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能量

一、概述

能量不仅是维持机体正常生活功能的基础,也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因此能量代谢是营养学中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国际上通用的能量单位是千焦(kJ);营养学之前常用的单位是千卡(kcal)。两种能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1kcal=4.184kJ

可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营养素在氧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机体利用。①碳水化合物是体内的主要供能物质,供给能量以4.0kcal/g(17kJ/g)计,提供的能量应占人体所需能量的50%~65%,且是脑组织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②脂肪也是人体重要供能物质,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比例为20%~30%。脂肪水解成脂肪酸进入血液而运送到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被氧化利用,脂肪氧化必须依赖糖代谢,其生理热价为9.0kcal/g(37kJ/g)。③蛋白质供能是其次要生理功能,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比例为10%~15%,其生理热价为4.0kcal/g(17kJ/g)。④除此之外,膳食纤维在肠内发酵,产生能量,其生理热价为2.0kcal/g(8.4kJ/g)。

能量平衡取决于机体对能量的摄入与消耗。营养素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产能物质为机体提供能量;人体通过代谢产热而消耗能量,包含静息能量消耗(占60%~75%)、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占15%~30%)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约占10%)。能量摄入的标准,在成人以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标准;儿童青少年则保持正常生长发育为标准。

二、疾病及特殊人群能量消耗确定

能量及三大营养素的定量问题始终是现代医学关注的热点,临床中现行的能量消耗(EE)预测大多数由健康人推导而来,并不适用于疾病状态下的患者。任何个体都处于精确的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中,能量代谢的研究对于多种疾病状态的营养评估非常重要。能量供给需结合患者的身高、体重、血脂水平、电解质和肝、肾、甲状腺功能以及生活起居和营养摄入情况等因素,且不同的喂养状态也会影响机体的实际能量消耗。对于病人而言,除了满足营养素目标值,能量消耗必须准确确定。补充能量是营养支持的基础,是维持或修复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适宜的能量有利于病情的改善。正确估算EE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危重症后期给病人开出能量摄入量处方,尤其是肥胖、恶病质或者烧伤病人。推荐采用间接能量测定法(IC),即测定患者的氧气消耗量及二氧化碳呼出量,运用Weri公式,计算得出EE。但是IC法的运用成本较高、相应人员要培训、要有必要的仪器设备等。由于技术和后勤上困难重重,在临床前瞻性试验中也有35%~40%患者无法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当EE不能使用间接能量测定时,建议采用预测公式计算。例如,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公式,使用体重(BM)作为唯一变量:EE(ACCP)=25~30kcal/(kg·d)×BM。加拿大和欧洲的指南一致,推荐的目标20~25kcal/(kg·d)×BM。还有其他公式使用病人的身高和年龄和性别等。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公式增加呼吸道分钟通气量(MV)和体温进一步描述病人的状态。其中Harris-Benedict公式最常用。正确估算每天的基础能量消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BEE),再乘以相应的应激系数(SF),即每日的能量消耗(EE)。常用EE估算公式见表2-1,常用应激系数见表2-2。

表2-1 常用EE估算公式一览表

表2-2 常用应激系数

当然,在使用以上公式和各种应激系数时应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特殊人群,如①孕产妇及乳母,正常怀孕条件下,妊娠期所需要的能量远高于正常人,妊娠期所增长的体重中约有4kg为脂肪,这些孕期储备的脂肪在哺乳期被消耗。我国建议孕中后期,每天增加200kcal,哺乳期每天增加800kcal。②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男性每日能量需要可高达3000kcal,女性2500kcal。

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能量的要求、配方设计及临床应用举例

(一)全营养配方食品

GB 29922—2013规定适用于1~10岁人群的全营养配方食品每100mL(液态产品或可冲调为液体的产品在即食状态)或每100g(直接食用的非液态产品)所含能量不低于250kJ(60kcal);10岁以上人群的全营养配方食品每100mL或每100g所含能量不低于295kJ(70kcal)。

目前市场上10岁以上全营养配方粉,根据蛋白来源不同,划分为氨基酸/短肽型和整蛋白型两大类。

氨基酸/短肽型全营养配方食品能量值及三大产能物质供能占比如表2-3所示。

表2-3 氨基酸/短肽型全营养配方食品能量值及三大产能物质供能占比

此类产品多属于低脂肪、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型,脂肪供能占比介于4%~15%,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推荐的成年人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占比高,可快速供能;且该类产品多为低渣或无渣型,适用于胃肠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准备或术后营养补充。

整蛋白型全营养配方食品能量值及三大产能物质供能占比如表2-4所示。

表2-4 整蛋白型全营养配方食品能量值及三大产能物质供能占比

续表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整蛋白型全营养配方食品,营养较为全面均衡,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或衰弱的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人群。根据三大产能营养素占比不同及膳食纤维含量多寡,可分为三种类型:全营养普通型、高纤维型及高蛋白型。其中,全营养标准型产品,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符合中国人的膳食特点,即膳食中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0%~15%,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0%~60%。而高纤维型整蛋白类产品,每100g粉剂产品中加入至少5g复配膳食纤维,其生理热价仅为碳水化合物的一半,适用于高血糖人群。高蛋白型全营养配方粉,蛋白供能比提高至20%以上,适用于需要高蛋白饮食的人群,如处于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应急状态者。

举例:65岁老年男性,体重60kg,身高170cm;所需能量为25kcal/(kg·d)×60kg=1500kcal/d(6276kJ/d),则食用上述任一款全营养配方食品350g,均可满足每日能量需求。结合其他生理生化指标,可针对性选择普通型、高蛋白型或者高膳食纤维型。即使在能量供给相同、三大产能物质供能比相同情况下,膳食中不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来源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同。

我们在设计标准全营养配方食品时,能量、营养素和可选择成分的种类与限量依据,主要参照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临床营养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营养等书籍。部分标准及参考摄入量如下:

(1)GB 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

(2)GB 25596—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

(3)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4)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5)《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13版;

(6)中华医学会.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维生素与矿物质专栏),2012—2014。

【例1】 设计一款10岁以上人群使用的标准型全营养配方粉,能量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三大产能物质,三者供能占比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关于能量来源及供能比的建议,营养素剂量设计时考虑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定为:全代餐情况下,每日需要摄入能量1500kcal(6276kJ),其中蛋白质占15%,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5%,且必需营养素满足10岁以上人群需要。见表2-5。

表2-5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普通全营养配方设计(满足DRI要求)

续表

【例2】 即使是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我们亦可以针对不同适用人群开发产品。如开发一款针对老年人(65岁以上)产品,随着年龄增长,基础代谢率降低,每日能量需要量下降;但是我们要考虑衰老引起全身各大组织器官发生改变,老人咀嚼能力下降导致的进食障碍,吸收代谢能力下降,脑内结构改变引起神经系统发生变化,引起睡眠困难,甚至部分老人会出现心理问题、精神性疾病等;总而言之,老年人每日能量需求下降,但是对营养素的需要增加。即每100g产品能量值与标准型全营养配方相同情况下,要适当提高营养素含量,尤其与老年人身体机能、常见慢病相关的营养素。能量的来源中适当提高必需脂肪酸在脂肪的占比,减少简单糖摄入,尽量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提高优质蛋白质在总蛋白质中占比,亦可加入少量食用肽,减缓老年人胃肠道负担。

(二)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态下的营养需求,它是在全营养配方食品的基础上,依据特定疾病自身的代谢特点、病理生理状态对部分营养素进行适当调整的一类产品。其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且无并发症或其他疾病人群。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配方设计基本要求和原则如表2-6所示。

表2-6 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配方设计基本要求和原则

续表

续表

我们在设计特定全营养配方时,能量、营养素和可选择成分的种类与限量依据,应在遵守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临床营养指南、专家共识等基础上,通过更广泛的查阅文献,将临床RCT作为重要数据来源,做出系统综述,在原始文献数据充足的条件下,甚至进行Meta分析,获取循证医学证据,以便正确定位在特定病理生理状态下目标人群的特定需求。产品最后的有效性论证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获得充分的数据进行证实。

举例:开发一款炎性肠病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炎性肠病主要指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在广泛查阅文献基础上,剖析炎性肠病的本质原因,掌握炎性肠病的结局,这样我们就能有的放矢设计出理论配方。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炎性肠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学、遗传学、内分泌学、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炎性肠病病变在消化道,影响营养素消化吸收,造成患者营养不良的严重后果。理论配方设计原则:选用优质蛋白、食物蛋白质水解物、多肽、氨基酸作为蛋白质来源;降低脂肪供能比,不超过40%,适当增加中链甘油三酯含量;添加具有强力抗炎因子的食品原料,添加有助于修复肠道上皮的相关营养素,补充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同时我们需要考虑肝肾功能修复。

(三)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由于不包含全部营养素,故不能作为单一营养来源。其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目标人群某方面的营养需求。非全营养配方食品能量来源见表2-7。粉体的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的能量计算较为简单,由产能营养素乘以能量系数,然后相加即可获得总能量。液体的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在设计时,需考虑能量密度、渗透压、pH。

表2-7 非全营养配方食品能量来源

注:△△表示该配方中能量来源的主要营养素;△表示配方中能量来源的次要营养素。—表示该配方中不含有此营养素,或者该营养素仅从原辅料中带入,未特意添加,并不作为供能物质。

举例:设计一款液体非全营养组件流质配方时,我们设定①能量密度为1kcal/mL,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②营养素:除去脂肪和膳食纤维外的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③pH:考虑人体正常体液酸碱度,同时兼顾方生产、包装、货架期等需求;④渗透压:主要来源于电解质,如果非整蛋白配方,也需要考虑氨基酸-多肽产生的渗透压;单糖产生的渗透压也需要考虑;⑤热氮比控制在(100~200)∶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