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化概述
(一)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
1.内涵
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信息通信技术(ICT)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技术革命。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使人类从采食捕猎走向栽种畜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场手工生产。信息技术革命则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了生产力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表1-1示出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主要区别。
表1-1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主要区别
续表
目前,人类已经历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正迎来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2.特征
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数字化是指把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网络化是指各种通信工具和传播媒介通过计算机联结成统一的网络。可视化是指把复杂、枯燥的数字用图形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人们理解。智能化是指计算机能自动识别、处理数据和信息,把数据加工成信息,把信息加工成知识。
(二)信息化的体系框架和类型
1.体系框架
信息化的体系框架由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发展环境构成。
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如光纤、无线网络)、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存储器、路由器)、机房等。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其中,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包括电子党务、电子政务;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包括行业信息化(如汽车行业信息化、钢铁行业信息化、医药行业信息化等),以及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包括教育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社会保障信息化等。
信息化发展环境包括信息化组织机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标准规范、资金投入、人才队伍、信息安全等。
2.类型
从空间范围来看,信息化的类型包括全球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等。
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从业务领域来看,信息化的类型包括政府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军事信息化。其中,政府信息化又包括电子党务、电子政务,经济信息化包括农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服务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包括教育信息化、科技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等。
(三)对信息化的一些认识误区
目前,许多人对信息化价值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既存在“信息化万能论”,又存在“信息化无用论”。一些人认为信息化可以“包治百病”,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仅从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另一些人则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认为: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却看不到什么效果;现有工作方法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运用信息化手段。
西方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开始信息化建设的。为此,一些人认为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现在还没有必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有的领导干部只是把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引发行政管理、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有的领导干部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技术部门的事情,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其实是“七分管理,三分技术”。有的人仅从技术的角度思考信息化,而不是从实际需求的角度思考信息化。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