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人类对天然皮革的加工和利用要早于发明纺织品。远古人类将打猎获得的动物用尖状石器剥取兽皮后,将其披在身体上御寒和用来保护脆弱的头、脚部位,并打造成帐篷、船只等各种生活必需品。但生皮主要是由不稳定的蛋白质构成的,易腐败,变干变硬,影响使用的舒适性,使得生皮不能持久留存。人类在与大自然的博弈中,发现生皮经过植物汁液的浸泡,可以产生奇妙的转化:皮板质地变得柔软、抗撕裂、耐曲折、透气,而且具备了防腐性,可以持久保持。这就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皮革加工技术——用植物单宁作为鞣剂的植鞣工艺,从这时起生“皮”才真正具备了我们现在熟悉的皮“革”的性能。这项伟大的发明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性能优异的服用材料,也因此创造出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手工皮革艺术。
因为最早的植鞣革质地比较僵硬,皮面外观比较单调,因此手工皮艺可以说是对皮革进行装饰美化、创意改造或加工成各种制品的唯一手段。雕刻纹样、染色、编织、缝合、立体塑形等技法经过一代代皮革艺人的传承和创新,从古代的土耳其、波斯,传播到欧洲大陆,再加上美洲印第安、美国西部牛仔、日本等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及对于技艺的发展演绎,最终才形成了现代手工皮革技艺的艺术特征和完整的技艺模式。手工皮革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改造天然物料的手工技艺之一,蕴含了人类艺术和技术的智慧结晶,因此皮革是人类最早的文化产物。
当代皮革产业早已采用了工业化的加工制造技术,流水线上的机器设备替代了人的双手。但手工皮革艺术是现代皮革工业化技术产生的源头。比如我们可以对照以下几组手工艺技法和工业化加工技术:
手工印花——铜版压花
手工缝合——机器缝纫
手工编织——机器编织
手工塑形——模具压制
手工染色——滚筒染色
手工雕刻——激光雕刻
手工捏褶——机器打褶
手工刺绣——电脑绣花
手工绗缝——机器绗缝
现代工业技术最初所追求的加工效果无疑是从模拟传统手工技法开始的。大自然的精妙构造和人类的手工技艺,是现代机器和技术发明的创意源泉。
在制造业技术日新月异、新科技材料、智能技术不断融入传统皮革行业的当代,古老的手工皮革艺术不仅没有消亡衰败,反而仍散落在世界各地默默地繁衍生息,不断发展,并拥有稳定的皮艺爱好者群体。20世纪90年代,美国西部和日本两大体系的皮革手工艺从中国台湾传入到中国内地,经过近30年的以个体、小工坊为主要业态的发展阶段,中国手工皮革技艺慢慢成熟壮大起来了。国内现在聚集了大量的皮艺从业者,形成了一个分布零散、但创造了隐形的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链。中国的从业人员和手工皮艺工作室近些年呈现增加态势,且新旧快速迭代。新皮革艺人在年龄、学历、专业背景、综合素质、艺术修养以及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巨大提升。尤其是有艺术设计专业背景的设计师加入手工皮革工艺行业,转变了过去一成不变的、陈旧古老的皮艺形式和表现内容,注入了时代的风尚内涵和现代设计意识,使之一改面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手工皮艺的艺术表现形式也由最初的皮雕装饰画、手工皮具皮件、装饰工艺品、家居用品等发展得五彩纷呈起来,并且与更多其他领域的技术和材质有了大胆的结合,产品形式跨界到当代装置艺术作品、电子产品、运动产品、时尚服饰、小众品牌、身体装饰品等过去极少涉足的社会主流生活和时尚领域中。
王淼老师的这本专著,是对她本人从事皮革艺术创作和教学工作九年以来的一次阶段性的总结。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本书的重要章节,内容最为丰富,对手工皮革艺术的历史沿革、艺术形式特色以及基本工具、经典技法进行了详细和系统性的叙述,使读者能够从学术和技术层面对手工皮革艺术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也可成为自学的辅助教材。第三章则是对综合性皮艺作品的创作思想和技法运用进行展示和分析,简单的技法如何通过有意义的创作主题以及技法的组合运用,来获得独特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是从各个领域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对于读者来说,都是很难得的创作借鉴和学习的资料。
与教科书式的手工皮艺技法的书籍不同之处,是本书的编写脉络始终贯穿着王淼老师的实践经验和创作思考,以创新的创作理念和开放的态度来讲授传统技艺。在技法的编写中,采用的案例多为王淼老师自己的创作作品、所授课程中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当前行业中优秀的皮艺艺术家、皮艺品牌的产品。每个案例都是尽心挑选,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是设计和技术的完美融合。读者阅读此书后,应该可以深刻感受到手工皮革技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意的无限可能性,并由此激发起创作热情。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雪梅
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