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都市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发展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成都市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紧抓国家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时代机遇,遵循规律、统筹谋划、科学规划,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集聚金融要素资源、提能产业功能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不断增强金融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加速形成资本与人才集聚、机构与市场互联、产业与业务协同的良好发展态势,稳步推动西部金融中心能级跃迁,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二、基本原则
成都市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赋能。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本质要求,结合国家、省、市战略部署和动能转换的现实要求,加强金融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等战略的能力,以及对成都市“5+5+1”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持力度,畅通金融服务全市经济的“主动脉”和“微循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金融支持。同时,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壮大现代金融产业,实现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2)坚持金融创新与金融开放双轮驱动。抢抓金融科技发展风口,深入研究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以及金融科技创新的生命周期特征,对标看齐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领先城市,构建以金融科技为引擎的产业生态圈,引领西部地区抢占新金融、新技术全球竞争的制高点。紧抓新一轮金融开放发展机遇,着力引机构、强服务、优政策,集聚国际金融资源,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本地金融机构和企业国际化布局,拓展国际金融业务,构建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金融交流合作新格局。
(3)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有机结合。聚焦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功能性总部较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高素质金融人才缺乏、金融国际化步伐滞后、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有限等制约成都构建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的瓶颈问题,科学认识全球金融资产重新配置的新形势、国际贸易格局深刻调整的新动向和我国金融开放发展的大趋势,着力补短板、拉长板,全面提升成都金融与国际市场对接能力,吸纳聚集金融高端要素资源,开辟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新蓝海。
(4)坚持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齐头并进。坚持金融改革发展方向,鼓励金融机构合理开展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坚持金融安全底线思维,加快推动风险管理从碎片化被动防范向系统性主动防范转变,围绕成都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建立健全相应的法治规范和监管体系,优化监管机制,强化预警防范,注重科技应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牢牢维护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的根基。
三、主要目标
成都市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围绕提升发展能级、做强发展极核、推动协同共赢,构建具有高聚集度的金融机构体系、高流动性的金融市场体系、高科技驱动的新金融业态体系、高外向度的金融开放体系等特征的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进一步做大做强成都现代金融产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1)金融综合实力和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力争到2025年,成都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 9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万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4万亿元,全市保费收入达到1 500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9%以上,金融人才达到17万人,经济证券化率达到200%以上,直接融资比例达到60%以上。
(2)高聚集度的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力争到2025年,引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法人金融机构或区域性、功能性总部5~10家,银证保金融机构总部、省级分支机构或地区级(业务)总部增加35家以上,打造万亿级市属法人机构1~2家,构建起种类齐全、实力强大、功能突出、管理科学的现代法人金融机构体系,法人金融机构规模实力、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形成全国知名品牌金融机构的“成都方阵”,成为金融机构集聚中心。
(3)高流动性的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力争到2025年,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53家,打造千亿市值上市公司1~2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能力大幅提高。争取新设一批创新型交易机构,拓展金融市场外延和内涵,构建涵盖区域性股权、国有产权、环境权益、文化产权、公共资源、大宗商品等门类齐全、功能齐备的地方要素市场体系,成为金融市场和交易中心。
(4)高科技驱动的新金融业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与金融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基础设施逐步健全,金融与科技实现深度融合、协调发展,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并率先在科技金融、农村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等新金融业态领域实现突破,打造全国“单打冠军”。
(5)高外向度的金融开放体系进一步健全。力争到2025年,争取5~10家国际基金和知名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成都,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进入前60位。金融外向度和金融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跨境结算业务加快发展,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本地金融机构国际化布局加快,率先建设成为内陆地区连接“一带一路”国际金融体系的门户城市。
(6)金融科技引擎进一步强化。力争到2025年,培育10~15家在国内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金融科技企业,推动5~8家金融科技相关企业挂牌上市,打造5~10家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金融科研机构,打造10~15个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应用示范场景,进一步提升成都区域金融科技中心国内外影响力,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地位进一步夯实。
(7)金融空间载体进一步夯实。力争到2025年,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成都青羊文化金融商务区等6个金融产业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绿色金融、创投融资、汽车金融等“11+2”特色金融集聚区加速成型起势,特征鲜明、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承载有力的金融空间格局全面形成,金融要素和资源集中集群优势进一步提升。
(8)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力争到2025年,成都金融业发展政策和服务进一步优化,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业界广泛参与的良好态势。以“信用成都”建设为目标,建设信用信息服务系统,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逐步完善,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国际信用评级。以“沙盒监管”为主体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全面建成,地方金融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