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技术的财政投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科学技术财政投入的理论分析

经济学研究社会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如何配置自己的稀缺资源。[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由政府进行配置。

财政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财政收入是政府的最大资源。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有限的,是一种稀缺资源,政府配置面临选择,即如何配置这种资源,或者说如何安排财政支出?而决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效率与公平。科学技术财政投入问题,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学问题,就是政府如何有效率地为科学技术配置财政资金。

我们先从理论上对科学技术及其财政投入进行分析和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非常重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科学技术的产生、本质、体系、作用、发展,以及与资本的关系作了论述,对本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2],“感性(见费尔巴哈)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3],技术是科学的运用,科学发展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4],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新技术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缩短生产过程,加速资本周转,增加剩余价值量,并提高剩余价值率。因此,资本家为了剥削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必然会不断加大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目的就在于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获取更多的财富。但科学与资本结合起来,就成为资本家统治的工具。

经济学相关理论为科学技术财政投入实践提供了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