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白:古风人像摄影与后期艺境解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在数字技术日趋成熟和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摄影作为视觉艺术,是较便利且较具传播力和交互性特征的艺术和行为方式。再加上前期拍摄及后期技术的便利、可操作性强等特征,使得我们可以任意想象和表达我们的“视觉意图”,也让摄影师在表现视觉思维和文化符号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再造”影像这种特殊的摄影形式,在每一次拍摄与表达的同时,既构成了想象的现实图景,又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实践的开始。人们通常会把绘画、音乐、小说、诗歌看成想象的艺术,然而摄影同样可以表现想象。只是它所呈现的是视觉形象和画面,是现实和想象的结合,是可以整合、拼贴、剪辑的艺术。快速发展的5G时代和不断扩展的手机应用平台,使得人们“积累”了一种画面与画面交叉、重叠,以及文字与图像黏合、拼贴等视觉感知经验。而“再造”影像所带来的超验性视觉感受已成为观看的焦点和趣味中心,也构成了“新摄影”的一种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20世纪初杰出的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Egon Schiele)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不可能现代,艺术永恒地回归起源。”本书针对“古风”摄影,从摄影理念、摄影思维到摄影历史文化知识方面,再到摄影技术的应用和具体技法的实施方面着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与案例演示。“古风”摄影一开始可能是出于商业写真及汉服产业兴起等商业目的,但是现在部分创作者已经开始以传播传统文化为目的进行艺术创作。如果一个项目被深耕下去,它就一定不会仅呈现为一个平面,而一定是有深度的,并且会让你永远为之进行探索和追求,这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所以作为“古风”摄影,更多的是把一些现代的因素放入古代人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古代人的生活状态。现代社会只保存了古代生活环境的物质结构,如一些唐宋时期的古村落、古庙宇,以及明清时期的大宅小院等,它们构成了“古风”摄影的物质基础和视觉造型。我们通过本书中的这些摄影作品,至少可以想象一下中国古代的文化生活和风采。虽然这种风采和环境是在现代时空的一种“仿象结构”当中存在的,或者说它再现的是一种非历史真实的人物呈现方式。虽然摄影作品无法完成历史的“还原”,但是其表现的现代人想象的加入了现代人行为方式的古人生活,也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我们当然可以通过艺术对其进行把握,并领会复杂的哲理,乃至文化精神。“古风”摄影也可以被看作当代青年人对古代社会的文化想象和正在进行的一种文化实践。“古风”摄影在中国摄影领域算是“后起之秀”,它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摄影派别。我希望它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摄影流派。

《山海经》《搜神记》《镜花缘》等古代文学作品,以及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每一个朝代中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文化风尚,都有丰富的可挖掘和表现的文化内涵。因此,通过这种“再造”影像的摄影技术,可以对古代或者说是我们想象中古代人的生活场景、行为姿态等进行图景式的“复原”,甚至运用视觉图像去实现历史与文化的绵延。我们通过现代人的情感和元素,去体验、去复兴中国历史文化,进而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为“重新记忆”是我们永远的需要。

朱丹

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

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影视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