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任务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从革命政党到执政政党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的新路线、新政策,而且也决定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方向、新目标。随着全球化、民主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重大经济社会的现代转型期,在这样的重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于稳步推进之中,这些都要求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一 选题背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党的建设与国家(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效果,不仅关系到中国政治发展的前途命运,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能否实现持续有效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于激发党内的创造活力。因此说,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必须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推进自身的现代转型;另一方面必须善于把握规律、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改善党的执政绩效,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党的执政安全。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党的建设、国家富强和社会稳定的成效,决定着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从建立之日起,就以实现民主为己任。特别是在治国理政的60多年时间里,由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从而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仅构建了中国现代国家制度体系,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受苏共模式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等影响,在中国共产党党内仍然存在着民主意识淡薄、民主运行机制不通畅、民主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近些年,国际国内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严重影响党内的政治生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化解党的执政面临的各种风险,着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求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调动全党的智力、动力,激发全党的创造活力。

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性规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建设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取得了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成就,而且还进一步夯实了推进发展党内民主的现实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党内民主视为党的生命,不仅确定了以党内民主来发展人民民主,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路径,而且还出台了中央决定和文件进行重点部署。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强调指出:“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民主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党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 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利于明确党内民主的理论定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从而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途径,实现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历史证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党的建设,更离不开党内民主。通过研究表明,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从党的本质要求、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牢固树立发展党内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的观念;还要树立党内民主不只是一种制度形态,而且还应该是一种政治生活的观念。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努力在党内创造正常的政治生活,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与此同时,党内民主的发展关系到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必然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的精神要求,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引导人民民主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党内民主与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党内民主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党内民主与政治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确定党内民主能够健康发展的理论价值。

(2)有利于拓展党内民主的理论视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些变化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相比较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变化对于已经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弄清和深究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政党现代化的建设问题,而且关系着一个现代国家的成长和一个现代社会转型的形成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应对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如何顺应现代民主的需求和发展等问题,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练就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深刻思考中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中国共产党建设已经遇到的或者将会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必要的历史梳理、必要的理论概括和必要的现实性思考。

(3)有利于探索执政党保持生机活力的途径。中国共产党是非竞争性政党,是由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胜利而成为执政党。苏共建党模式影响,使得政党制度本身存在着自身建设动力不足和动力机制缺失的弱点。对于执政党来说,如果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就能够与时俱进地完善自己的内在动力,最终与人民的要求相一致。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建设、党内民主的建设路径和发展策略,特别是关于民主的自觉性与政党自身建设的关系问题时,就会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建设,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才能保持政党发展自觉性的持久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必须加强理论建设,增强自身建设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必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改革和完善政党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制度化的途径来发展党内民主,努力探索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的内在动力和永葆先进性的途径,真正做到民主的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如果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

(4)有利于增强研究的厚重性。中国正处于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其转型的前提条件不仅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而且涉及世界性社会转型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党的奋斗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在历届党章中都有所体现,各项民主原则都在党章中有明确的规定。长期以来,由于党内民主实践不是很好,民主制度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而与民主制相悖的个人高度集权的人治型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就有继续滋生的土壤。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惨重灾难,就是党内民主严重缺乏的结果。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党内民主就不会有党的生机和活力,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都要取决于党内民主的实现程度。另一方面还要同西方各国政党民主建设相比较,在执政合法性问题上,西方政党在执政前属于体制内政党,他们执政的合法性与社会制度的合法性是分离的,社会制度的合法性不受政党上台下台的影响;就中国共产党而言,新中国成立之前,党只是作为非法的政党存在,只是在推翻三座大山之后才成为领导国家政权的执政党;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政治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同社会主义制度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共产党要做到长期、有效执政,只有通过自身的自我更新、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在党内建立防错纠错机制,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二)现实意义

(1)事关如何保持党的团结,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建设学说表明,党内民主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手段,党内团结更是党内民主要达到的目的。分析梳理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可以明白保持党内团结始终是党内民主发展的目的之一。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了党章,党章总纲明确地指出:“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的所在。经常注意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职责。”[2]1962年,毛泽东郑重提出:“要使全党,全民团结起来,就必须发扬民主,让人讲话。在党内是这样,在党外也是这样。”[3]1981年,邓小平在《关于思想战线上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江泽民强调指出:“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这些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客观事实反复证明了的真理。”[4]党的十八大提出“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5],从这个意义上,选题的现实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2)事关如何激发党的活力和生命力。大家知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既给中国共产党注入巨大活力,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中国共产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只有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建立一整套自我更新机制,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江泽民指出:“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内部出现了问题。”[6]原苏联共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经过长期执政后丧失活力直到最后垮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执政党的党内民主缺失。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实践告诉中国共产党,如果党内民主遭受到了破坏,在党内不断滋长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搞个人崇拜、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等“家长制”现象,造成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不正常,就会导致动乱。通过党内民主研究,有利于厘清改变权力过于集中、与民主相悖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思想观念,建立健全有力的权力监督和制约体制、机制,推动党内新陈代谢,提高中国共产党的自我更新能力。

(3)事关如何制约集权主义,克服官僚主义,有效地防止腐败。中国共产党历来把党内民主作为克服官僚主义的一剂良方。列宁把官僚主义看作是“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7]并且指出:“我们所有经济机构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8]毛泽东在《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文中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9]邓小平在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深刻地论述了权力过分集中的危害,并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进行改革以克服官僚主义,实行集体领导。其后,党的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也都提出要发展党内民主,克服官僚主义、防止腐败的重要论述。因此说,党内民主是克服党内官僚主义的良药,主要表现在决策、管理、监督的层面上。通过研究明白,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有利于克制权力过于集中现象,有利于实行党的主体的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体性,形成良好的党内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

(4)事关如何提高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能力。党内民主的实践说明,党内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激励功能、调节功能、权力制约和导向功能,而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党内民主建设,形成政党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体系的核心,党直接掌握着国家的权力,党内民主的水平关系着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因此,党的组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党内的事情,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现代国家的成长、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政治体制的变革。在中国的现行政治体制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党委或党组的途径,实现对国家机关以及群团组织的领导,如果党组织在领导运作中民主作风不够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到国家机关及其群团组织的民主实现程度。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党内形成健康的、正常的、严格的政治生活,才会在国家层面上、在社会层面上促进人民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健康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好党内民主,才会为党的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提供保障。

(5)事关如何健全和完善人民民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以进一步发展好人民民主,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10]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1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全面部署党内民主建设时,提出要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还指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12]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党中央出台了相应党内法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些要求?通过研究,不仅明白了党内民主既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也是加快发展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必将开拓发展党内民主的新天地。