。用清蒸的谷糠酿酒,能赋予白酒特有的醇香和糟香。普通麸曲酒用谷糠做辅料,产出的酒较纯净。细谷糠中含有小米的外壳较多,脂肪含量高,不适于酿制优质白酒。
(4)高粱壳 高粱壳质地疏松,仅次于稻壳,吸水性差,入窖水分不宜过大。高粱壳中的单宁含量较高,会给酒带来涩味。
四、水
白酒生产用水,包括制曲、酒母、发酵、勾兑、包装用水等。古代对酿酒用水就有严格的要求,有“水甜而酒洌”、水是“酿酒的血液”等说法。生产用水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糖化发酵是否能顺利进行和成品酒质。
1.生产用水的要求
(1)工艺用水的标准 酿酒生产用水应符合生活用水标准、要求,具体如下所述。
外观: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口味:将水加热至20~30℃,口尝时应具有清爽气味、味净微甘,为水质良好。
硬度:白酒酿造水一般在硬水以下的硬度均可使用。但勾兑用水的硬度在8 ° dH以下。
碱度:白酒生产用水以pH6~8(中性)为好。
(2)降度用水的要求 白酒酿造用水的硬度一般在硬水以下都可以。但降度用水最好用天然软水。因为水中钙、镁盐较多时,不但会引起沉淀,而且产生苦味。
铁离子浓度为0.5~20mg/L以及铜离子和锌离子的含量分别为5~10mg/L及20mg/L时,具有苦味。产生苦味的还有硫酸铝等。过多的铁盐会呈涩味甚至铁腥味。
氯离子浓度在400~1400mg/L呈咸味。含氯量较多的自来水有漂白粉味,不宜直接用于降度。
在用硬度较高的水稀释白酒后,应保证有充分澄清的时间,一般在30d以上。待贮酒容器底部析出白色沉淀物后,再进行过滤、装瓶。或在高度原酒入库后立即加水,以避免瓶装低度白酒出现白色沉淀现象。硬度过高的水一定要经软化后才能作降度用水。
2.生产用水的处理
(1)砂滤、炭滤、曝气法 该法适用于处理浑浊及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原水,作为进一步处理水的前处理。
(2)凝集法 利用沉淀剂产生沉淀可进行液相中的物质分离,还可使“旧”沉淀转化产生新沉淀。往原水中加入多氯化铝或硫酸铝,使水中的胶质及细微物质被吸着成凝集体。该法一般与过滤器联用。
(3)煮沸法 将暂时硬度较高的原水常压煮沸几十分钟后,可形成碳酸钙沉淀。再采用倾析法得处理水。在煮沸过程中不断搅拌或通入压缩空气,则效果更好。若原水中含重碳酸镁较多,则由于煮沸时生成的碳酸镁沉淀速度很慢,且溶解度随水温下降而增高。因此必须在煮沸后立即过滤,或加凝聚剂一并过滤。
(4)砂滤棒过滤 该过滤器用于自来水或有压力装置的深井水的过滤,能有效地阻菌和除去水中悬浮物质,不需烧煮即可取得符合国家饮用水规程的水质。
(5)活性炭吸附处理 吸附原理及操作:活性炭表面及内部布满平均孔径为2~5nm的微孔,能将水或酒中的细微胶体粒子等杂质吸附。
由于原料和制法的不同,其孔径分布不同,一般分为:碳分子筛,孔径在10×10-10m以下;活性焦炭,孔径在20×10-10m以下;活性炭,孔径在50×10-10m以下。
活性炭对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去除水中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质都有效果,如酚和苯类化合物、石油以及其他许多的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水中有些有机污染物质难于用生化或氧化法去除,但易被活性炭吸附。
【酒文化】
白酒的起源
一、酿酒的传说
世界技术发展史公认的蒸馏酒起源地有三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
酒起源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以前。旧石器时代已有果实酒和奶酒,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有谷物酿酒。在我国,由谷物粮食酿造的酒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而果酒所占的份额很小,因此,探讨酿酒的起源主要是探讨谷物酿酒的起源。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至成了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宋代《酒谱》曾提出过质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这虽然不足于考据,但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现象,不妨借鉴于下。主要有仪狄酿酒、杜康酿酒、酿酒始于黄帝时期等几种传说。
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大致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这是可信的,而这一点已被考古学家所证实。夏朝距今约四千多年,而目前已经出土距今五千多年的酿酒器具(《新民晚报》1987年8月23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在山东莒县发现,”副标题为“同时发现五千年前的酿酒器具”)。这一发现表明:我国酿酒起码在五千年前已经开始,而酿酒之起源当然还在此之前。在远古时代,人们可能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酿酒的起源应不晚于距今五千年。
二、我国蒸馏酒的起源
关于蒸馏酒起源有多种观点。有“元代起源说”、“宋代起源说”、“唐代初创蒸馏酒”、“蒸馏酒起源于东汉等”。现在我国许多古代技术史的学者均认同“东汉说”。
三、国外蒸馏酒的起源
国外已有证据表明大约在12世纪,人们第一次制成了蒸馏酒。据说当时蒸馏得到的烈性酒并不是饮用的,而是作为引起燃烧的东西,或作为溶剂,后来又用于药品。从时间上来看,公元12世纪正相当于我国南宋初期,与金世宗时期几乎同时。我国的烧酒和国外的烈性酒的出现时间又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吗?
蒸馏酒起源于1世纪或更早一些,但蒸馏酒广泛流行,成为大众饮用酒之一,其历史可能只有五六百年。
思考题
一、填空题
1.中国白酒制曲的主要原料是( )。
2.中国白酒生产的主要原料是( )。
3.白酒生产常用的辅助原料有( )、( )、( )和( )。
4.白酒生产的谷物原料主要有( )、( )、( )、( )、( )、( )、( )。
5.白酒生产的薯类原料主要有( )、( )。
6.原料不同,成品酒风味差别较大,俗话说“高粱( ),玉米( ),大麦( ),大米( )”。
二、设计题
请画出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
三、简答题
1.制酒原料选择应符合哪些要求?
2.制曲原料应符合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