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的呼唤(第二辑·1996~200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个特殊的视角[1]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七日)

我们观察社会,观察人生,有许多不同的视角。有时转换一个视角,常常会给人一种新的认识、新的发现。中国的残疾人,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看问题的角度。从这个窗口看社会、看人生,我们的发现可能会更独特,我们的认识可能会更深刻。

毋庸讳言,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生存的状态、素质的变化、社会对他们的态度,无不反映出我们社会中最深刻的一面。这块地方也最敏感,经济、政治的变革,社会生活的变化,世态的炎凉,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动,都会最早反映在残疾人这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积淀中,那些最厚重的东西,都集中反映在残疾人身上,反映在他们的现实处境和奋斗经历上。

今年五月,国家将召开“第二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从残疾人自强模范同命运抗争、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事迹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人的尊严和价值;感受到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东西,在他们身上体现、发扬了出来。正是他们以自己的艰苦奋斗和热血为我们的民族奉献出了一种最可宝贵的精神。同样,从众多扶残助残先进人物和集体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巨大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这是我们民族无比宝贵的财富。残疾人的进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我们整体社会文明进步的缩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反映了社会和人们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

中国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融于社会,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交相汇融,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的奋斗之歌。他们的精神和业绩,也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残疾人题材,是一个特殊的领域。作家朋友们深入到这片生活的沃土中去,拿起笔写残疾人的生活,绝不只是在残疾人与社会之间架起相互理解的桥梁。作家朋友们以自己的彩笔展现残疾人自强模范的风采,就是在展现我们民族的奋进风采;讴歌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就是在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的精神;书写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就是在倡导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崭新的社会风尚。我想,这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 这是邓朴方同志同首都部分作家座谈时的发言。原载一九九七年五月《中国农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