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
仲田智
我仿佛看见深檐下的空间正微笑着招手呼唤:“快过来,到这里来!”
画家仲田智的家兼画室几乎全是他一手搭建的。这事儿相当有名,我早就断断续续地从朋友和熟人那里听说了不少。
其中一位经常企划有意思的展览的艺廊主人—土器典美向我推荐了仲田先生,称他是个很精彩的艺术家,一定要去他家看看,并给了我联系地址。而我也正好在杂志上看过介绍仲田先生的生活和工作的文章,里面的仲田先生就像一个徒手打造生活的荒野开拓者,让我满心好奇。
就这样,仲田先生对亲手建造居所这件事的非凡热情,在我心中留下了“罕见的具有筑巢本能的人”的印象。
我去参观的那天,仲田先生开车去最近的车站—常陆大宫车站接我。这是我们初次见面,他给我留下了“沉着稳重”的第一印象。也许因为消瘦,剃着寸头,他隐约还保留着一些少年气质,让我暗想,这个人可能和小时候一样,没怎么变化过。
从车站开回他家的路上,他给我讲述了当年从东京搬来这里的经过。据他说,因为父母住在茨城县那珂市,他找新居时,决定要找一个离父母家近、去东京也方便的地方,于是着重留意了高速公路交叉口附近的地址,但没能找到既合心意又合预算的房子,一路寻下去,离父母家越来越远,最后看中了现在这块远离村落的山林。
车开了没多久,就从主路拐上山道,周围人家愈行愈少,再往深处,便到了从野山林中开辟而出的仲田家。
房屋四周是杂木山林,土地分界线并不清晰,只知道他买下的这块土地,大约700坪。他砍倒树木,用推土机整平山坡斜面,整理出一块能盖房子的平地,慢慢开始搭建。不用说,这块荒地上原本没有拉电线,更没有铺水管,所以在搭建初期,他过着“钻睡袋睡觉,去山脚下打水,烧木柴做饭”的生活。用“开拓者”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从开拓初期到现在的样子,据说一共经历了五个阶段。
他的方式不是一次性全部盖好,而是先住下来,慢慢花时间,用合自己心意的手法一间一间地盖起来。有些工程步骤需要专业人员帮忙,但总体来说,这些都是他一手建造起来的。
在此罗列一下搭建过程,供读者们参考。
第一阶段:最先盖好的是一间钢筋铁皮小屋,这是最初的住所兼画室。两年半后,在地界内挖了水井,终于确保了生活用水(遗憾的是,不能直接饮用)。
第二阶段:将原本在铁皮小屋中的厨房移到另一座小屋里,这便是现在的厨房。
第三阶段:在西北角搭建了一座用来做焊接的工作间。
第四阶段:焊接工作间建成后,又盖了一间专作浴室的小屋,并从附近的温泉设施处引来水源,这才终于有了自家浴室。
第五阶段:各种忙碌中,长子安里君出生了,生活起居处和画室需要分开,于是他毗邻铁皮小屋搭建了现在的主屋。
深出檐下面,是一个看上去就知道很舒服的空间,左侧的木板墙壁小屋是浴室,前面是厨房,正面的建筑是画室和主屋。
如此回顾过程,就会发现仲田先生一刻没有停息,建造了一间又一间用途和功能不同的小屋。据他说,现阶段他正在考虑把厨房移到主屋前的半露天阳台上,已经着手动工了。
我用建筑师的眼光打量这组建筑,感到有趣的地方是,每当仲田家需要一个新空间时,他会另外新建一座小屋(只有第五阶段的主屋是直接与铁皮小屋相连而建,属于例外)。其次,每座房子外面都有深出檐,这样一来,各个小屋之间的空隙由出檐相连,形成了连通一体的檐下空间。并且,这个檐下空间非常宽敞,并不是简单的“淋不到雨”即可,而是有相当的进深,宽幅上一点儿也不敷衍了事。让我觉得,这个看上去相当舒适的檐下空间,几乎可以称为“屋外的房间”。比如我站开几步,从远处观望厨房小屋时,仿佛看见深檐下的空间正微笑着招手呼唤:“快过来,到这里来!”
一眼看去便知道,厨房外的檐下空间,以及厨房和浴室间的檐下空当,皆在实用性上起了关键作用。这几处檐下空间,仿佛一种卯榫,从心理上连接起了这块土地上分散而建的几座房屋。这一手法,也许就是这组分栋式建筑配置最可圈可点之处。
我现在写的,都是我抵达后下车简单转了一圈的率直感受。接下来,我想用“分栋式”写法,随意记下我对各个小屋的观感和想法。
1
1 照片上可以看到一组由檐下空间串联在一起的小屋,这是仲田先生的特有手法。
2
2 远离村落的树林中散落着一组房屋,整体弥漫着荒地开拓者的气息。
3
3 起居室的门。用上漆的铁板经风化后拼贴而成,也是仲田先生的作品。
主屋的起居室。台阶上象征性地放了一台缝纫机。旧式风格的铁窗框和老的建材经过利用后,毫无违和感。
最新建成的主屋。建在斜面上的干栏下部用来放木柴。上白漆的部分将用作厨房。
先来说说第五阶段的主屋。这间热情地招呼我“外面多冷啊,进屋说话吧”的主屋,是这块土地上最新完工的建筑。主屋连接着最初的铁皮小屋,半挑空地建造在面向东南的斜面上。主屋外面,有一处半屋外的阳台,现在正准备变身厨房。大门用铁板拼贴而成,仿佛仲田先生的一件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通往阳台的平开门,是古旧建材再次利用。主屋里点着柴火炉,房间里充满了大型暖气所特有的令人放松的舒适温热。木地板,白色墙壁,样式简单的桌椅,白布包起的沙发,房间中央一台仿佛标志性摆设的脚踏缝纫机……整座屋子里没有一样阻碍视线的东西,用“简素”和“静谧”来形容再合适不过。白色墙壁上镶嵌着旧式风格的铁窗框,让人心生感慨:仲田先生喜欢旧物的眼光始终如一地表现在各个细节里。我的视线偶然停留在墙上挂着的三幅绘画上,问道:“这是你什么时候的作品?”得到的回答却是:“啊,这是孩子画的。”此刻,画的作者安里小朋友正舒舒服服地在沙发上打滚儿。
接下来说说厨房。如果是热爱厨艺的人,只要伸头窥看一眼这间厨房,就会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那种最新式厨房追求合理性和功能性所带来的冷冰冰的氛围,那种惧怕弄脏的摆设感,在这里啊,找不到分毫!这里的不锈钢水池,一看就知是纯粹为实用而造。不追求设计感的简单炉灶,精心挑选的确保功能性之下尺寸最小的锅具,用来放置餐具的老式办公室的金属柜。这些搭配在一起,足以诱惑人站到厨房里小试身手。哎呀不对,是摄影师的心先被诱惑了。刚才我提到,记录了仲田先生生活状态的那本让我动心的杂志封面,拍的便是这间厨房。对了,这间厨房的房梁和柱子等构件用的都是完整圆木,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房间四角和天花板上,都能看到涂着白漆的圆木,让这间厨房显得明亮而温柔,感觉特别棒。
再顺便提一下厨房旁的浴室小屋。厨房和浴室之间,也形成了一个檐下空间。听仲田先生的口气,这间浴室可是他的得意之作。烧柴薪加热的五右卫门式的浴缸(就像一个深铁锅)所必备的烟道,也是他照着工匠学做的。浴室内的墙壁和贴砖是干净的白色,看起来非常舒适。
厨房一角。精心挑选的厨房用具和老式办公室的金属柜搭配在一起,竟显得非常融洽。
最后介绍一下工程第一阶段的铁皮小屋。它是仲田先生的工作间,顶棚很高,地板、墙壁和天花板涂着白漆。墙壁上挂着他的众多作品,尚未完成的,则摆放在工作台和书桌上。还有众多上好颜色的片段,想必今后要添加进作品里。数不清的绘画用具、书籍和资料,在房间里“优美地散乱着”。不可思议的是,画室里虽然泛滥着无数色彩和器物,却丝毫没有吵闹烦躁之感。出现在这里的红、绿、黄、蓝,都极其浓烈,想来仲田先生是配色高手,将这些接近原色的鲜艳色彩驾驭得服服帖帖。站在画室里打量四周,仿佛置身在一个完整的空间艺术作品里。
参观过一遍后,坐下来休息时,我问他:“用自己的力气干木匠活儿,一定很开心吧?”他马上笑着回答:“别提多好玩了!”
就这样,仲田先生在这块土地上随心所欲地发挥着“筑巢本能”,今后还会增添哪些小屋,整块土地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乌托邦,对于种种变化和发展,我心里充满了期待。
1
1 从阁楼俯览仲田先生的画室。工作的热意洋溢在空气里。散落在地板上的颜料仿佛杰克逊·波洛克(1)的作品。
2
2 画室一角。工作台上堆着上好色的片段、装置,它们都是作品的一部分。
在自己的作品前跟我聊创作过程的仲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