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相对贫困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所遭遇的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当前学界对农民工贫困问题有着诸多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而不断改变的,对农民工贫困的测定、瞄准和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是不断与时俱进的。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减贫事业的战略重心从对绝对贫困的治理转向对相对贫困的治理,在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农民工相对贫困问题是其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关于农民工相对贫困的研究也会进一步增加,这类研究会更多地关注城市中的特殊贫困群体。因此,对农民工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于:第一,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农民工相对贫困问题还缺乏比较深入的研究,对于相对贫困人口的测量缺乏统一的国内标准。在明确农民工贫困类型的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农民工的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及解决措施,关注农民工相对贫困测量的多种尺度,除了用传统的收入和消费尺度来探讨农民工相对贫困外,也从能力、权利、精神和物质维度关注农民工群体中存在的能力剥夺、权利缺失和精神贫乏等现象,对农民工相对贫困问题展开多方面的审视。第二,农民工作为城镇贫困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农民工相对贫困问题展开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城镇反贫困理论。农民工相对贫困问题研究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不仅涉及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诸多现实问题,也涉及对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运用。我国在农村地区开展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消灭了我国长期存在的绝对贫困现象,实现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整体性脱贫,为贫困治理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同时,当前我国的扶贫成就所积累的经验方法,及所提炼的反贫困理论将有效指导我国未来的贫困治理工作。但是理论来源于实践,我国的贫困治理实践仍在不断推进,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关注更加多样的贫困形态,因此贫困理论还将进一步丰富。对农民工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未来我国治理更大范围的相对贫困,从而进一步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

二、现实意义

从现实意义来看,首先,对农民工贫困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其贫困问题的解决,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城镇反贫困治理不仅应包括城镇居民,也应包括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落脚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跃升。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国家产业的兴旺发达,广大农民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囿于城乡制度的二元分割,农民工群体长期游离在城市主流以外,未能充分共享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关注农民工生存状况,维护农民工在物质、能力和权利等方面的利益,是农民工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极具现实意义。其次,农民工贫困问题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发展问题,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解决农民工贫困问题有利于进一步统筹协调各群体利益关系,推动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必然伴随着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城镇化的本质是由人的城镇化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农民工大量进入城镇,相当一部分人会愿意留在城市,城镇化的进程不仅仅是农民工身份的转变,更是人的自我发展的实现。关注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贫困问题,有助于有序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和城镇化。最后,对农民工相对贫困进行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我国不同对象的贫困状况及根源,推动我国的扶贫攻坚工作,在2020年我国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之后,为治理相对贫困探索经验,从而建立一套健全的体制机制,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